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大省会到升副省级城市:盘点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之一包括行政体制改革,突破各种行政的藩篱,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行政体制改革,能够更好地释放制度红利,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更快更好地发展,甚至可以说,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而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行政体制。比如中国的金融体制的改革,股市的改革,金融等垄断行业的改革等,固然是经济的问题,但也可能是行政体制的掣肘,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权力的划分的问题,比如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可能也涉及到农业部和发改委的问题。

从做大省会到升副省级城市:盘点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

中央层面,目前有大部制改革,行政信息化改革,政府职能改革,“放管服”改革等,目的就是打造一个高效、开放、透明、清廉的政府体制。还有公务员体制改革、绩效改革……

那么在城市层面,又有哪些体制改革,行政体制的热点有哪些呢?

行政区划的改革

主要的就是行政区划的问题,合并县市,合并地级市,做大做强某些大城市,已经是人们热议多年但是进展不大的问题,包括做大省会城市,做大地级市等,背后隐含着人们对城市发展的一个思路,比如减少财政供养比例,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城市规模等。现在有所动作的就是济南合并莱阳、合肥瓜分巢湖,取得了人们的效果。

从做大省会到升副省级城市:盘点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

其他的热议多年的,包括南昌合并宜春的丰城、高安和樟树等,包括深圳做大,合并东莞和惠州,珠海与中山,江门的合并等。大家都寄托于通过行政合并,让城市掌控更大的资源,推进城市的GDP、人口的排名升级,争取更多的资源,比如高铁站、地铁建设、机场等。要知道在中国,很多资源的分配、政策的优势是和人口的等级等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自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5G试验区等等,都是和行政级别联系在一起的。沿海地利的优势,加上人口经济的优势,占据了大量的政策优势,相比较之下,除了中央转移支付之外,内地的优势可能还有土地指标,但更多的刺激经济的政策优势则是相对缺乏的。

城市等级的改革

撤县设市,升级副省级市,甚至设立新的直辖市,逻辑和之前的区划是一样的。前者是通过面积和人口的增长来实现的,而后者则是通过行政级别的升级来实现的,其实这背后都是中国中央集权体制带来的变革,更高的等级,意味着更高的政策支持,更多的财政自主权,更多的政策自由度。

中国有很多城市等级,包括传统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现在还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别。

直辖市是有最好的待遇的,像重庆,地理位置并不好,但很多政策都倾斜到此,既有国的考虑,也有行政级别的原因。计划单列市也有很多的自主权,最大的区别就是广州和深圳,他们都是副省级城市,但深圳是计划单列市,有很强大的财政自主权,广州除了上缴中央之外,还要多交1000多亿财政收入给广东省,而深圳只需要上缴中央就够了。

从做大省会到升副省级城市:盘点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

升级直辖市谈了很多年,比如青岛、深圳、厦门,都想再升级为直辖市。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动静。

目前中国的副省级城市有15个,包括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青岛、宁波、大连、厦门),10个省会城市(广州、杭州、南京、济南、沈阳、长春、哈尔滨、武汉、成都、西安),他们在权力上、财政支持度上等都有超乎一般地级市的权力。

很多城市都具有副省级城市的实力,比如郑州、长沙、合肥等都是万亿城市,却不过是个地级的省会城市,佛山、东莞、苏州、无锡等也是超强实力,但是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地级市。这些城市的升级也热议了很久,但是至今也没有任何的改变。只能说实质上会有一些改变,省内下放一些权限,造成实质上的“副省级”地位,但是制度上没有根本的改变。

都市圈同城化

从压抑大城市的发展,扶持西部城市,到建立都市圈,都市圈同城化成为化解大城市病、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政策选择,目前叫得比较响的就是大湾区都市群、长三角都市群,成渝经济群,从城市热力图来看,基本上已经有融合的可能了,至少城区在融合,相应地也代表了产业链、人口、户籍,乃至政策等都在融合。

从做大省会到升副省级城市:盘点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

其他类似京津冀都市群、长江中游都市群,中原都市群等,西北都市群等也都有规划,但是基本上停留在纸面上,政策的协同、交通规划的融合、经济的协同都没有大的进展。从热力图来说,还是孤立的岛屿,没有形成片区。

借助于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顶层设计在推进,但是这个同城化融合涉及到太多的利益冲突和行政分隔,推进之难,恐怕也是可以想象的。

土地资源改革

土地资源是城市的基石,很多年来,中国都是给西部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支持,压抑东部城市的城市供给,试图让人口回流,分散到各个地区。但是效果不佳,大城市房价水涨船高,西部城市空心化、萎缩依然严重。这几年开始建设都市群,顺应人口的流动,土地资源的分配可以调整,加大大城市的土地供应,特别是住宅用地的供应,相应地压缩中西部的土地供应。

从做大省会到升副省级城市:盘点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

土地供应的多少,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资源的供应,包括居民热议的住房问题。东部土地供应的增加,特别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土地资源的增加,能够降低房价,更好地刺激这些城市的发展。毕竟这些城市目前也就是在国内有竞争力,和国际大都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根子就在公共服务。

交通、教育、医疗、生态、户籍、社保等改革,可以说都从土地资源的根子来解决,毕竟土地的发展,房地产的差距,背后都是公共资源分配。土地解决了,房价降下来,公共资源的分配更加灵活,开放,那么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无疑会大大地提升。

高效的行政体制,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优势,行政汇集了大量读书人才,掌控着大量的权力和资源,如果在正确的体制之下,能够发挥最大的力量。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国家永远是先于社会的,国家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行政改革的标的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互相匹配才能走向发达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省会   行政   计划单列市   城市   热点   深圳   直辖市   体制改革   中国   大城市   土地资源   体制   人口   优势   土地   政策   都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