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乡土)东马场

东马场(厂)

作者:赵雁明

明朝的时候,大凌河与辽河中下游那片广袤的滨海湿地,还是一片沼泽,广宁的东南,镇安(黑山)的南面,一直到渤海边,河叉遍布,遍地泥泞,人们把那片没有人烟的原始泽地,称为辽泽。辽者辽河也,辽泽所在,东西斜变,南北百里,就连训练有素的兵丁,都难以通过,尤其夏秋期间,涛涛洪水,蒿草没人,蒲苇连绵,蚊虫遮天,人畜都不敢踏进半步。

(原创乡土)东马场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大约在清乾隆年间,这里的滨海沼泽,有相当一部分较高地势,都变成了荒地,于是,苦于没有上好牧场养育皇家战马的官方,在大凌河口附近,设立了上駟院最大的牧马场,叫做大凌河养息牧马场。皇家的牧马场,都是由旗人管理,里面没有汉人,也不允许任何人去垦荒。大凌河养息牧马场的范畴很大,从它西边的葫芦岛滨海地,一直到如今的台安附近,都属于它的牧马范畴。

(原创乡土)东马场

大家知道,马是需要草料喂养的,好马配好料,那时最好的马料是黑豆,那些承载军功的旗人,才有资格做牧丁,牧丁的支配权挺大,可以私自雇佣流离的汉人垦荒种粮食,他们也勾结住在附近的旗人,变相侵占荒地,变为皇庄地或旗地,谎报瞒报,以及无止无休开垦,并不能有效管辖那片以辽泽为中心的滨海地。随着清廷番属国贡来的好马越来越多,大凌河养息牧马场事实所在地,也难以承受那些马群的饲养,于是,在同治年间,大凌河养息牧马场在属于自己范畴,以前并没有真正放牧的医巫闾山以东,又成立一个新的牧场,这个新牧场,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大凌河养息牧马场的一个分场,最开始起的名字叫砖台牧马厂,其实也是一个临时牧马点,只是在春天的时候,把大凌河养息牧马场里的骟马群,赶在这里牧养,时间也仅仅是四十多天,四十多天以后,依然回到大凌河附近。

骟马群回去的原因,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绕阳河附近,当年是蚊虫太多了,太多的蚊蠓和牛氓,能把河里的水耗子,都叮得不敢出水觅食。那些年,洪水很多,涛涛洪水,夹带大量泥沙,也把镇安(黑山)县莽涨湖以南,高山子镇东边,王家窝铺和吴家窝铺周边,车堡子附近,淤积出许多肥沃的沙岗,那些岗子和坨子,有的方圆几里地,有的方圆几十里,住在周边的旗人,以及砖台牧马场那些旗丁管事的,都眼红些新生地,你瞒我夺的,后来皇家干脆把管理衙门,从闾阳附近,搬迁过来,到了清朝末年,这个建在大凌河养息牧马场管理范畴的新牧场,正式与大凌河养息牧马场分衙管辖,牧场名字改为盘蛇驿牧马场,办公地点先在沟帮子火车站,后来搬迁到广宁的盘蛇驿,管理衙门的名称及官名也改了,最高长官叫总办,还是归内务府上駟院直接管,锦州副都统代管。从这个时候起,民间和官方非正式场合,都管老牧场大凌河养息牧马场叫西厂,盘蛇驿养息牧马场叫东厂,或者东马厂,不光在盘蛇盖了衙门,还有界官巡边,并长期驻扎二百旗兵,鸟枪抬杆都是新制的。

我们小时候,那些七老八十的老人,说话聊天,总是提起东马厂(场)这个词,东马厂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这是因为,后来定居东马厂的人,大都是从附近或者远方来垦荒的人,有的是旗人,有的是闯关东过来的,大部分人,都看好这片新生地,在朝廷放荒的时候,掏取银钱涌来开荒的,那些开荒的人,事事都与东马厂的管理者打交道,东马厂的管理者,比广宁衙门还直接,来这里垦荒定居的人,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归东马厂代管,言比东马我,自然也就成了习惯。盘蛇驿养息牧马场,在骟马群最初到来的时候,也曾在砖台村驻扎一段时间,砖台村,也一直是盘蛇养息牧马场的一个点,皇家上駟院的骟马群,晚上常在这里休息,砖台村,也是那时皇庄与旗地的交汇处,砖台村往南,没有皇家承认的村庄,即使有窝铺,也是牧丁或旗人勾结流民的私下交易。

