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昨天晚上睡前和我孩子聊天,他兴冲冲地和我分享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然后十分高兴地向我介绍在小公园新认识的朋友,从他说话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喜悦之情。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我能成为你的朋友吗?”

“不能”

“为什么?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玩得也很开心呀,你不是也很喜欢我吗?”

“你不是我的朋友,因为你是妈妈。”

正在看这篇推送的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奢望——和孩子做朋友?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和孩子做朋友”梦的?大概是从我陪他一遍又一遍看《父与子》时慢慢建立的吧。孩子看着漫画我念着文字,我们沉浸在这对父子一起又一起时而荒诞,时而搞笑,却又透出浓浓父子亲情的情节里。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但昨天听到孩子的那句话,又让我陷入迷茫——在孩子眼里,朋友和父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为什么父母成为不了孩子的“真朋友”

和孩子成为朋友,一定是要放低家长的姿态,倾听孩子的见解,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没错的,但朋友和亲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朋友,意味着完全平等,有相同或接近的经验、爱好和履历,强调相似性和共有经历;我们和刚刚来到人世间的孩子,除了血缘之外,似乎并不能共享其他相似和共有的体验。亲子关系远比友谊来得更复杂,有血脉相承,虽然我们可以做到无话不谈,一起欢笑,但内心还是有种天然的长幼有序。有膝下承欢的欢声笑语,更有倾诉、指导甚至一些强制的管理约束。

曾经我们那么用力,希望成为孩子的朋友,其实是对友谊的过度浪漫化的解读

和孩子做朋友,不过是想更方便窥探与监视

“和孩子做朋友”一度常被家长们挂在嘴边,但看看这些家长的行为呢?好像总和“朋友”没有多少关系——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他们和孩子的沟通机制是单行线,只希望孩子完全没有秘密,毫无保留地和自己分享自己的一切故事和经历,而自己则手握开关,只听自己想听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对自己无话不谈,对自己充分信任;但家长们能将自己的真实诉求,对孩子的真实期待一五一十地告诉孩子吗?不,他们不会,或许从未想过。

这让我想到之前一个邻居。从孩子出生以后,妈妈就选择了全职,牺牲自己的时间、生活和事业,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一天我在楼下花园散步,听到妈妈和孩子的对话。妈妈一直在对孩子发问,从入园吃早餐,问到午休睡眠;从和某小朋友的相处,问到对某老师的评价,就连孩子上了几次厕所都不放过。孩子一心想加入孩子堆里的玩耍,有些不耐烦了,草草应付。妈妈还不甘心,你不是说咱们是好朋友吗?却什么都不和妈妈说。孩子最后急了,“妈妈,我的好朋友从来不问我这些。我们只是在一起开心地玩儿。”妈妈很失落,略带情绪地回答:“妈妈是关心你,所以想了解你在幼儿园的生活。”

果然,这位妈妈只是希望以朋友的角度获取她想知道的孩子的一切信息,终其目的还是为了完成其作为母亲的监督与看护的责任。妈妈会和孩子促膝长谈自己的情愫吗?当生活上遇到麻烦,她会和女儿倾诉吗?我想是不会的,当她内心有情绪想要表达和倾诉时,她一定是去找和自己年龄相仿,或者兴趣相投,阅历相近的闺蜜谈心,从她们那获得认同感或者找到慰藉。

如何成为一个和孩子好相处的父母?

既然身份决定了我们无法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没有当朋友的土壤,就不要去幻想结出友谊的果实,那么就不如坦然地接受,努力成为一个和孩子好相处的父母吧。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喜欢胡说八道,“童言无忌”。其实不是,在孩子情绪稳定,开心时说的话还是颇有他们自己的道理的。作为家长耐心听他讲完,然后再问个“为什么”,让孩子解释给你听。如果听着觉得不对,可以跟他解释一遍,沟通清楚。如果觉得孩子说得没错,不妨真心实意地鼓励他:“你说得很有道理”。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孩子的想象力没有边界,所以他们才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而你的耐心倾听会成为让他们愿意表达愿意和你沟通的基础和支持。

而且,认真听孩子说话,除了有趣还有惊喜:

