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新生宝宝跟我们成人很多地方很不一样,

根据宝宝的自身特点来照顾他们更科学。


一 新生儿呼吸特点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新生儿正常呼吸为35-45次每分钟,

前2周呼吸频率容易波动,

短暂的呼吸频率增快,

休息后好转无临床意义。

如果呼吸持续增快需要就诊。


二 新生儿循环系统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哭闹、吃奶等兴奋时可有一过性心率加快,

休息后一般可好转。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正常新生儿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部位,

四肢血流量较少,因而四肢易发冷发绀,

一般比腹壁温度低2-3℃以内,

脚太凉>3度警惕保暖不佳/发热等疾病所致

脚温度跟腹壁温度接近警惕保暖过度。


三 关于消化方面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新生儿咽-食管括约肌吞咽时不关闭,

食管也不蠕动,

奶到胃里后食管下端的括约肌也不关闭,

故易发生溢奶。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一般上半身抬高15-25度即可。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新生儿肠道尤其下消化道运动较快,

出生时咽下的空气3-4小时内即到达直肠,

所以大部分婴儿不会发生肠胀气。

如果发生肠胀气造成不舒服,

可以按摩腹部或做排气操

宝宝腹胀不排便,每天给宝宝做排气操 有效缓解宝宝胀气_腾讯视频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四 关于小便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生后每次排尿量平均为5.4ml/kg

出生72小时后每天排尿15-20次,

即3公斤的宝宝每次尿量只有15ml,

每次尿量很少,如果尿布里湿漉漉的,

可能是数次小便累计。

出生后4周,每日尿量50-100ml/kg。


五 关于代谢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新生儿糖原储备不足,

不吃奶在生后12小时内糖原就可消耗殆尽,

机体会动员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

尤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

更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巨大儿由于体内某些激素水平,

还容易低血钙/低血镁/静脉血栓和黄疸。

早产儿: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

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小于2.5公斤

巨大儿:指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公斤。


六 体温方面的护理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宫腔环境高于室温,

出生后新生儿皮肤表面蒸发,

可导致新生儿体温下降2-4℃,

保暖情况下一般6-8小时内达到正常,

部分需要12-24小时才能正常。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1-2天体温容易不稳定,

一般不主张生后既给新生儿洗澡,

可导致低体温,

建议推迟24小时以后进行。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温度过高皮肤水分蒸发散热,

体内水分不足,可导致脱水热,

甚至诱发呼吸暂停。

建议室温22-25℃,

出生24小时后穿戴和被褥同成人

室温如果低于20℃,

应注意加强保温和戴帽子。


七 关于睡眠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睡眠周期:即一个深睡眠(安静睡眠)

和一个浅睡眠(活动睡眠)为一个睡眠周期。

浅睡眠:闭眼状态下眼球可有快速活动,

可伴吸吮动作、肌肉颤动、伸懒腰、

发声或皱眉、微笑、撅嘴等表情。

为了培养昼夜节律,

需要白天晚上的光线同成人环境。


八 关于感知觉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出生后新生儿较兴奋,容易吸吮成功,

建议生后半小时内即可开始母乳吸吮,

24小时内最好至少12次母乳吸吮。

新生儿吃饱后安静满足感,

饥饿时会哭吵不安难以安抚。

味觉发育好,乳汁能引发吸吮动作。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出生后既有听觉,

3-7天听觉明显增强,

响声可引起眨眼及惊跳。

有模仿成人张口/撅嘴/吐舌等表情,

并有适度肢体动作。


九 抵抗力差易感染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部分免疫细胞储备少功能弱,

抗体依赖母体的输入,自身产生少,

各种免疫因子量和功能也不足,

抵抗力差,容易被病毒、细菌、真菌感染,

且感染后容易扩散导致重症感染。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不要亲吻新生儿

不能在新生儿居所吸烟。


怎么护理新生儿更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新生儿   糖原   腹壁   括约肌   食管   室温   保暖   体温   睡眠   体重   成人   呼吸   温度   小时   宝宝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