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好好吃饭,是哄着吃还是放手不管?


宝宝刚刚添加辅食的阶段

妈妈们摩拳擦掌准备在厨艺上大展身手

可是做好了辅食

宝宝却连看都不看一眼

或者吃几口就哭闹不吃了


我们之前发过一篇宝宝不吃饭用玩具吓唬孩子吃饭的案例

这段抖音小视频已有53万赞,我们却有话说

但是有妈妈提问

不能吓唬着吃,那么威逼利诱哄着吃完

或者是随孩子的心意不管呢?

今天我们分享的这个案例就是这样一位苦恼的妈妈


▽▽▽

宝宝添加辅食后不好好吃,是该拿玩具一边哄着吃,还是随他性子能吃多少算多少?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好好吃饭,是哄着吃还是放手不管?

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辅食添加初期很多妈妈的疑问。

根据我们的经验,宝宝添加辅食后不好好吃饭,有以下这几种表现:

1、不愿坐餐椅,坐进去就哭

2、吃几口就推开不吃了

3、一口不吃,尝一口就吐

4、吃吃停停,玩勺子、啃勺子、掀餐盘、丢餐盘、丢勺子、抓捏食物等

5、提供的辅食和宝宝目前的吞咽-咀嚼能力不匹配,宝宝吃吃就累了不愿意继续

6、做的辅食每次都吃不完有剩余


基本上常见的,家长所说的“宝宝不好好吃辅食”就是这么几种情况了。

先说结论,以上这些宝宝的表现,都是由于家长喂养的细节不注意造成的,“不好好吃”,这个锅,宝宝不背。

那么说是该拿玩具一边哄着吃,还是随他性子能吃多少算多少?我们的答案肯定是后者,但是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应对的方法。


因为没有看到宝宝吃饭的视频,不知道具体孩子是什么表现,就根据工作经验分析几点:


一、家长对宝宝好好吃饭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总结过家长对宝宝吃饭的要求和标准:

不管宝宝饿不饿,喂就要吃,吃饭时间到了就要吃

无论辅食味道好坏,做了就要吃

不管自己身体舒服还是不舒服,饭到嘴边就要张口吃掉

不管宝宝饭量大小,做多少吃多少,一口不剩是标准

吃饭时乖乖坐好,手不能乱动,头不要左右扭,勺子送到嘴边就张开

耐心度极佳,配合度超高,半小时喂完一碗可以,也能在10分钟内被喂完一碗

最后一条

做好的辅食,哪怕是一盆浆糊,表情也要极愉悦,极惊喜,从头至尾都非常享受这一餐。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好好吃饭,是哄着吃还是放手不管?

各位妈妈对照一下,看自己中了几条。

一般我们看到家长反馈说孩子不好好吃饭,第一件事就是确认家长对“好好吃饭”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说孩子不好好吃?

有时候家长在这个描述的过程中自己就忍不住笑了,瞬间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家长只负责做饭啊,吃饭的是宝宝,这就像去饭店吃饭一样,你点完菜,厨师做好服务员端上桌,这道菜好吃还是不好吃,一口不吃还是全部吃光,决定权在你的手上,对不对?没有哪个厨师从后厨跑来,站在你身边,看着你,要求你一口一口必须吃光,不然就不让你走。没有吧?那为什么家长对孩子吃饭的要求就那么高了呢?


有的妈妈说孩子不吃会饿啊,不好好吃,怎么长身体呢?营养怎么保证?

或者我看别人家孩子也这样,吃得就很好啊。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

二、宝宝如果不好好吃饭,有什么后果?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好好吃饭,是哄着吃还是放手不管?

既然问题是宝宝添加辅食后不好好吃饭,那么这个宝宝的月龄,基本上可以限定在5-7个月,也就是刚刚添加辅食的阶段,这个阶段辅食种类主要是是米粉、蔬菜和水果,一些家长还会给孩子提供磨牙棒、溶豆、海苔等等零食。


这其中有几个误区:

1、辅食要吃饱,代替一餐奶:

这是误解最大的一个问题,宝宝6个月终于可以吃奶液以外的食物了,就感觉一顿辅食就是一顿饭,应该吃饱才对,吃饱了代替一餐奶。

而实际上,宝宝在辅食添加初期,由于食材添加的种类有限,宝宝的食量也并不大,再加上出牙、就餐体验差等等原因,一顿辅食能吃进去的量忽高忽低,不一定能吃饱,宝宝这个阶段消化系统也处在适应期,容易出现腹泻、便干、排便困难的情况,辅食食材的添加进度就受到家长喂养经验的限制,而且宝宝这个阶段营养的主要来源还是奶液,过早让宝宝用辅食代替奶,必然会引起每日摄入的奶量下降,长期这样吃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2、吃辅食的时间随意:

这也是常见的问题,大部分家长把辅食时间安排在某一餐奶的时间,辅食代替一餐奶或者时间不固定,什么时候吃要看家长什么时候有空做。

辅食时间占用了喝奶的时间或者不固定的弊端是,两餐之间的时间过长或者就餐时间太晚影响消化。比如一餐奶后孩子饿了,到了该喝奶的时间安排了辅食,感觉宝宝应该会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吃,而实际上,宝宝很可能因为困了、出牙、不愿坐餐椅、呛咳等原因哭闹导致这一餐根本就吃不了几口,而下一餐奶的时间还早,家长担心孩子饿坏,于是给奶给水果给零食,于是到下一餐奶的时间,宝宝很可能不饿,于是,宝宝的整个就餐时间就打乱了。

