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批评无感?从这两个方面培养孩子共情力

家长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发现?孩子对自己做错的事情,没有愧疚感,好像无所谓,在面对他人的批评或者教育时都没有反应,好像说的不是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类似上面的现象,那极有可能是孩子缺少共情能力造成的。


孩子对批评无感?从这两个方面培养孩子共情力


共情,也叫同理心,是指对他人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是心理学中的概念。一般情况下,共情的能力大概在2岁之后开始出现,自然习得,并不需要后天培养或者刻意的去教孩子。但是,对于孤独谱系的孩子来说,他们普遍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很难主动去感受他人的情绪,并且理解他人的情绪。所以,这共情能力,就需要家长刻意的去培养去锻炼。

共情能力是维系和谐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一种能力。缺少共情能力,孩子便不会和别人分享快乐,也不会寻求安慰,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这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也会对孩子的社交产生障碍。

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对外界的批评教育或者他人的情绪意见毫无反应时,就需要及时关注,通过可以训练,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感知他们情绪的能力。然而,共情能力的培养,并不同于语言发音、大运动方面的培养,可操作,相对容易掌握。

共情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通过心理学的技术和体验式的教学来帮助孩子潜移默化地改变某些行为上的缺失或者不当,提升孩子对自我情绪的表达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感受能力。


孩子对批评无感?从这两个方面培养孩子共情力


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入手。

孩子需要学习如何感受他人的情绪,并且对他人的情绪做出恰当的反应。例如,家长因为孩子将物品乱扔了一地,而板着脸,批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因为孩子缺少对他人情绪情感能力的观察和理解,他并不明白家长在做什么,甚至可能并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哪里做错了。因而,很难让孩子感到内疚,并且很难纠正这件做错的事情。

提升孩子对他人情绪的感受能力,需要增加孩子对情绪符号的理解。如家长可以准备一些情绪的识别卡片,哭、笑、开心、难过、生气、害怕等,先从简单的情绪开始,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区分什么是开心,什么是高兴,什么是愉快,这些很细微很难区分的明确的情绪。

在孩子了解了基本的情绪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情绪发现的游戏,如在图中找出感到开心的人,找到生气的人等。让孩子学着观察图片表情。

当孩子对表情有了一定认识后,家长就可以和孩子面对面地做表情游戏。可以家长说一个表情,孩子来做,也可以换过来。在孩子对人脸表情熟悉理解后,家长可以再深入向孩子解释这样的表情代表什么意思,如何应对比较好。


孩子对批评无感?从这两个方面培养孩子共情力


除了能识别他人的情绪,还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合理情绪。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从小到大无欲无求,非常听话,不哭不闹,没什么特别想要的玩具。表面上看,这样的孩子很好带,其实,并不是孩子缺少喜好的偏爱,而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故而选择沉默。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这种表达困难就会给他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直接影响到孩子与他人的情感交流,感觉交不到好朋友,会感到非常的孤独。这样的孩子,往往他们的自我评价是非常低的,会过于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他。

因此,提高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十分必要。

在人际交往中,共情力不仅仅是将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也在行为上也能做出适当的反应。良好的共情力包含认知的处理和情绪情感的反应两个部分。所以家庭训练时,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关注“扶星助童”,

专注探讨儿童发育迟缓、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家庭康复训练,

倾听您的困与惑,解除您的育儿焦虑,

私信“大赛爸爸说”,

为您答疑解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批评   孩子   谱系   感同身受   人际交往   障碍   愉快   生气   情绪   家长   孤独   表情   能力   发现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