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幽门螺旋杆菌(缩写为Hp)感染非常常见,

且与胃炎、胃溃疡、胃癌发病有密切关系。

发展中国家人口总Hp感染率为50-80%,

我国6亿人感染Hp,

年龄从6个月到70岁,以中老年为主。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Hp感染有家庭聚集倾向,

可在家庭内传播,

主要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

粪口传播(即感染者胃黏膜更新脱落,

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

接触可引发Hp感染)。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儿童和青少年跟成人不同,

很少发生严重疾病,

有一定的自愈性(10%)。

还有研究发现儿童期感染Hp,

还有可能诱导生命后期免疫系统的发育,

减少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


Hp的治疗需要长时间抗生素治疗,

药物种类有限,

不良反应比成人相对来说更大,

2016年Hp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

对于14岁以下儿童,除非有明确指征,

否则不做Hp筛查和治疗。

Hp筛查主要针对的是18岁以上成年人。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不建议常规检测,

当宝宝有胃肠道不适时,

需要医院就诊查明病因,

有以下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Hp检测:

1.消化性溃疡。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

3.慢性胃炎。

4.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

5.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on 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 林)。

7.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显示 Hp感染与中耳炎、牙周疾病、食物过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生长发育迟缓有关。当宝宝有某些症状时,临床检查目的是寻找潜在病因,而不是检测是否存在Hp 感染。因此对于功能性腹痛患儿不建议行Hp检测。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检查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特异度77%一 100%,无放射性,

能反映全胃Hp感染状况,

可用于诊断Hp现症感染和治疗后复查。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特异度95%一 100%,

诊断准确性不受患儿年龄影响,也无创,

可用于Hp治疗前诊断和治疗后复查。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胃镜下行组织学检测特异度 94%~100%

检测Hp的同时还可对胃黏膜病变进行诊断,

能确诊Hp感染同时判断胃壁损伤程度,

但Hp在胃内呈灶性分布,

其检出率易受取材部位大小、细菌数量

及一些疾病的影响,

(如消化道出血、胃黏膜萎缩等)。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特异度 100%,是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

Hp培养可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学研究。

但复杂、耗时,需一定实验室条件,

标本转送培养需专门的转送液并保持低温,

临床应用比较少。


除了抽血查血清抗体检查

(对现行感染诊断不够准确,不推荐),

其他检查前均需停质子泵抑制剂2周,

抗生素和铋剂4周。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根除治疗的指征

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必须根治。

以下情况可考虑根治:

(1)慢性胃炎;

(2)胃癌家族史;

(3)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4)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5)监护人、年长 儿童强烈要求治疗。




家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宝宝需要去检查吗?


1 不嘴对嘴亲吻孩子,不把含过的或嚼烂的食物再喂给孩子;

2 洁具餐具分开,定期高温消毒碗筷,采用公筷制,避免互相夹菜;

3 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清洁消毒洁具;

4 规律饮食,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忌生冷油炸、烟熏、腌制食物;

5 反复有消化道症状及早就诊随诊和复查。

6 高危人群,如有胃癌家族病史,需要定期体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幽门   杆菌   螺旋   淋巴瘤   消化道   胃癌   抗生素   病因   洁具   症状   胃肠道   药物   家人   食物   疾病   儿童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