吃货

我最喜欢吃东西

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吃东西

看到好吃的

双眼亮晶晶 口水如水流

看到好吃的

小腿迈不动

唯有吃光光

我和你

我和你

就是春风和大树

你一吹来

我就开花了

上面分别是6岁和4岁小朋友即兴创作的小诗,充满童真和童趣。如果你能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读懂他们内心的乐趣。原来吃食在孩子眼里是那样灵动,也就很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一看到好吃的东西就会两眼放光,能理解为什么再小的孩子都会喜欢愿意给自己分享食物的人了。

2、要么不打扰,玩就让他尽兴

你知道孩子最讨厌什么样的人吗?不识时务跌跌不休的人。大多惹小孩烦的人就栽在这一条上。孩子本想一个人安静地待一会儿,你非跑过去拉着他看这看那,说些有的没的。刚把孩子兴趣调动起来了,你又去忙工作忙家务,想来就让人扫兴。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一个受孩子欢迎的爸爸,一定是那个乐意陪着孩子尽情玩耍的人。陪孩子玩捉迷藏、举高高,引得他咯咯直笑;陪孩子踢足球,大汗淋漓地在球场上奔跑,流的汗越多越臭孩子笑得越开心;陪孩子玩枪战游戏,暂时忘记自己的年龄,丢下自己的工作,端起长枪和孩子一起火拼一场……哪怕一周只有这么一次,孩子也会爱你多很多。

3、把他当个独立的人,正常交流

大人和小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奶声奶气,模仿小孩子的语气。其实孩子并不喜欢这样。我们小区有个妈妈周末的时候陪着一群孩子玩,她和别家孩子说话的时候就用奶声奶气,拖声拖气的方式说话,以为能和孩子走得更近一点。谁知,其中一个小姑娘,先是站在一旁愣着看她说话,不一会儿,小姑娘说:“阿姨,你怎么说话这么奇怪?”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对啊,虽然孩子年龄小,但他不认为自己是小孩,早已经认为自己长大了,所以你完全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和他交流。只不过,和懂得不那么多的孩子交流,需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尽量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说就好。

现在的孩子接受能力非常好,只要你说的话逻辑自洽,他们是能听懂的。如果你把孩子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动物,那么他们也会展现给你看他小动物的一面——哭闹不停不可理喻。

而且有一点非常重要,你知道的,一定给孩子说明白,你不懂的,千万别逞强,在孩子面前不懂装懂,是很容易被他们识破的。真到了被揭穿的那一刻,恐怕留给你的不只是尴尬。

4、和他有相同的兴趣,最好还有他感兴趣却不会的技能

先不说孩子和父母之间怎样才能有话题,就说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要想能聊得起来,首先得有“共同话题”。一个人说的话题,其他人恰好也感兴趣,有内容和观点能接得住,这样才能你来我往地聊起来。要是对彼此的话题兴趣全无,就会让另一方感觉是对牛弹琴。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大人和孩子也是如此,要想能和孩子愉快地聊天,家长得先和他有共同的话题。

我家孩子最近迷上了各类武器装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很多不同的枪械弹药武器。也总爱缠着跟我说,可是作为妈妈,我实在是对军事内容毫无兴趣可言。也就聊不到两句,孩子觉得没趣就跑去找爸爸了。

可是我和孩子有个共同的爱好是阅读,而且从他很小开始,我们就一起读了很多书。所以每每出去玩,比如动物园里看到狐狸,我们就会一起回忆之前看过的书里关于狐狸的内容。我们能从《小王子》聊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从北极狐聊到赤狐,从聊狐狸的外观,到模仿它的面孔……

我们的共同话题就像搭在我们之间的桥梁。孩子不和我交流也难。

5、经常和孩子交换秘密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都不太善于表达爱,尤其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从父母的口中听到“爱”这个字,渐渐地孩子也就和父母疏远了。要想和孩子友好相处,每天的交流和沟通一定是有必要的,要想拉近彼此的关系,可以尝试着每天交换一个小秘密,这样能让孩子享受到和父母相处的乐趣,你也能顺便从中了解到孩子的内心。

与其奢望成为孩子的朋友,不如努力做个好相处的父母

朋友易做父母难当。孩子需要朋友,也需要父母,孩子唯独不需要的是与朋友并无二致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父母   奶声奶气   孩子   朋友   友谊   奢望   狐狸   好吃   内心   说话   家长   兴趣   努力   妈妈   话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