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我反正想不到有谁会不期待这部片子。

导演,管虎+郭帆+路阳。

一个是影坛老炮,一个是型好手,一个是锐气新秀。

演员,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每一个拎出来,都能单独撑起一部令人翘首以盼的电影。

更有张译前几天在平遥电影节直接用人格为其质量作担保。

说不期待,可能吗?

《金刚川》

导演:管虎 / 郭帆 / 路阳

主演:张译 / 吴京 / 李九霄 / 魏晨 / 邓超

豆瓣 :6.7 | IMDb :暂无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戏里戏外,皆是奇迹。

戏里,看背景,抗美援朝战争

197653个为国捐躯的烈士,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相关的影视作品却始终寥寥。

在那个西方侵略者认为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我们在巨大悬殊之下,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实属奇迹。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戏外,三月立项,八月开拍,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拍摄剪辑,同样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影截取了其中至关重要的最后一个战役,金城战役。

但它没有选择最惨烈最残酷的正面战场,而是将前往金城前的渡河事件作为故事主线。

要让大部队在指定时间抵达前线,需经过一条大河:金刚川

那是前往金城的必经之路,河宽水深,暗流湍急,破题的唯一出路与生路,就是架桥。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说架就架,工兵连争分夺秒,很快就架好一座木桥。

哪有这么容易。

敌方不分昼夜地狂轰滥炸,天上不断落下的炸弹,水里藏着的延时炸弹,让刚架好的桥,一次次支离破碎。

为了炸毁这座桥,美军投下近3000枚炸弹。

没办法,炸了就抢修,你不停炸,我就不停修…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和《八佰》一样,《金刚川》在战争场面和服化道上的刻画,是近几年国产战争片的顶峰。

举个例子。

第一眼,你以为只是一片平平无奇的草地,下一秒,无数隐蔽着的志愿军涌动起来,然后开始向四处涌去。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仅这开篇一个空镜,便奠定了它绝佳的影像质感。

还有那些猝不及防的战争片段,直白到迸溅出一屏幕血与肉的混战镜头,不断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窒息感和震撼感。

这些都在毫不掩饰地用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来呈现战争的荒唐。

你可以感受到其中,强烈的反战内核。

它把热血无比的主旋律基调,与至爆至燃的商业片成功对接。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在格式化的表达惯性中,又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尝试。

比如实验性在加入了非常浓烈的武侠风格。

比如很聪明地将故事切割成四部分,以三个视角展开。

第一部分,「士兵」。

步兵刘浩(李九霄 饰)所在的连,收到修桥任务,他不服,明明自己是来打仗的,怎么就要去修桥了。

他是有点愤懑的,直到,他看到对面高炮台上明亮异常,突然意识到炮兵战友为掩护大部队顺利过河决定牺牲。

他的愤懑在那一刻变成愤然,不管不顾地冲着要去支援。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无果之后,他仰天四射。

这种极不理智的莽撞气,不也正是炮兵战友们在打急了眼之后放下一把火的死磕吗?

而这份莽撞气,其实与整部片子弥漫出的气质十分相符。

当然这个篇幅也有遗憾,刘浩最开始只想为死去的战友拿军功章,慢慢看到身边战友们的牺牲,他应是被这种前赴后继的爱国情绪所点燃的。

但碍于篇幅,说实话,我们没看到他更完整的人物弧光。

人物立住了。

但还不够动人。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第二部分,「对手」。

这个部分,拍得其实很潦草,毛病可以挑出一大堆。

人物塑造上也十分单薄和狭隘。

但我依旧觉得,这个视角,在如今时局下,在国产主旋律里,很难得,如果拍好了,甚至有可能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太多的国产战争电影中,对手的样貌都是缺失的,加入一整段敌方视角的处理,实是罕见。

敌方不再是面目可憎或愚不可及,他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最开始对中国志愿军的不屑与瞧不上,到看着自己战友的飞机被打下后不管不顾地发泄般的复仇。

发现没,美国士兵身上这种不管不顾的莽撞气,不又正是刘浩仰天四射,炮兵团把火点起时那份豁出命去的冲动吗?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你看,这场战争,把无论是资源相对匮乏的我方,还是装置更高配的敌方都逼死逼疯,逼至疯魔状态。

无一幸免。

最后,望着底下这一个绝望的修罗场,看着不管炸几遍,也炸不掉的这座桥。

你在美方的脸上,分明看到有难以置信,有感慨,也有不忍。

第三部分,「高炮班」。

关磊(吴京 饰)与张飞(张译 饰),一个直爽不羁,一个谨小慎微,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相互碰撞,撞出了整个影片最动人的人物弧光。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一个细节。

关磊弹炮快耗尽了,为保大部队过河,他决定用暴露完成掩护,关磊顺口向前来问询的张飞提了一嘴:匀我10发?

他应该和观众一样,都没真指望对弹药极为抠搜的张飞能把自己的弹药给他。

没想到,张飞只顿了顿,抬起头认真又郑重地用陕西方言回了两个字,「能成」。

两人身上共同迸发的忠义勇,和他们的名字一样,将整部影片在情感上做了升华。

这一部分缺点也很明显,到后期,个人英雄主义太过浓烈。

尤其最后断臂断腿的张飞独自操作高射炮台并打下美军战机那一段,已经直接违背逻辑去神化人物了。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先说这样分多视角拍的好处,这样的拍摄手法可以呈现出战争的多个角度。

三个不同视角,又聚集了同一场战争中的不同的「人」。

具体的「人」。

三个视角的总和,拼出一个更加完整的战争全貌,拼出一群更鲜活丰满的志愿军战士。

这让它的起笔是人,落笔也是人。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然而,三个视角的加入和处理,的确是这赶工之下的取巧答卷,但绝不是最优解。

首先,它对剧情没有任何推进作用,你会发现,剧情体量本身很小,三十分钟便能拍完。

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里,用复调叙事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味了。

其次,它割裂并过滤掉了故事本身的厚重感,加之叙事上对空间逻辑的忽略,电影于是变得离散。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举个例子,既然已经分段了,为什么在第二个「对手」段落里,敌方视角里还是安排了大量我方视角?

那么,为什么不采用传统叙事?

原因很简单,故事的体量撑不起足够的片长,工期也不允许它在这么小的体量里撬开更大的叙事空间。

所以你可以看到,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毛病,还有大量素材的重复使用。

这些大量大量的重复镜头,正暴露了两个月赶工的仓促与虚弱。

当然,哪怕我说了那么多缺点,哪怕你能理智地看到它的所有仓促,但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你依旧会被其中奔涌而来的绝望、热血、惨烈、血性和无所畏惧所打动。

哪怕关于这场战争的影视作品廖廖,但那段历史,不能忘记。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极为悬殊,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

战争结束,十数万英灵就此埋土他乡,至今仍有英雄还没有回家。

其中的辛酸、坚韧、伤痛、绝望、勇敢与力量,不是一部电影,一篇文章就能道尽的。

看完电影,我重新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看了一遍。

其中两段,今日重读,依旧泪目。

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

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你看,正因幸福来之不易,那些痛苦,那些磨难,更不能忘。

排版 ✎ Whishaw

图片 /来源于网络

「作者」

首映破亿,口碑分裂,它还是不是王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金城   弧光   体量   朝鲜   志愿军   不管不顾   炮兵   敌方   莽撞   战友   视角   口碑   战争   人物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