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鲁迅拒绝诺奖提名谈起


由鲁迅拒绝诺奖提名谈起

不知听多少人问起这事儿:鲁迅怎么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呢?

整个民国时期,中国没有人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莫言获奖后大家津津乐道之处,觉得真了不起,前无古人那,盛世功业啊!

可是,许多现象汇集起来思考一下,就觉得恐怕现在这个奖项还真是不该得的。

我们还是从鲁迅谈起吧。

鲁迅是什么样的作家?

不管有多少碰瓷的怎么讥嘲鲁迅,怎么把鲁迅的忧国忧民贬为没事找抽,怎么把鲁迅耗尽心血地由彷徨走向呐喊的激扬文字说成是骂人,说成是杠精、老愤青……无论这样吧,都阻挡不住鲁迅成为民魂,成为文学巨人,因为,要判断一个作家是否伟大,其实就看两点:文字的驾驭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文学功力不必说了,思想性呢?耗尽一生,只为唤醒麻木的国民,让他们在阿Q的醺醺然的盲目自得中清醒过来,只为鼓励青年们向着日出的东方朝气蓬勃地涌去,只为旧习缠身的民族能振奋精神,图强自新,只为积弱的国家能早一日摆脱贫困和压迫,焕然一新,巍然屹立……

他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

他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他说:“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时,可联想一下莫言的书)

为了民族振兴,为了国民觉醒,为了祖国强盛——这就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初衷,开启民智,唤醒民魂,国家才有希望。

说鲁迅是民魂是旗手是伟人,不假吧?一个思想的巨人,一个文学的高标。

不了解鲁迅的人只觉得他不过是写了若干杂文和几个短篇小说而已,其实,只要是对唤醒国民有帮助的文艺门类,鲁迅都有涉猎,都建树不凡。

浏览一下:嵇康集,小说史,经卷,碑版,地方志,书法,版画,简笔画,翻译,戏曲,美术设计……这些足以显示鲁迅学问的广博、宏大和无私的奉献之心吧?

他眼里满满的都是国家、民族、青年——我以我血荐轩辕……他自己呢?他觉得自己无足称道,只是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燃烧他自己,只愿人们能在火光中得到启迪——何等伟大的灵魂啊!

这样的一个人,被当时的国人认为得诺奖的第一人选的人,却拒绝了诺奖,为什么?


由鲁迅拒绝诺奖提名谈起


来看看:

1924年,瑞典汉学家斯文·赫定给另一位汉学家写信,请求他推荐一名我们的文学家,被推荐者,将会被斯文·赫定推荐到下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名单之中。

这位汉学家又请求刘半农代为举荐。但刘半农三年后才从法国回来,并向好友台静农说起此事。台静农马上想到了鲁迅,他立马写信给鲁迅,征求鲁迅的意见。

谁也没想到的是,一周后,鲁迅在给台静农的回信中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提议。

  鲁迅的原话是:“梁启超不配,我也不配”。

  读一下这封信: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吧。

 ……

这件事,当年的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因此很多人不知道。


由鲁迅拒绝诺奖提名谈起

梁启超


明白了,是鲁迅拒绝了,他不图这个虚名,也不要这个奖金。

鲁迅说,对于我对于中国,我都不应该拿这奖项。他把自己的成就看得很低。

他说,我这样的都得诺奖,会使中国人骄傲起来,都不肯努力的。

他说:“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他在战斗,无暇他顾,还有,他当时的身体状况不好,也是一个原因,因为鲁迅说,得了奖而不写作是不负责任的。

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一点:

当时的诺奖在国人眼里,还是颇为高大上的,鲁迅拒绝它,不是排斥外奖,而是为了不误导青年。

联想一下1924年印度的泰戈尔来中国时遭遇的“骂杀和棒杀”,也可看出鲁迅的深度忧思。

泰戈尔获了诺奖后来到中国,被徐志摩捧为“活神仙”,又被林语堂陈独秀嘲讽为“亡国奴”,而鲁迅说:“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由鲁迅拒绝诺奖提名谈起

徐志摩


显然,鲁迅更为公道些,由此是否可以看出他拒绝诺奖的某些担心。本来国人就有媚外的毛病,得了诺奖,那成了什么鬼呢?

看一下阎连科的丑态,他只是获得了一个美国文学奖,就迫不及待地献上飞吻:《一个比世界还大的村庄》。可以想见,如果他得了诺奖,会说出何等恶心国人的话——现在的国家环境非常宽容,他们看准了这一点,既讨好了颁奖方,又没有实际损失,自然乐得效劳。

莫言要含蓄些,他献出的是一个恨:麦穗之恨。

莫言刚获奖时,全国振奋,都觉得这是为国争光了——可是几年之后,读了莫言书的人多起来,疑虑者也多起来,随着获奖感言的曝光,舆情终于哗然,因为他的作品文学性没问题,但是思想性很糟糕。现在我们国家的确不会再有文革了,不必担心写东西挨整了,可是,这就可以任性胡为吗?想想鲁迅吧!不是敢暴露就是鲁迅的,鲁迅的伟大首先在于他爱国爱民,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崛起而呐喊。


由鲁迅拒绝诺奖提名谈起

显然,诺奖到了现在,恐怕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吧?无论是作为颁奖国的瑞典,还是作为评委们的瑞典及西方文学人士,或是作为诺奖评选标准基础的西方读者,其在价值取向上、人文思考上,政治导向上……都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点,从当今中西方诸项利益叠加交汇和碰撞中早已得到印证:现在的诺奖,已经不再单纯了!它已是西方某些价值观的输出地之一了。

或许,现在,到了应该像当年的鲁迅那样,对诺奖道一声“不”的时候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鲁迅   泰戈尔   诺贝尔   瑞典   汉学家   颓唐   思想性   赏金   这一点   中国   国人   文学奖   民族   青年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