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文 / 碑妹

排版 / Whishaw

我知道你等久,也等不及了。

终于。

穿过那些撤档、延期、场外风波的杂音,它同样听到你的急不可耐,所以提前来了。

既然这样,我们今晚也不做什么啰嗦铺垫,直接开讲吧。

01

我反正不相信会有谁不期待它。

不为其他,海报上的陈可辛,巩俐,中国女排,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一记深水炸弹。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这一记记炸弹,在同一部电影中一起出现,说是一串连环炸的炮仗,不夸张。

但从溅起的水浪看,这串炮仗,似乎炸得不算太响。

缺点显而易见:口号和煽情被拉得太满,结构上欠缺宏观把控而导致松散,叙事上过于平淡,角色不够饱满,深海下的暗礁也没有触到…

尤其是除郎平之外的很多其他人物,《夺冠》有许多次把她们立起来的机会。

比如是否可以具体地为80年代其他女排队员注入更多的血肉?

比如08年奥运会那条比赛线是不是能再拉长一点拓宽对陈忠和角色的描写?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但它都没把握住,或者说,都放弃了。

同时,你可以看到其中的语焉不详,看到其中的残破断裂,看到其中的刻意回避。

最可惜的就是,因场外因素和技术原因删减,前半段口型很多对不上,前辈女排们丢失了姓名。

这原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剧情断了根基,电影与观众的情感连接自然也断了。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然而,这部电影,又绝非一句简单的「主旋律」或者一句主流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可以概括的。

必须承认,在电影中沉浸并从热血中收获感动很容易,冷静下来从电影中抽身指出问题,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我们今天更想聊的,是《夺冠》血液里流淌着的,应该被留下且被铭记的稀缺东西。

你应该也能发现,电影在时代的还原上,通过一些真切的细节,让整个时代的脉络,异常清晰。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从发型,到服装;从道具,到场景;从表演,到现场...它实现了完美复刻。

演员更是直接动真格的,饰演青年郎平的,是郎平的女儿白浪。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女排选手,朱婷、徐云丽、张常宁、林莉、刘晓彤、颜妮、惠若琪、丁霞、袁心玥、龚翔宇…全部本人出镜。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当郎平推开那个有些破败的漳州女排训练馆,女排辉煌的80年代,重回巅峰的10年代,两个时代的碰撞感在银幕上迸溅。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02

当然,很多人觉得,整部电影个人戏份太多,硬生生把中国女排拍成了「郎平传」。

但我却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不是废笔,实为妙章。

电影明面上一直都不断对郎平做描写,暗线上,它其实在以郎平为引绳,串起中国女排近三十年的兴替脉络和变革沉浮。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不信?

拿电影中出现的四场比赛作印证,陈可辛抓取的这四场比赛,不全是决赛,更不全是胜局。

最重要的是,这四场比赛,绝非无意义的排列,而是别有深意的几次郎平个人与女排集体的呼应。

一场一场说。

第一场,「起」

80年代,热身赛,中国女排对战江苏男排。

这场正儿八经的比赛让之前一直处于替补位的郎平脱颖而出。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同时,从最开始男排运动员们的不在意,到后来开始动真格地打,这场联谊赛也正意味着中国女排的集体崭露头角。

第二场,「承」

1981年,女排世界杯决赛,中国对战日本。

注意场上郎平的那一句「有什么球尽管传给我,我负责砸过去」,这一句话,砸出「铁榔头」的称号,也砸出郎平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同时,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由此开始,女排精神开始一路燃烧,烧得所有人振奋感慨,烧得中国女排从此冠绝世界。

第三场,「转」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对战美国。

一边是中国女排,一边是时任美国队教练的郎平。

这场比赛的结果是,郎平带领着美国队战胜中国,但你可以看到,在美国获胜的那一刻,郎平沉默了,她在几秒的恍惚之后,面无表情地离开。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集体主义和个人意志纠缠,此时,落入低谷的只有中国女排吗?

郎平又何尝不是?

第四场,「合」

2016年,里约奥运会1/4决赛,中国对战巴西。

此时,郎平已是国家队主教练,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再一次成功战胜巴西,再回冠军之位。

这既是郎平的巅峰重回,也是中国女排再一次的巅峰时刻。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所以你看,这四场比赛,不仅在结构上完成了电影的起承转合,也是郎平个人的起承转合,更串起中国女排整体的起承转合。

再往深了看,这不也正是国人对待女排态度的起承转合吗?

最开始,所有人都对女排赋予期待,那个时候,我们落后太久了,人们需要女排,需要胜利,更需要一个冠军。

80时代,改革开放不久,物质依旧匮乏,但男女老少全部都挤坐在广场上,围坐在一台小电视机前,大家仰着脖子,相互传递着比赛信息,自发地为女排精神上街摇旗呐喊,共享那个举国沸腾的夺冠时刻。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慢慢地,女排青黄不接,陷入低谷,大家也对女排精神逐渐淡忘。

电影安排郎平家人的话直接说出现状:

「中国人不需要女排了,拿了世界冠军又怎么样呢?」

同样的,还有陈忠和那一句:「集体走上大街庆祝那一套,已经过时了。」

最后呢?

女排精神再次向大家展示了拼搏、坚持、不屈、逆转的品质,人们也再次和30年前一样,被女排精神深深打动。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03

在这起承转合里,陈可辛又巧妙做了减法。

我尤其喜欢电影结尾那个反高潮的处理。

重回巅峰时,电影黑屏,一切戛然而止,它好像在说,这场胜利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关于女排的故事,还在继续…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在人物心理上,陈可辛也做了减法,直到对战巴西处于劣势时,才用闪回剪辑的方式,让大家看到女排队员的思考与成长。

同样做减法的,是电影中,新时期女排的训练方法。

80年代,物质匮乏,条件落后,唯一能超过别人的方法,就是靠举国体制,靠不断拼命,靠抬高15厘米拦网这种打破极限的非人训练,才能赢。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在漳州训练馆里,那一面被排球砸出几百千万上亿个凹痕的墙面,就是这年复一年博命的见证。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而来到10年代,郎平会在一天训练结束之后说「去谈恋爱吧,好好享受竞技体育本身。」

你其实很难得在一部国内的竞技电影中听到这样的论点:

「比赛不以输赢为目的。」

「我的队员们不止是要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还是优秀的人。」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每个人都从这个集体中抽离出来,个性与共性、个体与集体就这样产生了碰撞。

这是我最想挺这部片子的地方,在一部主旋律电影中,陈可辛没有造神,而是将「神」拉回到「人」的位置。

她们有过巅峰,走过低谷,想过放弃,有些不知道为什么打排球,有些根本不爱排球,也有些,为排球拼了一辈子的命。

电影就这样平视她们,然后将她们的故事拍出来。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由此,崇高主旋律的宏大母体,终于落地生根,接上地气,找到了与观众相连的脐带。

三十年的跨度,女排精神有不变,也有变。

不变的,是其中的不屈、拼搏、顽强、笃定、炽热…

变的,是那时候,我们要赢,「我们要证明给他们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

而如今,我们已不需要用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尽力,无论输赢,中国人,就是行的。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到这里,按照常规的公众号文章起承转合的结构,这篇文其实还没有写完。

但所有想表达的,我们都已经表达完了。

回过头看,今天我们开始也没写什么铺垫词,结尾也索性不写什么结束语了。

既然如此,就让这篇文在这戛然而止吧。

像这部电影一样。

「作者」

《中国女排》不够好,但我还是要挺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中国女排   漳州   起承转合   巴西   减法   女排   输赢   低谷   排球   巅峰   中国   集体   年代   精神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