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奉安轶事

文|王玉杰


孙中山先生奉安轶事


孙中山先生奉安轶事


十多年前,笔者在山东省平原县朱兆鹏先生处,看到《总理奉安纪念宣传丛书之一、二、三》三本小册子,借来细读之后,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慕之情犹然而生。这三本丛书“北平各界总理奉安纪念大会印”,原大18.3厘米×12.4厘米,是孙中山先生殡葬期间散发给来宾和群众的宣传材料,披露了孙中山奉安情况。

三丛书首页均载孙中山正面半身像,上横书“总理遗像”,右书“革命尚未成功”,左为“同志仍须努力”。次页为“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文 三月十一日补签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孙中山遗嘱有《国事遗嘱》、《致苏俄遗嘱》、《家事遗嘱》三份,以上引文为《国事遗嘱》。

关于孙先生遗瞩遗留情况,丛书之三《孙中山先生年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编)一文中记载: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应邀抱病到达北京讨论国是,下榻北京饭店。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病情加重,被送入协和医院,确诊为肝癌,并施手术疗治。之后病情日益恶化,至2月24日下午3时,汪精卫、孙科、宋子文、孔祥熙等人,以先生病状治疗已成绝望,由汪精卫草拟遗嘱。先生聆毕表示满意,但尚未签字,不愿触动家属绝望之感情。3月10日,孙中山病情更加恶化,但仍念念不忘自己的事业。当听到广东东征军打败了陈炯明,占领潮安、汕头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并嘱立即电告朝汉民,前方军队应遵纪爱民“千万勿扰百姓”,这是孙中山所下的最后一道指令。3月11日上午8时,何香凝去孙中山病榻前问候,发现他的眼睛散光,便连忙出来告诉汪精卫:“现在不可不请先生签字了。”当天,汪精卫将遗嘱和孙科的自来水笔呈上,孙中山已手力微弱,颤动得很厉害,由宋庆龄含泪托起他的右手,在遗嘱上签下“孙文”二字,汪精卫、吴敬恒等人签名证明之。因此,才有了2月24日立下遗嘱,3月11补签之说。

至12日9时30分,孙中山先生用微弱的声音呼喊着“和平”、“奋斗”、“救中国”,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住处,溘然长逝,终年60岁。

噩耗传出,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士都深深哀痛,中外报纸也纷纷发表悼念文章。3月15日,孙中山的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手术后即大殓。3月19日上午举行移灵,上午9时半,由家属及部分特邀人士举行祈祷仪式。11时15分开始移灵,由黄惠龙、马超俊等8人将遗榇抬出。移灵时,从王府井、东长安街、天安门到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社稷坛灵堂,两旁恭立有群众12万人之多。遗榇经过地方,许多群众争先向前靠近,摸一摸灵柩,不少人流泪哀泣。

从24日开始公祭。首先有几千名学生和市民到灵堂致哀。北京临时政府文武官员100多人也前来致祭。至31日,前来吊唁的人仅签名者就有74万人之多。

4月2日上午11时,中山先生的灵柩由中央公园移往西山碧云寺,北京市民、工人、学生、士兵30余万人步行送至西直门,其中有2万人由西直门步行送至西山。群众沿途高呼“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中山主义万岁”、“国民革命万岁”等口号。下午4时25分,灵柩到达碧云寺。5时半举行公祭。公祭后厝置石塔中。这一天,北京市内各机关一律下半旗致哀。

这三本丛书分别全文刊登了以下三个重要资料:

丛书之一,全文刊载《孙先生三民主义演说》,这是中华民国十年,即公元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办事处成立会的演说,阐述了国民党“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内容,计17页,7000余字;

丛书之二,全文登载《孙先生五权宪法讲演录》,这是1921年3月20日午后1时,在广东省教育会的演讲词。“五权”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弹劾权、考试权。五权宪法是孙中山的治国方略,国家机关设置办法,全文6700多字。以上两篇讲话是孙中山革命初期“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五权宪法制度之纲领”的政治主张。

丛书之三,全文刊登了《孙中山先生年谱》,较详细地记载了他一生60年历史,计3、9万多字。关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情况,年谱记述:中华民国元年,先生47岁。1911年“十月初九日,各省代表齐集武昌,议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二十一条,设临时政府于南京,并限期各省代表齐集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方在美国筹措款项,先后接到黄兴崔款接济之报,便辗转回国,于12月25日安抵上海,接着到达南京,参加总统选举。“二十九日,17省代表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候选人是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各省代表共45人,代表投票结果,孙中山16票当选”。1月1日,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发表对国内外宣言文告,采取公历,改元为中华民国元年。1月3日,代表团复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旋在鄂就职。孙中山就职后,即着手组织内阁,创设立法机关,编订法令;颁布临时军律,限制招兵;其余财政、外交、警务、公债诸大端,俱积极进行,渐次就绪。以清廷终无诚意议和,乃积极进行军事,拟以长江、关外、秦晋之师,分五路会攻北京;劝告北方将领,促其反正。26日,清军统段祺瑞通报赞成共和,联合各军奏请宣布共和政体;同时,宗社党魁良弻复为党人彭家珍炸毙。清廷亲贵人人自危,纷纷逃避。隆裕太后知人心已去,遂以决定大计之权授之袁世凯。2月12日,清朝皇帝宣布退位,结束了清廷皇室长达260多年的统治,孙先生实现了颠覆清廷之志。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举袁世凯自代。15日,参议院复开总统选举会,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2月25日,南京政府派汪精卫、宋教仁、蔡元培到达北京,迎袁南下就职,袁以怕兵变为由不赴南京。3月1日,袁在北京宣誓就职,组织国务院,以唐绍仪为内阁总理。孙中山于11日公布临时约法后,随于4月1日颁解职令,至参议院行正式解任礼,在任3个月。在任期间,他促进南北统一,颁布临时约法,树民国之规模,立法治之基础;又屡次下令严禁贩卖人口,解放疍户惰民,皆为先生任内举措。该年谱仅民国元年(公元1912)孙先生的革命史,就用1500字详细说明,这是难得一见的史料。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一生努力奋斗。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维护民主共和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在晚年发展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坚决反帝反军阀,为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国民为争取民主和国家富强而奋斗。


孙中山先生奉安轶事

王玉杰,山东省平原县人。1963年参加工作,先从教后从政,县委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8年。1999年退休后,热心地方史料的搜集研究工作。2005年研究平原县旧志。2011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历史散文《平原龙门札记》。应邀点校乾隆《平原县志》、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并于2014年6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201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董讷柳村诗集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平原县   多字   协和医院   西直门   公祭   大总统   年谱   灵柩   清廷   遗嘱   轶事   南京   中华民国   北京   丛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