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别打着“家里没钱”的旗号搪塞孩子了,养成性别缺陷很难改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体谅一下父母,咱们家赚钱不容易。

相信大多数的8090后对父母的这套说辞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家里穷”的思想几乎伴随了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节俭也成为这些孩子还没有走向社会就已经学会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向来节俭的父母那辈人眼中,对孩子进行贫困教育更多地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节俭,但绝大多数父母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在学会节俭的同时,或许也丢掉了很多同样重要的东西。

家长别打着“家里没钱”的旗号搪塞孩子了,养成性别缺陷很难改

从小在穷意识中长大的孩子或许会因为家境贫困而变得不够自信,甚至会越来越敏感。这种心灵上的伤害,极易让孩子养成性格缺陷,并且终身难以治愈

父母偏爱“哭穷教eid 育”的背后,其实藏着对孩子的教育期盼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父母经常跟孩子说家里没钱,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性格,从而在长大后能“攒下”变化的底气。

可殊不知,这样其实是变相地抑制孩子的物质需求。并且家长通过哭穷的方式,就算给孩子买到了心仪的礼物,孩子内心也会觉得有愧于父母。

而这种愧疚心正是父母用来要挟成长阶段孩子的最有效武器。

当然父母这样做并非是出于“恶意”,毕竟父母担负了养育孩子的大任,通过“哭穷教育”能让孩子更加真切地理解到父母的不容易,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等其他更加重要的任务上。

家长别打着“家里没钱”的旗号搪塞孩子了,养成性别缺陷很难改

哭穷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弊端呢?对孩子的四种负面影响,家长别不放心上

【影响一】:物质的缺乏导致孩子丧失安全感

教育学家认为,在0~6岁的孩子,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满足。他们认为,物质上的满足感能够带给孩子最直接的安全感。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天然处于“比较”的关键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比较并不是爱慕虚荣,而是自然而然的对比,是你有我没有的对比,而并非你比我好的对比。

对比失败的一方会因为物质上的匮乏产生精神上的不满足,没有办法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

家长别打着“家里没钱”的旗号搪塞孩子了,养成性别缺陷很难改

如果说将孩子的精神世界看作一个有输入和输出两条水管的大水缸,物质上的满足就是输入(外在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就是输出(向外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内心世界,也就是大水缸的动态平衡。

想反,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输入就会严重不足,内心世界的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孩子内心世界发生动荡,为了恢复物质不足带来的不安全感,孩子就会更加愿意追求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被物质所驱使的坏习惯。

家长别打着“家里没钱”的旗号搪塞孩子了,养成性别缺陷很难改

【影响二】:哭穷会导致孩子更加敏感

因为没钱,所以从小看到心爱的玩具不敢去买;因为没钱,即使长大后也只能远远地看着那些价格昂贵的吊牌,甚至还会出现自己配不上这么名贵衣服的念头。

这些其实都是从小的“哭穷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这种敏感还会传染到孩子的日常的人际交往中。

✔ 不敢和同学出去玩,生怕他们会玩一些昂贵的项目。

✔ 每次出门都要提前规划,生怕中途出现一些需要额外花钱的昂贵项目。

✔ 购物不看样式先看商标,去超市买东西也会让价格成为最主要的选择标准。

家长别打着“家里没钱”的旗号搪塞孩子了,养成性别缺陷很难改

最糟糕的是,这种自卑不会随着自己长大而消失,即使自己成绩优异,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是避不开这种敏感的习惯,甚至有些人会一辈子被禁锢在这个奇怪的圈子中。

【影响三】:“哭穷教育”无法让孩子有较大的格局

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未来。一个从小在穷的观念下长大的孩子,无法形成大的格局。他做事情总是会瞻前顾后,以至于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会。

当父母经常对孩子哭穷,孩子就会潜移默化中认为钱是稀缺的,而不是打开格局,从长远处看到自己的人生规划。

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称为“稀缺效应”。

家长别打着“家里没钱”的旗号搪塞孩子了,养成性别缺陷很难改

大部分这样的孩子都缺乏一定的计划性。他们更容易享受急于求成的快感,追逐名利的喜悦,容易在慌乱之中做出错误的决定,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只会计较眼前的得失,而无法将眼光放得长远。

结果就是路越走越窄,以至于到最后索性无法转身。

【影响四】:“哭穷教育”无法养成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因为缺乏,所以不舍。

从小接受“哭穷教育”的孩子,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金钱上。金钱的地位甚至会高于周围的任何事情,这样的孩子不是金钱的主人,而是金钱的奴隶。

这种错误的金钱观会领着孩子越走越远,从而失去了最开始的方向。

家长别打着“家里没钱”的旗号搪塞孩子了,养成性别缺陷很难改

写在最后

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1+1=2的叠加,父母要做的是要给孩子设置上下限的限制,从而在这个限制内尽量给予孩子富足的精神生活。

就拿节俭来说,父母如实告诉孩子家庭情况就足够了,大可不必一味地给孩子灌输家里穷的概念。要知道教育不等于强调,喋喋不休的强调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在未来丢掉最重要的东西。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贝贝   家里   孩子   动态平衡   旗号   节俭   昂贵   注意力   安全感   格局   贫困   缺陷   敏感   物质   性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