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2岁以后,宝宝的思维发展会从感知运动思维阶段过渡到象征思维阶段,而拟人性是象征思维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在这个阶段,宝宝往往把生活中的各种动物和物体当做人。在宝宝眼里,会有香蕉爸爸、小熊妈妈和兔子宝宝等,宝宝会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加到小动物或玩具身上,和它们交谈,把它们当做好朋友。有时,宝宝也喜欢模仿大人真实生活中的活动。

宝宝的这种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象征性游戏(假扮游戏),贝格尔国际托育中心采用国际高端玩教具搭配适性发展活动教案,为宝宝们搭建角色扮演场景,帮助宝宝全面发展象征性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有哪些好处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心理学家 Edward Fisher 就假装游戏与认知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Fisher,1999),他发现,孩子们玩带有社交性质的假装游戏——当孩子们一起假装会发生什么,他们在认知、语言和社交情感方面的表现都会有所提高。

多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物料,提供给幼儿充足的体验计划,对宝宝的全面发展有很好的帮助。比如: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能够提供给幼儿适度表达情绪的机会,并学会控制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因为孩子在游戏中的体验是满足和愉悦的,为了能够继续玩下去,幼儿会尽量控制情绪和克制冲动,并遵守游戏规则。

增进社会能力

研究显示,经常进行社会性假扮游戏的幼儿,社会能力较佳,合作能力强,受人欢迎,很少有攻击性行为。社会性假扮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需要一定的配合回应,需要幼儿具备从别人角度看事情的能力,即共情能力,是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促进语言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能够提供给幼儿很多的语言练习机会。在游戏中有很多的语言互动,使用的语言也比较复杂,甚至在扮演某个角色时,还会需要转换声音和语调。

激发想象、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必须用想像力去扮演表征的物体与情境,例如将椅子排成一排假装在坐火车。在进行扮演中,孩子需不断的思考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所以,进行假扮游戏的幼儿比进行其他游戏的幼儿对于熟悉与非熟悉的物品都能联想出较多创意的用途。

增强认知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用肢体语言赋予物体象征性功能与意义,比如用铅笔假装针筒,做出打针的动作,这种将物品意义与物体本身分离,并通过想像将某物当成另外一物的能力,使思考不受限于物体,可为其后的抽象思考奠定基础。

另外,角色扮演游戏还可增进幼儿的保留概念,幼儿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能分辨事物的真实情况与幻想,如在扮演怪兽时听到爸爸的声音,能抽离扮演角色回归现实。这种在真实与想像中做转换的过程称为思想的可逆性,也有助于提升宝宝的认知能力。

正确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成长过程中,孩子与照护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孩子没有权力和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内在驱动力使他们在游戏的假想世界中满足了这种需求。

角色扮演游戏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最好平台,游戏中他们可以做大人,拥有与大人一样的权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以此来调节显示生活中的压抑情绪。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建立快乐最基本的元素,所以在早期教育研究和实践中,角色扮演游戏都被冠以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研究表明,1岁半左右的宝宝就已经具备了幻想假装的能力,2-6岁则是此类游戏的高峰期,6岁以后会逐渐随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减少。正确引导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从玩具、动作、角色三个方面进行,并做好观察和记录。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发展幼儿象征思维能力

玩具的象征性:游戏中所使用的物品外形及功用如果与实物相似度愈低,则具有较高层次的象征性。比如小朋友在扮家家酒时拿塑胶食物当菜放在盘子中,和将碎纸当作菜,后者就具有较高层次的象征性。幼儿有时还可以藉由不存在的物品来作想像,比如:幼儿拿起空盘子说请你吃菜。一般而言,到了3岁后,幼儿甚至能不借助任何物品就可进行想像活动。

动作的复杂性:随著孩子的身体动作发展,假扮游戏的动作也由单一的拿取动作,到结合两种以上的动作,比如会拿汤匙假装舀汤,再假装喂洋娃娃喝汤。

角色的转换性:假扮游戏最先出现的动作都是自己指向的动作,幼儿并没有进行角色转换,换言之自己还是自己的角色。在1岁半至2岁之间,幼儿开始由自己指向转变为他人指向的假扮活动。当假扮游戏更进一步发展,幼儿还能操纵玩具,使玩具成为主动的行动者。再更进一步,幼儿能扮演他人的角色,如扮演妈妈在化妆等。

基于以上角色扮演游戏的特征,我们不仅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各项能力,还能够通过游戏中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思维发展状况。

在让·皮亚杰在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理论中阐述,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贝格尔国际托育中心专注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重视宝宝们在游戏中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通过宝宝们的行为能力表现和阶段性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宝宝的正确引导发展方式,助力宝宝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幼儿   象征性   角色扮演   物体   认知   象征   情绪   思维   角色   玩具   动作   能力   语言   宝宝   孩子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