其实,对于部分北镇人或者部分盘锦人来说,东马厂的范畴有两个,一个是东马厂的所在范畴,从黑山的莽涨湖,到北镇盘锦与台安交界的大小莲花湖,甚至到闾阳南边的羊圈子,这片弯弯曲曲,一会儿东西宽几十里,一会儿又斜来斜去的,比绕阳河流域还大出来许多的地方,但它的南北长度,几乎有百里。要是按照这个说法,需要站在大凌河边上,是以老牧马场的角度。真正处于盘蛇驿牧马场里的移民后代,东马厂这个词,其实说的范围非常小,有的就指盘蛇驿,有的专指砖台村或六屯村东边那片草甸子,顶多就是盘蛇的周边,如今称作绕阳河湿地那片地方,因为那些骟马来东马厂放牧的时候,活动的区域主要在那一片儿,砖台周边的红高粱,青堆子附近的黑豆,以及吴家那片儿上好的地下水,最能满足那些骟马的需要。但无论东马厂之所在是哪里,民间习惯所指,东马厂既盘蛇养息牧马场,统治核心在盘蛇,盘蛇就是东马厂,那里有他们移民定居所需要的一切。

盘蛇驿牧马场,肥了许多最先垦荒的,尤其首任垦务总办蔺祖荣,和他的两个副手孟宪彝和毕玉麟,他们那时已经不怎么管理牧马了,垦荒的要务,外加治河的庞大工程,比起他们的前任,憋憋屈屈住在砖台村的小衙门,风光多了。蔺祖荣是个在籍道员,就是道台老爷,是介于巡抚与知府之间的实权官员,它与副都统同级,属于从三品,就连他的副手,都是正四品官员,何况兼职治河工程,挑河疏浚域内洪患,也是当时的超级大工程,不光有河工,还有盛京将军辖下的兵丁,那时的绕阳河流域,以及它的支流,诸如裤裆沟、鸭子河、沙子河沿岸,尤其四棵树、甜水井、大板桥、胡家窝铺,从此都变成了安居乐业的所在。

小小盘蛇驿养息牧马场,其实它从来没有小过,他们的领导,是道台级别的老爷,他们的牧丁,个个都比地主老财还牛,雇佣流民偷偷种荒地,收成大都归自己,成百上千亩土地,他们背着皇帝一直私垦着,即使放垦以后,他们依然瞒报着地亩,许多后来移民的,也种他们的地。就是这环境,就是这依据,就是这样有了广宁周边又多了许多的村镇,谁去谁不去,当年也是把握着改变命运的机遇。东马厂,有如今天的国家级的开发区,太吸引当年迫切需要有自己土地的人,去了东马厂,就能办下来垦荒的执照,闲暇还能出河工,赚点补充家用的,此时的东马厂,已经不完全是养马所在,而是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是能燃起生活希望的所在,不光吸引着饥寒交迫的人,也吸引着有梦想有理想的人。

东马厂,是个逐梦的地方,追逐梦想的人,用勤劳,用汗水,披荆斩棘,披星戴月,又朝着大海的方向,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村庄。垦荒执照办下来以后,或许他们再也不用去那里办事,再也不用去那里交租,但东马厂已经深深植入那片人的心,尽管路依然泥泞,尽管依然有片片蒿草连片,但那里的一切,也都属于了他们共同的家园。至少从精神层面,把绕阳河沿岸的人,联成一个共同体,西山、东荒。如今,东马厂衙门早没了,盘蛇驿养息牧马场也没有了,所有与东荒东马厂有关的,都早已嵌入历史的车轮,但定居在绕阳河沿岸的人,也记住了一个词,从那时起就念念不忘。人们也记住了盘蛇垦务在籍道员蔺(lin)总办,他家有人定居沟帮子,那时的沟帮子,也是区域最适合宜居的地方,那是几代人心目中的东荒,那是逐梦人记忆里的东马场,他与来此拓荒闯关东的人一道,铸就了这片区域的辉煌。

东马厂、东大荒,有的边界在闾阳,有的边界在砖台,有的边界靠近莽涨湖(大虎山),有的边界一直到了莲花湖(台安),东西弯弯曲曲着,南北却有百里地,那里也是家乡一个特别的印记,它见证着来到,也见证着沧海变桑田,如今一望无际的稻菽,到处都撒满了祖先的汗水,背井离乡人的后代,终于有了一片永远的鱼米之乡,东马厂所在,早已稻浪连绵,成了一片优质大米主产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镇安   台安   广宁   辽河   黑山   窝铺   滨海   旗人   河沿   荒地   衙门   乡土   牧场   边界   范畴   皇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