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房改”要来了?已明确:包含住房等保障性措施,两类人受益

1949~1979年,我国住房发展相对缓慢,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这30年间投入了374亿元用于住房建设,但仍不能够满足城镇居民的居住需求。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3.6㎡,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47.5%。与此同时,国家和企业还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延缓了我国住房建设的进程。经过20年的探索后,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从同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实现了住房从“分配”转变为“商品”的转化,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房改。

“二次房改”要来了?已明确:包含住房等保障性措施,两类人受益


实践表明,第一次房改取得了巨大成果,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3.89%,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40㎡,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超过了96%,我国经济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不得不承认的是,早期房地产市场崛起一定程度上对于经济起到了助推作用,但由于其本身不成熟、不健康的发展,也导致不少问题出现。既然是“商品”,必然会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早期住房数量供不应求,房价开始上涨,而房价上涨又吸引了一批人投资,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炒房客出现,房子也从居住属性转变为投机属性,房价则迎来了一轮轮的大涨,最终导致房价过高的结果。

过高的房价,已经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套房可能要消耗大半辈子的积蓄,因此整体消费能力降低。不仅如此,房价过高还导致了实体经济边缘化,著名企业家曹德旺曾表示,如今百姓的钱都流到房地产市场中了,哪里还有钱来发展实体经济?我国未来依靠的是实体经济与高新产业,而不是盖房子的技术。按照国际标准,正常的房价收入比范围在3~6之间,但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为9.2,许多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都达到了两位数,一线城市更是达到了20甚至30以上,其中深圳为34,相当于家庭不吃不喝34年的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房。

“二次房改”要来了?已明确:包含住房等保障性措施,两类人受益


目前来看,在楼市全方位的调控下,房价大涨趋势已经停止,楼市正逐渐回归平稳发展。但过高的房价仍是亟需解决的燃眉之急,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房价过高必然会阻碍人口流入,进而逐渐形成城乡之间的壁垒。由于房价过高,很多人只能选择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因此近些年房屋租赁市场也开始逐渐发展,目前我国租房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2亿,并且还在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也就是说,如果租房人群的住房问题解决了,那么房价过高的问题同样能够迎刃而解。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远提出了“二次房改”的相关建议,在其发表的《读懂“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下的改革议程》中给出了具体建议,比如在核心热点城市每年新建1000万套安居房、贷款利率可以适当优惠、大力兴建学校、医院、商业配套设施等。

“二次房改”要来了?已明确:包含住房等保障性措施,两类人受益


事实上,自2017年起,国家就已经不断出台各种措施来推动租赁市场的发展了,人口持续流入的4个一线城市以及12个热点二线城市还被列入到了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回顾近几年的高层会议,每提到房地产市场,必然少不了“租房”的身影。央媒《经济日报》发文表示:我国长期存在的重售轻租的住房供应体系将发生变化,未来租赁房的占比会进一步提高,租赁住房将会成为居民可长期接受的住房消费方式。对此,业内普遍认为,这些变化说明住房格局正在迎来改变。

7月2日,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更是一锤定音:需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现就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提出意见。《意见》从土地、资金、金融、税收支持以及优化行政审批等6大方面全方位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其重点是减轻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企业负担,提高企事业单位、租赁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积极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两批召开40个城市座谈会,40个城市计划2021年筹集建设9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二次房改”要来了?已明确:包含住房等保障性措施,两类人受益


7月22日,高层召开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了要“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牢牢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2、进一步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对调控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的城市,要坚决予以问责。同时强化省级政府的监督指导责任;3、加强对中小型银行的监督管理。坚决查处经营贷、信用贷、消费贷等资金违规用于购房;4、严格购地企业资格审核,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和清退机制;5、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形成调控合力;6、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中介、物业、租赁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次房改”要来了?已明确:包含住房等保障性措施,两类人受益

由此可见,随着住房格局不断发生改变,未来两类人会受益:

1、进入到城市的“新市民”、买不起房的困难家庭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房屋租赁市场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根据相关要求,相关保障性住房提供户型可以保障基本房源,实现“职住平衡”,也就是距离上班的地方不会太远。与此同时,按照“可负担、可持续”原则,建立科学的租金定价机制,那么相应的租金肯定也比市场价格低出不少。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展开行动,除了安居房以外,还有公租房、廉租房和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无论是新市民新青年还是困难家庭,相应的住房问题都能解决。

2、无房刚需

租房市场的一系列新动向,围绕都是“房住不炒”原则,而房屋租赁市场良好发展,解决了住房需求问题,相当于楼市住房需求会进一步减少,有利于房价加速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在楼市的不断调控下,越来越多的炒房客正退出市场,房屋也从投机属性逐渐回归居住属性,对于还没有买房的刚需家庭来说,未来或将以更加“亲民”的价格买到合适的房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住房   建设部   房地产市场   城乡   楼市   实体   属性   房价   措施   收入   未来   我国   房屋   家庭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