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睡眠误区,合理培养宝宝睡眠习惯

充足的睡眠是宝宝脑部和身体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如果宝宝存在睡眠问题,不仅会养成频繁夜醒、黄昏闹、入睡困难等不良睡眠习惯,而且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也会造成重大影响。

宝宝的作息不规律,一般是照护者陷入了宝宝睡眠的误区造成的。如何避开宝宝的睡眠误区,培养合理健康的睡眠习惯呢?

避开五大睡眠误区

避开睡眠误区,合理培养宝宝睡眠习惯

晚上不睡,是因为白天睡多了

正解:小月龄的宝宝每天需要的睡眠量是非常多的。根据美国NSF发表的《各年龄段每日睡眠时数表》建议,新生宝宝睡眠总数在14-17个小时,由于生理时钟睡眠规律性低,宝宝睡一睡会醒来1-3个小时再继续睡。

所以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好,很有可能是因为白天没有睡够,困过了,越困越难以入睡,即便是睡着了也非常敏感,容易惊醒。

不睡说明不困,不需要哄睡

正解:自主入睡是一种能力,就像走路一样,需要后天习得。婴儿并不具备自主入睡的能力,需要照护者使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帮助宝宝学会自主入睡。作息规律的宝宝在很小月龄的时候就能够达到不哭不闹自主入睡的水平,而睡眠不被重视宝宝甚至到了2-3岁还需要哄很久才能睡。

想睡就睡,睡得越久越好

正解:随着宝宝的长大,白天活动时间增长,睡眠减少。白天小睡的时长不宜过长,也不能过少,基本控制在1-3个小时为最佳,低于1个小时或超过3个小时都是不合适的。

宝宝白天小睡低于1个小时,会导致宝宝睡不够,疲惫积压到黄昏或夜晚睡前爆发,变得很烦躁很难哄睡,俗称黄昏闹。而白天小睡超过3个小时,容易让宝宝日夜颠倒,晚上很晚才会睡。

睡不好是因为孩子小,大了就好了

正解:睡眠能力随着宝宝的成长的确会有所提升,但睡眠习惯却是受照护者长期行为影响的。平时一点一滴无意识行为造成的不良睡眠习惯,依然会给宝宝造成睡眠障碍。

孩子一有动静,马上进行安抚

正解:婴幼儿睡眠周期比成人短,分为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两个阶段,在睡眠过程中交替循环出现。非快速动眼期阶段逐渐进入深层睡眠,熟睡时分泌生长激素,利于宝宝成长。快速动眼期阶段宝宝脑部血流量增加,大脑活跃,对宝宝脑部成熟十分重要。

快速动眼期属于浅眠,也容易做梦,因此宝宝睡眠时常会有挥动四肢、微笑等动作,这代表大脑正在高速发展,除非孩子大哭,不然不需要进行安抚。

正确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

避开睡眠误区,合理培养宝宝睡眠习惯

营造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

在宝宝睡前营造安静、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和睡眠气氛,能够让宝宝情绪稳定。同时,搭配固定的睡眠仪式,如睡前洗澡、喝奶、关灯等,让宝宝放松下来,有利于培养宝宝安全感,帮助宝宝尽快地进入睡眠状态。

抓住睡眠信号

当宝宝出现肢体变慢、反应变少、打哈欠等睡眠信号时,就代表宝宝困了,这时带宝宝到睡眠环境中培养睡眠气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当宝宝出现挥动肢体、抓脸、易怒大哭、过度揉眼等疲累信号时,再进行睡眠安抚,就容易造成宝宝情绪激动和入睡困难。

照护者可以观察记录宝宝的作息规律,作为判断宝宝睡眠信号的辅助工具。当发现宝宝的作息规律后,即便宝宝情绪很亢奋,只要按时放上床哄睡,也能很快入睡。

不做睡眠加工

不做睡眠加工是培养宝宝自主入睡的基本原则,宝宝清醒时可以增加宝宝的安全依附感,但入睡前则必须让宝宝在床上睡着,不奶睡、不抱睡、不摇睡。同时,帮助宝宝戒除夜奶也是提升宝宝睡眠质量的重要方法。

做好表率和榜样

想要宝宝有个好的睡眠习惯,父母要先做出表率。大人要有正确的作息规律,在做到高质量亲子陪伴的同时,在宝宝睡前尽量保持宁静的氛围,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不给宝宝看手机,更不要偷偷看手机。

避开睡眠误区,合理培养宝宝睡眠习惯

避开睡眠误区,合理培养宝宝睡眠习惯

避开睡眠误区,合理培养宝宝睡眠习惯

避开睡眠误区,合理培养宝宝睡眠习惯

贝格尔国际体育中心致力于0-3岁婴幼儿的精致托育服务,依照0-3岁婴幼不同发展规律给予不同的照护和引导,帮助宝宝培养正确行为习惯,锻炼自理能力,助力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误区   睡眠   月龄   习惯   宝宝   表率   脑部   黄昏   信号   白天   规律   自主   能力   快速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