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未来:Z时代的观众会喜欢吗?

青春片《盛夏未来》和警匪片《怒火》同步上映,对比一下其实很有趣,怒火是纯粹的直男的电影,动作,枪战,男人兄弟情,里面的女主角秦岚基本就是打酱油的,而《盛夏未来》则是少女向的,影片的主角是高中的一男一女,而侧重点则是在女性,少女暗恋帅哥,少女面对离婚的父母,少女面对无望的爱情。还有一个原因,毕竟里面的男性是个gay , 影片内容涉及到的是高中恋情,成长压力,考试压力,都是青少年世界的东西,和社会其实牵挂不大。

两部电影通常PK,反映的其实是两大群体的观影趣味。《怒火》属于过去的香港,而《盛夏》真的属于未来的青年,但真的属于未来吗?

盛夏未来:Z时代的观众会喜欢吗?

《盛夏未来》影片一上映,好评如潮,说这是一部拍给Z时代的青春片。Z时代,就是95到09年(10-24岁),中国总人口在2.3亿左右。大部分还在读书阶段,但他们已经成为网络流量和消费的主角,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而大众对他们的印象,停留在手机网络原住民,二次元,小众,个性、小粉-红,直播,抖音,up主等等。最出名的 当然是B站的后浪,当然也有三和大神,躺平、佛系、丧等另一面的描述。

盛夏未来:Z时代的观众会喜欢吗?

但是,他们是未来消费的主力,谁也无法拒绝。娱乐界印象所及,有暴躁的池子,明日之子和青春有你,杨超越,都美竹,TFBOYS,关晓彤,欧阳娜娜,以及影片的主角吴磊、张子枫,其实出来的人还是很多的。看看你公司新招的人,基本上都是95后了 。

影片里有抖音、电音音乐节,直播,蓝牙耳机、gay等当下的因素,当然也有高考、住校,恋爱等青春片逃不了的梗。 影片对于高考是淡化的,涉及到了按分数排座位,父母为子女牺牲,子女的孤独等现实问题,但并不着眼于此,只是作为生活的背景,不批判,也不认同。这也让它无法成为《狗十三》 《嘉年华》《少年的你》《过春天》《十三棵泡桐》等青春问题电影。

青春电影,广义的青春电影,讲述的是如何进入成人世界。从蜚声国际影坛的《四百击》《毕业生》《死亡诗社》《心灵捕手》,到中国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本命年》《恋恋风尘》《小武》《孔雀》《十七岁的单车》等70后,《致青春》《后来的我们》《 中国合伙人》等8090后的青春片,经典的影片,大部分都讲述了一种成长的烦恼,时代的转型,或聚焦个人心灵史,或影射社会发展史。

那么这部电影呢?

盛夏未来:Z时代的观众会喜欢吗?

这部电影更多地在讲私人的故事:少女陈辰复读的一年。她如何被老师公开了暗恋多年的表白,怎样走进暗恋对象网红“djXYZ”郑宇星的世界,她怎样幻想着拉拢父母的爱,又怎样认清现实,放弃谎言,坦然面对这一切。她怎样靠早恋,来向老师、父母挑战,又怎样惨败于现实。

观众给的良好的反应,豆瓣7.6的评分,可能是被她的轻喜剧风格,阳光靓丽的演员和比较扎实的表演,比较写实的台词和情节,以及gay的题材的突破等,这确实是这部电影的优点,能够满足Z世代人群观看自己的生活的需求,也让他们有兴趣买张电影票去影院社交。但是也仅仅是优点,而无法成为亮点。

影片对这位少女的内心的描摹并不到位,看不到她对父母的眷恋,对XYZ的爱。父亲基本打酱油,家庭关系很表面,即使有郝蕾,也看不到一种少女对家庭的眷恋。她对XYZ的感情是胆怯的,一直不敢主动地表达,甚至还帮着对方怎样追前任。一些表达都是喜剧的,遮掩的,很东方女性。但假戏真做,这种转换太常规了。乃至到最后,发现对方竟然是个gay,那一吻她是否还需要呢?整个的心态会怎样逆转?到这儿其实也是重点,但却一闪而过,青春期的懵懂的痴恋对象就这样结束了?

青春女性的心思本来就很难猜,对比经典作品如《阳光姐妹淘》《奇怪的她》,日本的《海街日记》《花与爱丽丝》《情书》,欧美的《阿黛尔的生活》《花容月貌》《布鲁克林》,本片的刻画还需要火候。

盛夏未来:Z时代的观众会喜欢吗?

影片视角的游离,倾注了大量的镜头给xyz。他痴恋着偶像ming,两人关系有点类似偶像-粉丝,其实容易引发都美竹那样的问题,但影片似乎把他们当做一般的恋爱对象。影片从头到尾都是xyz对ming的难舍,牵挂,崇拜,但是我们却丝毫也感觉不到。为什么?因为没有任何回忆、镜头能够让我们感觉到他们的美好的关系,这一切都是通过xyz的口说出来的。如果这个核心的动机都没法让观众共鸣,他对ming的执著,失恋的痛苦,都如无源之水。

另一个迷思就是他对陈辰的过分的热情,既然不爱,还那么凑近乎,就为了让ming吃醋?那么疯狂地展示自己的电子乐爱好,是因为太孤独吗?动机比较模糊,在友谊和爱情之间没有区分,特别是两个人关系那么好,为什么中途丝毫没有表明性取向的尝试?对他的内心刻画也流于表面,并没有展现这个外表爽朗,其实很孤独,很压抑的人的gay的内心。看看《壁花少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蓝色大门》等同类型的,刻画的就好很多。

盛夏未来:Z时代的观众会喜欢吗?

后半段进展更是仓促,几个矛盾同时爆发,xyz表明了性取向,陈辰向xyz示爱,向父母坦白了自己假恋爱的秘密,也坦白自己早已知道父母离婚,故事就这样突然结束,如果秘密一个个揭晓,也许效果会好很多。

陈正道导演靠悬疑片在内地大热,突然回归青春片,向自己的《盛夏光年》致敬,毕竟他是艺术片起家,后来转型拍商业片,就像郑保瑞回归拍了部《智齿》,但初心已经没有了。这部电影,也最多不过是合格的商业类型片,套路化而已,当然 ,他也比国内很多导演捕捉到了内地青年生活的质感。

不过,如果他能够把少女和少男的心灵成长刻画的更好的话,那这就不仅仅是一部 Z世代观众捞金的电影,也可能是一部像《七月与安生》《芳华》《牯岭街》《那些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记录一代人心灵生活的电影。导演,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盛夏   未来   怒火   中国   暗恋   观众   内心   对象   父母   影片   心灵   少女   关系   青春   阳光   喜欢   时代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