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要问孩子最不喜欢听父母讲哪句话,估计多数都会是“你看看别人家……,再看看你”、“你怎么又这样?谁谁谁会这样做吗?”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阴影——别人家孩子。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前两天邻居就跟我吐槽说,孩子在学校又闯祸了,上课时候太兴奋,总喜欢在下面接话,扰乱课堂秩序,总被老师投诉,为此妈妈狠狠批评了孩子,一个劲夸朋友的孩子上课如何认真,老师如何喜欢,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如人家云云。我问她,你觉得孩子是个捣蛋鬼,是因为你接到了老师在纪律方面的投诉,作为要管理几十人的老师,他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这样他能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如果你孩子真的变得样样优秀了,你难道不会又责怪他“太听话”吗?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在大多数中国家长的认知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比不上别人家的优秀,乖巧和聪明。

为何别人家的孩子总要比自家的看着好?那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短板。

其实不单我们是这样,其实心理学家也是如此。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就分享过他的一段经历。有一天他带5岁的女儿去后院除草。孩子被后院里丰富的元素吸引住了,她一会儿除草,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又去观察蚯蚓。马丁塞利格曼生气了,为此狠狠批评了女儿的做事情不专注,除此之外,还以此为契机揪出了孩子很多其他的问题。没说到一个问题,还会拿同龄的孩子跟女儿做比较,女儿听了十分伤心和沮丧——原来,自己在爸爸眼里和心里是如此微不足道,如此破败不堪。哭着就跑回了自己房间,一整天都不和爸爸说话。直到睡觉之前,马丁塞利格曼走进女儿房间,打算和她道歉时,女儿说了一句话,让他终生难忘——“爸爸,就算我改掉了我的全部缺点,我只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孩子而已。为什么你总是盯着我的短处而不去关注我的长处呢?对于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你总是能看到他们的长处呢?这不公平。”

为什么你只看得到孩子的短板?

1、对孩子过于严格,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短板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要求高,希望成龙成风。当处于紧张情绪时,很容易将一个小问题放大,好像孩子不立马改掉,天就会塌下来一样。而且不少父母认为现在竞争激烈,外界诱惑又多,不对孩子严加管教就会沉迷。和正面信息相比,人们对负面信息有更大的敏感性,负面信息也更能激起人的关注,引发共鸣。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受关注最少,不足和失误,则会格外被关注。

2、过于追求完美,眼里揉不进一粒沙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很多家长虽然自己身上的毛病不少,但却无法容忍孩子有一点缺点,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了,仿佛等着孩子来拯救整个世界和宇宙,哪个方面都不想落后,这些家长特别喜欢“赢在起跑线上”这个说法。处处都要赢,事事都要得第一,他们接受不了孩子的不完美,更不能接受孩子和自己都是普通人。当现实和理想相距太远时,家长们就抓狂,给孩子加码。其实,你格外关注的孩子的某个短板,实际上是自己身上的投射。看上去是对孩子的行为生气,实际上是无法接受孩子投射出的不被自己接纳的特质。

3、过于谦虚,就怕孩子为成绩骄傲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他们十分担心只要一提到孩子的优点,就像给皮球泄气。哪怕孩子真的做得很好,他们也假装看不见,或者不好意思夸奖。其实家长过分的谦虚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明明做得很好,可是爸妈还是觉得我没做好,莫非真的不行?

家长总盯着孩子的短板,和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有些类似。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家长实在太希望下一代胜过自己了,所以他们乐此不疲地纠结孩子的短板。

但是,总是苛求孩子完美,全面发展的家长,却正在将孩子推向深渊——他们可能会在家长一次又一次的苛责和批判中失去自信、自我怀疑、产生消极情绪,也让你们的亲子关系更加疏远。

做不苛责的家长,从挖掘孩子优势开始

有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空中最亮的星,就看父母有没有一副天文望远镜,和善于发现的眼睛。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1、看到孩子擅长的事情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曾有家长抱怨孩子太好动,上课也停不下来,为此跟孩子发生过多次冲突。其实,她的孩子思维特别活跃,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总是能蹦出各种奇思妙想,遇到困难也总是他第一个想出解决办法。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安静守纪律的孩子一定不善于沟通和表达;有创造力和探索力的孩子一定不甘于被限制在指定的范围内。

2、看到孩子身上的激情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孩子有没有容易入迷的事情,比如喜欢阅读的孩子,看书的时候叫他出去玩也听不见;孩子沉迷于拼搭乐高玩具,再好吃的东西也吸引不了他……如果孩子有一件或者几件能让他全情投入的事情,就是孩子热衷和擅长的领域。

3、发现孩子经常做的事情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有些可能是出于好奇,而有些可能是真的热衷和喜欢。比如有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会拿着画笔天马行空的画画;有的孩子就是喜欢折纸做手工,家里随处可见她的作品。

孩子不用成为完美的别人,而要做他自己

习惯了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去比较的父母,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或者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

我们总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就该承认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家长作为园丁,只需要精心灌溉,耐心培育,花朵就会慢慢长大。其实静待花开的日子是美妙的,充满期待与惊喜,但是很多家长都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做对比,别家孩子奥数得了金牌,我家孩子如果没得到就要数落孩子一番;别家孩子钢琴过了九级,而要拿来说一说,顺便贬低一下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又技不如人。。在比较中,家长变得急不可耐,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开始拔苗助长。试想,如果全世界的孩子都长得一模一样,花园里所有的花都一种颜色,世界还会如此丰富多彩吗?

总盯着孩子短板的你,正在将他推向深渊

我特别主张“孩子不用成为完美的别人,而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就需要家长们能看到孩子的差异性,毕竟世上不可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你自己。

接受孩子的性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人活泼有人沉静;有人恬然有人开朗

尊重孩子的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并不断成长的个体,速度有快有慢。人生是一场长跑,今天跑在前面并不代表将来也一直能领先;你的孩子在这方面不如人家,但也许在其他方面人家的孩子都不如你的强。

与其让孩子在不擅长的方面死磕到底,事倍功半,打击他的积极性和自信,还不如帮助孩子在他擅长的领域变得更强。教育不是避短,而是扬长。



还有哪些想了解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欢迎留言告诉我:)

喜欢乐妈的分享,欢迎关注我,也推荐给有需要的朋友吧~



#育儿经##育儿##育儿的烦恼##亲子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马丁   孩子   差异性   会儿   深渊   缺点   自信   爸爸   身上   家长   女儿   父母   事情   老师   完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