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原创乡土文学作品1)闾山脚下是我家

闾山脚下是我家

作者:赵雁明

小时候,父亲打新华书店里买来一张画,那是北镇印刷厂印的《幽州美景》,巍峨的闾山,大美的北镇城,一房一瓦,一楼一塔,皆在那画中,爸爸指着南门外一个院,说那就是他的工作单位_国营北镇木器厂,爸爸一边做介绍,一边哼着:西北角是万寿山(明王府),东北角下双塔寺…

画儿里山峦连绵起伏,山上有许多松树,松塔累累,松枝翠翠,还有若隐若现的小松鼠,山里有成片的建筑,房子都比我们村的好。离梁驿(闾阳)不远的是上观(青岩寺),离北镇城最近的,叫大阁(闾山风景区,音搞),父亲说,他小的时候,登闾山是常事。

父亲用白面打的浆糊,小心翼翼将画儿,贴在老房子的西山墙上,父亲说,那画儿是北京让印的,是印给图书馆收藏的,店里有少量出售,爸爸幸运买到一张,父亲不知道那画儿是名家所做,父亲喜欢它,是因为画中有闾山有他工作的北镇城,画中的景致,完全与现实一个样,老爷庙市场、李成梁牌坊、还有鼓楼和城门。父亲太喜欢那幅画,所以才把它庄重贴在西墙上。我也从那幅画里知道,我的家就在闾山的脚下,每天看到的西山,就是有名的医巫闾山。

画中的闾山,把她最美的调色板,都落在了这座美丽的山里,黄一片、红一片、紫一片,都用绿的浓淡来体现,要是站在山顶上,仔细端详那如碧玉镶嵌在山峦之间的寺院和村庄,那该有多好呀?那幅画儿,也让还没有上学的我,有了想逛广宁城的冲动,想站在山上向远方眺望。

村北的西沙河,是通往闾山的,闾山里的鹰雀,也常来村边溜达,顺着西沙河,能体会到闾山的山青水秀,能听到闾山里莺歌燕语,许多被闾山风光所吸引的人,就顺着西沙河那些纵横交汇的土路,一次又一次走向北镇城。

最美闾山中,最美北镇城,闾山美在山峦秀,美在文化遗传特厚重,美在名胜古迹多,最美在那特别的松岭云。闾山是周朝的幽州镇山,是五岳五大镇山之一。闾山里有从泉寺、清安寺、灵山寺、云岩寺、具瞻亭、览秀亭、会仙亭,也有辽、金鼎盛的各种遗迹留存,就连乾隆皇帝,都给它钦定“闾山八景”:道隐谷、圣水盆、桃花洞、吕公岩、望海寺、旷观亭、万年松、蝌蚪碑。闾山住过唐明王,也住过大辽太子东丹王,许多辽国的皇帝和贵卿,也都埋在了这地方。

一遍遍看那幅画时,我还不懂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妙,也见过大石棚下莲花状的“圣水盆”,只能从无数传说故事里,还有西边连绵的山峰中,去揣摩家乡的美。

不知经过多少的努力,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缠磨,终于在春天的某一天,队里有车去张把屯拉黄泥,就和伙伴们硬爬上了马车,那时候没有踏青的理念,也没听说有梨花节,但那时的闾山脚下,春天的山花梨花,开得很烂漫。风送暖,梨花开,雪铺四野,香飘漫天,如烟似雾,粉妆玉琢。那时的我们,不知道啥是梨树,啥是苹果树,也分辨不出啥是杏儿啥是李,更没有闻花香赏蜂碟的情趣,只是觉得那里的香味浓,到处都是花,绿叶满枝头,一路都有芳香扑鼻来。

再后来,搭过油田的顺路车,毛驴车也坐过,去过棉花张,去过鸽洞沟,去过富屯龙岗子,也去过北镇城南那个小赵屯。拎上半袋大米,或者一筐大虾或梭鱼,不是去老爷庙市场去卖,是去城里走亲戚,真真切切体会一下闾山脚下那地方,因为那里也是我的“家”。

漂泊异乡的日子,经常在梦里梦到“它”,有时顺着村里的土路走,走着走着就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宇,正直冲云霄,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都能遇到熟悉的面孔。除了山,便是水,有时梦见在村边摸鱼,鲤鱼鲫鱼特别多,梦里也会很着急,想家的泪,成串流下来。

闾山脚下那地方,那才是我最想的地方,那里是我故乡我的家,那里有我的乡亲和爸妈。每当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都自豪回答,闾山脚下那嘎达,闾山脚下是我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宁城   明王   山脚   西沙   西山   村边   土路   幽州   圣水   山峦   乡土   梨花   山里   文学作品   爸爸   父亲   作家   我家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