还有一种是不固定时间,或者晚上给孩子吃辅食,不固定时间就是孩子的作息乱,影响食欲,晚上吃辅食,时间太晚增加了消化负担,这个阶段的宝宝普遍都还有夜奶,会影响夜间奶量和时间。

5-7个月的宝宝,大运动能够消耗的热量其实很有限,辅食占全天饮食的量不大,我们建议一岁前宝宝都是每天一餐,仍然是以奶液为主。这一餐,尽量安排在上午,宝宝精神比较好,还没有困,两次奶之间给。这样的安排,宝宝即使辅食吃得少,也很快就到了下一餐奶的时间,不会出现由于饥饿时间过长低血糖、哭闹等情况,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辅食吃得少孩子会饿坏而去额外给水果、零食影响孩子作息和辅食进度。


其实,从上面这两点就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宝宝不好好吃辅食的担心,主要是集中在担心吃不饱,饿坏身体、营养不足这几个方面的。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好好吃饭,是哄着吃还是放手不管?

对于辅食添加的认知统一后,题主妈妈的问题很简单了。


1、不愿坐餐椅,坐进去就哭

这种情况主要是餐椅坐着不舒服,或者高度不合适,宝宝腰腹力量不够做得不稳家长又没有增加靠垫、坐垫等供倚靠。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不愿坐餐椅,哭闹,于是家长就把宝宝从餐椅里抱出来,搂抱着吃或者哄着吃,于是宝宝养成了习惯,不愿意坐餐椅就哭,等家长抱出餐椅。


2、吃几口就推开不吃了

这种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能是辅食软硬度不合适,可能是出牙不适,可能是不饿,可能是着急出去玩,可能是困了。


3、一口不吃,尝一口就吐

如果宝宝拒绝辅食,尝一口就吐,家长一定要关注日常饮食中,有没有过多的甜的味道的食物,例如溶豆、磨牙棒、酸奶、奶酪等等,还有是否使用了太多的甜味食材和香甜味道的食物,例如南瓜、胡萝卜、奶酪、芝麻酱等等。


4、吃吃停停,玩勺子、啃勺子、掀餐盘、丢餐盘、丢勺子、抓捏食物等

宝宝的这些表现也是非常容易被家长认为是不好好吃饭,而实际上吃吃停停,可能是吃累了,玩勺子、啃勺子,掀餐盘、丢勺子、抓捏食物,都是宝宝在体验、在尝试吃饭,是学习的过程,要允许宝宝去体验和尝试。


5、提供的辅食和宝宝目前的吞咽-咀嚼能力不匹配,宝宝吃吃就累了不愿意继续

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一点,辅食添加多是按照网络上的各种建议参考,而这种建议只能兼顾共性而无法解决个性问题,例如关于鸡蛋,有的建议是6个月就可以添加,有的建议则是7个月,还有建议10个月再加鸡蛋的,那么自己的宝宝到底什么时候适合添加?还有水果,大部分都是建议放在添加食材的第一梯队里,甚至还有建议先加水果再给蔬菜的,更多的是一餐辅食中既有蔬菜又有水果,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味觉偏差,继续按照建议给水果而不做调整肯定是不行的。

米粉和辅食,都知道随着宝宝的月龄从稀到稠过渡,那么稀要多稀稠要多稠?宝宝吃一周米粉就增加粘稠度还是宝宝吃一个月米粉后增加粘稠度?

还有一些是宝宝吃了2-3个月米粉后感觉孩子大了,应该可以吃面条了,做好了面条宝宝却不肯吃,家长说孩子不好好吃饭。

和宝宝实际情况不匹配的辅食,宝宝处理不了,吃不下,非常容易被家长认为是“不爱吃饭”!


6、做的辅食每次都吃不完有剩余

这个不是常见,但是也有,家长忽视宝宝的饥饿程度和自己做辅食的量,认为做多少就要吃多少,全部吃光才算是吃饱了。

换个角度说,少做点儿,孩子不就吃完了吗?

宝宝是否吃饱,吃好,不能看剩了多少饭菜。

喂养案例分析——宝宝不好好吃饭,是哄着吃还是放手不管?

知道了原因,怎么做才合适呢?哄着吃不行,随宝宝性子吃多少算多少,到底行不行?

答案是可以的,关键是家长不要为此而焦虑。


1、就餐时间安排在上午,宝宝比较清醒的时间,两次奶之间给。每天的辅食时间尽量固定。

2、吃饭时坐餐椅、给餐盘,餐盘里每一格都要放一点食物,发餐勺。

3、宝宝会对勺子感兴趣,对餐具和食物感兴趣,让宝宝尽情地抓捏,去体验,家长辅助喂。

4、吃多少让宝宝自己决定,宝宝不想吃了会不耐烦或者哭闹,确定是不吃了抱出餐椅就行了。

5、抱出餐椅就意味着就餐时间结束,到下一次喝奶之前,除了水,不要给水果、奶或者零食。

6、吃东西就在餐椅里吃,包括水果零食。离开餐椅,不吃东西。

7、给宝宝提供和宝宝目前吞咽-咀嚼能力匹配的食物。


只要以上几点能注意到,执行到位,宝宝很快就能适应就餐习惯,专注力集中在食物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月龄   不好   宝宝   勺子   米粉   零食   好吃   水果   食物   家长   阶段   妈妈   建议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