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盐焗鸡,骨头都有味

盐焗鸡既是客家地区梅州的传统名菜,也是广东粤菜的代表菜肴之一。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捆,放入盐包中,以便储存、携带。到搬迁地后,这些储存、携带的原料可以缓解当地原料的匮乏,又可滋补身体。相传梅州长乐有一商人游走于岭南各地做日杂生意,由于其人缘好,在他回乡时,当地朋友送给了他一只肥鸡,此鸡为当地特产,名曰“三黄嫩鸡”。由于路途奔波,活鸡不易携带,商人便把它宰杀制成白切鸡,用盐封好放在包袱里。第二天,走到天黑,离家还有相当一段长的路程,商人决定露宿一晚。在饥肠辘辘之中,商人想到了白切鸡,便拿出来与随从烤着吃,没想到被盐焖封后的鸡肉一经烧烤,味道不同寻常。长乐商人心细,留了几块带回给妻儿品尝,恰巧他的妻子是个厨娘,按照盐焗的方法造出了风味独特的盐焗鸡。

东江盐焗鸡,骨头都有味

盐焗鸡一定要选10个月大小的鸡作主料,宰后在鸡身上抹些生油,用砂纸把鸡包好,用牙签穿过鸡颈及鸡尾并固定位置,以防止砂纸散开。把锡纸裁至煲的大小铺于底部。把煲烧热,放入粗盐烧至金黄色,将约1/3粗盐铺于煲底,再放入煲鸡,将余下的粗盐铺面,盖煲以慢火焗6分钟,将鸡翻转,最后再焗10分钟即成。此鸡味浓酥香,囊括了客家菜咸、肥、香的风味,比白切鸡更受北方人欢迎。由于它首创于广东东江一带,当年东江地区沿海的一些盐场有人把熟鸡用砂纸包好放入盐堆储备,后来东江首府盐业发达,当地菜馆创新了鲜鸡烫盐焗制的方法推出“东江盐焗鸡”,大受客人欢迎。在广东,现在要吃到正宗的东江盐焗鸡已很不容易了。在今天这个“快食”时代,酒楼嫌盐焗功夫多,竟然把白切鸡手撕后淋上盐焗调料充当“盐焗鸡”,其粗鄙之处在于它没有使用大量粗盐,也没有精心去焗,还敢定名为盐焗,比起当年长乐商人初次炮制起码用盐去焗,历史颠倒退了几百年。

东江盐焗鸡,骨头都有味

用盐焗料炮制出来的盐焗鸡,对盐焗鸡来说是一个冤案,殊不知在历史上竟真有一个“有东江盐焗鸡,就不会有杨修冤案”的传说。

东江盐焗鸡味道香美,皮脆肉滑,又具有养胃、壮腰、补气、益肾等功效,是岭南名菜。

据说盐焗鸡与三国时曹操的口令“鸡肋”有关。当年,曹操被刘备手下大将马超挡在斜谷,想进,道路被马超重兵守着,欲退,他又怕蜀人笑话。曹军只得驻守在斜谷。这一天,曹操正在吃鸡,大将夏侯惇走了进来,询问当天晚上的口令,正巧,曹操吃到了鸡肋,顺口便说“鸡肋”。夏侯惇听了后出帐便去传达。主簿杨修听了,急忙收拾行李。夏侯惇见了,奇怪地问:“先生为何收拾行李?”杨修答道:“今夜口令是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这好比我们目前的处境。反正咱们早晚都得走,不如现在趁早收拾好行李,以免走时慌张。”夏侯惇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他便下令将士们赶快收拾好一切,自己也回到帐中收拾行李去了。等曹操吃完了鸡,起身出帐散步,忽然发现将士们都在收拾行李,不禁大惊失色。问过后方知原来是主簿杨修惹起来的,便立刻下令将杨修杀了,从而酿成一宗历史冤案。

东江盐焗鸡,骨头都有味

后来的《三国》评书人每说到这段故事都会说:“如果当时有了东江盐焗鸡,那杨修就不会被曹操杀了。因为盐焗鸡的骨头,也食之有味。美食家曹操必定吃它个一干二净。他既然不会弃去鸡肋,那鸡肋也就不会成为曹操的借刀杀人之物了。”由此可见,东江盐焗鸡是连骨头都有味的特色鸡,长期居广东四大名鸡之首。

要使骨头都有味,特别是干香味,在盐焗之前必须先腌鸡。在洗净光鸡去除内脏吊干水分后,要用精盐、味精涂擦内膛,并放入姜片、葱条、八角、西凤酒,外表涂上生抽色,包裹鸡的砂纸最好涂上猪油,为的是使原鸡在焗的过程中增香。把粗海盐猛火加热至滚烫,扒开盐的中间,把包裹好的鸡放入,用热盐加盖,加上镬盖,离开火焖焗,要够盐把鸡全覆盖,要够时间,起码焗半小时以上。经此制作,味道入了骨头,这是盐的特有功能。因为盐的导热性能好,传热快,并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这种独特的香味使盐焗鸡成了广东独特的鸡馔。

选自《舌尖上的广东》姚学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东江   有味   骨头   梅州   长乐   砂纸   冤案   鸡肋   广东   口令   夏侯   行李   放入   商人   独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