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翰林院轶事二则

文|王玉杰


平原翰林院轶事二则


翰林,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为撰拟机要文书。明清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翰林院为翰林官。清制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殿试朝考后,新进士之授翰林院庶吉士者,称为“点翰林”。

平原张翰林(1741—1825),名【曾羽 】(音zeng ,增),字叔举,号牧村,山东省平原县张辛庄人。生于乾隆六年三月初三日。乾隆乙酉(乾隆三十年,1765)优贡。丁酉(乾隆四十二年,1777)举人,甲辰(乾隆四十九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兼办院事,历任重要职司,人称张翰林。是道光皇帝童年的老师。当地流传张翰林家的趣事二则。

其一、翰林画像拒恶官

张翰林做官之后,在平原县城十字街南路西,修了一处深宅大院,人称翰林院。鉴于张翰林的威望高、名气大,上层官员到达平原,没人敢住翰林院。清朝后期,清政府上层一名恶官,因公到达平原,不听地方官员劝阻,执意要住翰林院。县衙派人通知翰林院,做好接待准备。张翰林的子女认为,违背常规,不愿让住,但又不能拒绝,一时不知所措。这时,张翰林的继妻仍健在,翰林的儿子找到继母,请继母想法拒绝恶官入住,其继母顺手拿出一卷画像递给儿子,说:“你们把这幅像挂在堂屋迎门,把院内硬路两旁各摆一排水缸,缸里满水,等待恶官来住。”这名恶官带领随从大摇大摆地进了翰林院,进堂屋一看,迎门一幅像,张翰林坐在椅子上,手持水烟袋抽烟,童年的道光在他面前跪着,画像边书“旻宁跪拜张翰林为师。”这个恶官见像大吃一惊,看到童年的道光皇帝在张翰林面前下跪,他跪倒在地,面对画像叩头,接着,一步一叩首往后退……。翰林继妻喊道:“撒水,送客!”院内的仆人,淘水往恶官身上泼,这个恶官逃出了翰林院,像个落汤鸡。之后,上层来的官吏,再也没人敢住翰林院了。

其二、翰林继妻告御状

清代末年,张翰林的后代住在平原县城翰林院里,因张翰林过世多年,威望递减,城东的土地被外姓恶霸侵占了一半,他的孙辈要不回来,进县衙找知县。知县不愿得罪那些恶霸,托词推诿,不予处理。张家托门子,想办法,千方百计往回要地,。这时,张家的一个亲戚说:“哪家的门子也没翰林院的门子硬,张翰林虽然早走了,找夫人,拿出皇上的诰封,谁人不怕?”张翰林的一个孙子说:“奶奶年迈多病,老人家对我们不满意,怎么好意思麻烦她呢?”经这位亲戚指点,张翰林的所有孙辈,一块到夫人面前下跪求情,夫人问:“什么事啊?”为首的诉说了城东土地被恶霸侵占,县衙托词不管的事以后,夫人说:“我有啥法子呢?”孙说:“咱家那诰封(注:诰封,封建王朝对官员及其先代、妻室援予爵位或称号)呢?”提醒夫人下决心。夫人说:“备轿,我明天早晨,我持诰封进京告御状”。第二天蒙蒙亮,仆人将张翰林生前用的八台纹花大轿抬出来,停在大街上,张翰林的继妻坐上轿,放礼炮九响。准备起程。礼炮九响,是皇室八抬大轿的迎送礼节。睡梦中的知县听到礼炮声,吓出了一身冷汗,知道皇室来人,必有大事,慌忙爬起来,边穿衣服边往外跑,跑到县衙大门口,见门卫问:“什么事?”门卫禀报说:“翰林院门口有八抬纹花大轿,是翰林院的礼炮声”。知县直奔翰林院门口,面对八抬纹花大轿,跪呈手本,问:“夫人啥事?”夫人见知县问话,便气昂昂地说:“我要进京告御状,看家狗看不住家,张翰林去了,我家城东的地叫人侵占了一半,没人管”。知县一听,连忙认错,说:“请夫人息怒,立即办理,一定把地收回来”。知县当即派人将侵占土地的恶霸逮捕入狱,追回土地,直至夫人满意为止。平原张翰林的威严和田产,保持到民国年间。


平原翰林院轶事二则

王玉杰,山东省平原县人。1963年参加工作,先从教后从政,县委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8年。1999年退休后,热心地方史料的搜集研究工作。2005年研究平原县旧志。2011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历史散文《平原龙门札记》。应邀点校乾隆《平原县志》、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并于2014年6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201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董讷柳村诗集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翰林院   平原县   平原   乾隆   孙辈   县衙   礼炮   继母   恶霸   知县   道光   翰林   轶事   画像   城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