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纠正孩子的错,教育孩子就不会觉得难


及时纠正孩子的错,教育孩子就不会觉得难

常听家长们感叹:“教育孩子太难了!怎么都不行啊!”

当然,都认可,教育孩子的确很难。

不过,有些家长眼里的难却不同于正常的“难”,因为这个“难”是她硬塞给自己的,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本来孩子很好管,小孩子懂多少呀?犯错了,家长吭一声啊,不行,不忍心,舍不得,还是孩子呀,怎么能瞪眼呢,怎么能伤害宝宝的小玻璃心呢?

舍不得说,该说也不说——孩子明明错了,等着批评呢,可是等来的是妈妈的安慰:“没事的孩子,妈妈不怪你,都是妈妈的错。”这就是鼓励孩子:接着来,来把大的,妈妈接着!

孩子大了,类似错犯得更多了,说不说?还是孩子啊,还不忍心,好了,再过几年,你想说也不行了,该轮到他教训你了。

于是,这些家长开始“难”了——许多难是这么来的吧?

于是,许多家长开始为孩子不断惹祸而四处灭火,然后感叹:现在做家长真难呀!教育孩子真难呀!


前几天,有个家长送来一个学生,向我介绍了孩子的种种“特点”,临了再三摇头说:“怎么办呢?说不得呀!写作业太难了,看着都不行啊!你看人家的孩子多听话呀!“

我说:“这孩子是品质上的问题呀,不是说不得,是说晚了。”

还不错,她竟然不觉得反感,而是连连点头说:“是啊,是这样啊,我心里也明白呀,可就是看着心疼,再说他就更觉得不忍了。于是……”

“于是就到了现在的说不得了,不说不行了,可是他也不会轻易听了,再说,孩子的年龄也开始有点小逆反了。”我接话说道。

“是这样。”她又是连连点头,问我,“你有好办法吗?你们大胆管,要打要骂都行。”

我笑了,到了这个份上,这些家长都这么说,那口气都像是背下来的,其实,你真打他孩子一下试试?

记得去年有个家长也这么说来着,我们当了真,真把她孩子当自己女儿一样管。有一次,这孩子给另一个女同学造谣,说人家和另一个男生谈恋爱——这是大事呀!于是那个女生就掐了她一下。有意思的是,被造谣的女孩回家没说什么,这个惹事的孩子却回家告状说是被人掐了,而且老师还不管。于是,她妈妈打来电话,语气很不善,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我们不敢怠慢,马上找来这两个学生仔细问清楚了来龙去脉,然后我们以老师的身份,从教育的角度批评了这个女生的造谣行为。就这事,该画个句号了吧?不行,人家妈妈找来了,理由就一个:我的女儿我说行,你们没权利!


及时纠正孩子的错,教育孩子就不会觉得难


说都不行,别说打了。

行了,啥也别说了,我们好言相劝,连大人带孩子一起请出去了,惹不起呀。

只要家长讲理,事情就好办,我们就敢接收,无非是多费点事而已。

再说眼前这位家长,我们觉得她孩子一样可以成为三好学生,她显然一下子对我们好感度倍增。

其实,孩子有毛病的到处都是,品质好又学习好的反而是凤毛麟角了,只不过,这类孩子各有各的“特色”,需要对症下药,因人施教才行。

我告诉,对这样的孩子,应该先冷处理,以观察为主,等他表现出足够多的毛病后,再具体采取措施。当然,辅导班不是问题孩子教养院,真要差到奇葩程度了,我们也只能婉言拒绝了。

敢这样说,除了咱多年的教学经验之外,还有一个底气在:这类孩子都是窝里横,守着妈妈,各种毛病乱飞,妈妈不在了,就瘪茄子了。再融到团队中,配合荣辱感一揉搓,批评表扬捎带适当吓唬启发诱导,同学或鄙视或羡慕一起互帮互学激情碰撞……对这类孩子而言,这些做法都有很大的感召力,远比孩子妈妈唠叨半晌效果好。

人是社会动物吗,喜欢比较,他也不想当后进生,尤其是有女孩子在场,很自然的事。

说到这里,情况已经很清楚了,可以下个结论了:

这类孩子教育难,原因在于当家长的说晚了——当孩子小的时候,她犯了错,就应该严肃地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

至于承受力,放心吧,孩子的心是不是玻璃心,全看你怎么教育的——从小呵护着,连一句责备的话都不敢出口,那孩子十有八九就是玻璃脆了,而且还是个愤头青呢!

