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独立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宝宝独立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在教育的角度上来说,是指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上,即处理意识和处理能力。对于0-3岁婴幼儿而言,自理能力应当包括生活的自理、人际交往的自理和心理的自理。

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贝格尔国际托育中心立足0-3婴幼儿行为发展特点,坚持“适性教育”原则,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何培养宝宝独立自理能力?

宝宝在2岁左右,自我意识爆发,凡事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对独立性的要求越来越多。比如,不让大人牵着手走路,要自己走;不让大人喂饭,要自己吃饭等等。其实这是宝宝在经历第一次“人生叛逆期”,是这个年龄段的正常表现。这个阶段应该尽量满足宝宝的需要,鼓励宝宝自己做,而不是包办。

一般而言,宝宝能自己做的事情,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如吃饭、漱口、洗手、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要一点一滴地教会宝宝自己做,做对了及时给予表扬;失败了更要及时鼓励,直到学会为止。

培养宝宝自己动手动脑

如何培养宝宝独立自理能力?

在家庭生活中,2-3岁宝宝生活自理的主要的内容是参与劳动,比如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类活动,做游戏、玩玩具,以及帮助父母做一些摆筷子、搬小椅子之类的家务活动。参加这些活动,是宝宝身心发展的需要,能够使宝宝全身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得到较快的发展,促进手、眼、脑、躯体的协调一致,促进大小脑发育和情绪智力的发展。

宝宝生性好动,虽然还不能明白劳动的意义和道理,但是会很喜欢劳动活动的动作和参与过程。因此,在教宝宝做事的时候,要以示范为主,辅以简单易懂的解释和必要的帮助,为宝宝多安排重复练习的机会,多多表扬和鼓励,调动宝宝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要避免宝宝在入学后或者走向社会变成得“高分低能”,就要在婴幼儿时期鼓励宝宝多动脑,乐于和善于解决问题。宝宝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包括与环境、与他人的种种矛盾。如果大人总是包办,一切都为宝宝安排妥帖,就会剥夺宝宝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宝宝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比如,宝宝要去书柜取书,个子不够高,不要马上拿给宝宝,要让宝宝自己设法拿到等等。当然,宝宝自己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恰当的方法,甚至会放弃,可以适时地给予暗示、启发和引导,使宝宝不因陷入困境而灰心。而在宝宝较好地解决问题后,要热情鼓励、肯定,使宝宝更有信心、有兴趣解决更多的问题。

坚强意志和独立性

如何培养宝宝独立自理能力?

一个人能否成才,能否有所成就,往往和他的智力水平高低不完全成正比,决定人的成就高低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的情商,即是否拥有良好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自信心,是否具有良好的独立性,是否善于解决问题,是否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等。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宝宝做事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对待胜负及困难的正确态度等。

教会宝宝保护自己

如何培养宝宝独立自理能力?

从小培养宝宝保护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宝宝独立自理的能力。比如,教会宝宝记住说出家庭住址,教会宝宝在进行各项活动时保护自己,并帮助宝宝分清鲁莽和勇敢,通过故事、影像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使宝宝懂得为了某种有益的目的,不怕困难艰险是勇敢的表现,而不分是非、不顾后果的盲目蛮干则是鲁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高分低能   能力   宝宝   鲁莽   独立性   婴幼儿   教会   智力   善于   意志   大人   坚强   勇敢   情绪   独立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