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名宦孙星衍

文|马惠彬


德州名宦孙星衍


孙星衍、字渊如,号伯渊,江苏常州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时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乾隆六十年(1795)授山东兖沂曹济道。清嘉庆元年(1796)补山东督粮道,治所在德州;乾隆十二年(1807)任山东布政使。藏书家,目录学家。

清.嘉庆十年(1805)夏秋之际,卫河上游经临清闸口水涨高于闸内之水,闸口被迫关闭,粮艘阻滞。孙星衍组织指挥疏浚四女寺减水河工程,以泄卫河之水。为惜民力,保障农业生产,孙星衍不动用两岸民夫,而是通过协调运筹,动用驻守德州的满州营军队完成了疏浚工程,博得民众好评。德州民众铭记孙星衍功绩,后将其崇祀德州名宦祠。

.嘉庆二年(1797),民众在德州城北第三屯河道内发现高贞碑。曾一度置于岸边无人问津。清.嘉庆十一年(1806),孙星衍得知后,立刻将此碑移至州学棂星门内。他随即写下韵文刻于碑阴:“碑浮卫水兮,移之学宫。墓崩弛兮其人传。惟贵戚之尚德兮,曷借勋名之灿然。我无建树于兹土兮,独好古以穷年。愧岘首之羊公兮,庶后人之宁想乎碑前”。并写跋语:“嘉庆丙寅(1806)岁,王孝廉保训告我,德州卫河第三屯出高贞碑。与知州原逊志、库大使沈志水移置学宫”。署名“赐进士及第山东督粮道阳湖孙星衍撰书刊记”。

嘉庆十五年(1810)正月十五日,身为山东布政使的孙星衍回到德州,将秦朝李斯写的泰山刻石铭文篆书残字29字,刻于高贞碑的碑阴。篆书下面的跋语为:“篆泰山刻石,以乾隆五年毁于火,传书漫漶。余藏有旧拓本,尚可寻求笔意。严君可均通篆法,因嘱双钩上石,勒德州学高贞碑之阴,以永其传。嘉庆庚午上元日兰陵孙星衍记”。

高贞碑是北朝碑刻中方笔楷书的代表作品,点画清峻劲健,结字稳健俊整,字形微扁,底盘稍大,显得庄重稳健,在风格上十分接近唐人楷法。碑高222厘米,宽98厘米,厚18.5厘米。碑额篆书阳文“龙骧将军营州刺史高懿侯碑”。碑文计24行,每行46字,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立石,记载高贞一生功德。现藏于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

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的住所,传说:是汉代丞相公孙弘所封的平津故址,孙星衍便以“平津馆”名其自己的书斋。故闻名于世的《平津馆丛书》《平津馆文稿》《平津馆金石萃编》等书,均在平津馆完成。《平津馆丛书》以精校著称,汇辑周秦以来古籍43种254卷,内容除收录孙星衍自著《尚书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诗录》九卷外,主要涉及兵书类、政书类、医学类等著作。《续修四库全书提要》里对《平津馆丛书》评价:“周秦诸子,凡有疑似之处,有此校录,均可应刃而解。”

所留的《平津馆记》石刻,是清.嘉庆十一年(1806)五月,孙星衍撰文,幕客钱泳书写的一块记铭碑。从珍藏的《平津馆记》拓片推断,此碑高0.94米,宽0.62米。题额为阴刻篆书“平津馆记”,旁小字为 “庚午岁重九日五松居士 (孙星衍)补题”。碑文有隶书12行, 186字,字体端庄淳古。碑记文曰:“鬲津至平原曰平津。经汉高城入海,公孙丞相以此封焉。予参藩山左,驻节安德,地为平原故郡。当燕齐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非有翘材之馆也。官贫兼负帮项,布被脱粟,非以为诈也。位业去古人远甚,谢策甲科,偶相似,又不足述也。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士大夫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阖之风也。铭曰:九河故道,鬲曰平津。有怀公孙,约己树人。臣门如水,常满车轶。清风在堂,金石声出。舍此传舍,名之强名。随会可作,相如复生。”

嘉庆十六年(1811),他在任代山东布政使时称病请假回乡。


德州名宦孙星衍


马惠彬,男,1944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200万余字。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德州   平津   嘉庆   公孙   碑阴   乾隆   泰山   闸口   篆书   碑文   报刊杂志   山东   运河   民众   丛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