这也就是为何有些孩子一说他就生气,一生气就要半天赌气不吃饭,吓得做妈妈的像个老妈子一样连躲带藏,生怕有个好歹的原因了。这类孩子还真有敢纵身一跃的——无知者无畏吗,自我到了一定程度,他就无法自控了,只想把父母及老师吓住。有个中学生,老师没收了手机,她转身就跳了楼——这种玻璃钢都是从小一点点被父母养成的。

开始不忍说,后来说不得,再后来不敢说——于是,这块“钢”练成了,这样的孩子,老师遇见了,也只能哄着了,唉,只能熬到以后进入社会听天由命吧——也不知哪个愣头青会沾包呢?

及时纠正孩子的错,教育孩子就不会觉得难


对了,我这里有个这样的孩子,情况还不算太严重,只是,当妈妈的已经很吃力了。每次来接他的时候,这个六年级的大个子男孩都是一副嘟着嘴生气的样子,为什么呢?需要猜——没准就等着妈妈来安慰吧?于是就是这个画面了:

妈妈说:“怎么了宝贝,今天不开心吗?”

“你怎么才来呀,我都烦死了!”大宝贝嘟起嘴,瞪起眼。我看在眼里,笑在心里,刚刚这家伙玩得开心极了,哪来的心烦?再说,他妈妈早就来了,明明他不急着走,还在和另一个孩子扯皮。

可是他妈妈不舍得揭穿,而是轻声慢语地地解释说:“妈妈注意,下次一定早点,不让咱宝宝心急啊!”

“我都饿了!”大宝贝看着妈妈给他整理书包,又来了一句。

“妈妈带你去吃转转锅。”

“不要,烦死了,又这个。”他瞪着妈妈说,“你咋这么没记性呢,不是告诉过你吗?”

听到这里,我觉得当妈的应该仰起脸来,板起面孔,直视他,然后静静地问他:“怎么和妈妈说话呢?”这就是教育的机会。

可惜她没有这样,而是拉着孩子的手,语气更加柔和,我听了不忍直视,都觉得鸡皮疙瘩直冒。

“乖,你不是喜欢这个……那……咱们去吃阿里郎烤肉吧?新开业的?好不好呀?”

“不好吃,我要吃肯德基。”

“好好,咱们去那个最大的……”

这个妈妈低声下气的样子看着真可怜,可是,我心里明白,这可不能同情啊,因为这孩子就是她一手调教的,没错吧?

即使我们在场,她也不敢装装样子板一下面孔,一下都不敢,就这,还想教育孩子?以后就是“孝顺”孩子的命,信吧?

其实很简单的事,孩子做得不对,当妈的及时叫停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他的行为习惯就养成了,再加上学校教育和比学赶帮超的环境熏陶,他也就大差不差跟着大流前行了,至少不会差太多。说实话,一点都不累,怎么会难呢?


及时纠正孩子的错,教育孩子就不会觉得难


记得刘涛和于和伟演过一个片子,里面刘涛的孩子偷另一个孩子的变形金刚,但就是不承认,刘涛只听孩子的,孩子说没偷,那就是没偷。于和伟是保安,领她们争吵的双方进监控室调出了录像——孩子真偷了。面对画面,这孩子仍然不承认,这就不只是撒谎的问题了,被揭穿了仍然不承认,这就是霸道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你看看她妈妈的操作就知道了。

刘涛先是埋怨对方声音大,吵着孩子,然后在孩子摔坏了玩具后无奈地掏钱赔偿——即使这个时候,她也没有责怪孩子一句,哪怕瞪一眼也没有,于是孩子越发理直气壮,跳着脚高喊:“就没偷!”

于和伟上前说:“这孩子该管管了。”刘涛顿时大怒,怼于和伟说:“谁让你管闲事啊,你查什么监控啊,我的孩子你凭什么管啊!”

最后,她自己坐在一边流泪——有趣的是,这时候她仍然不会责怪她的宝贝——这孩子以后会杀人的!没准捅的就是她这个当妈的。

一个祸害就是这么养成的!其实,哪个孩子不犯错呢,当他把目光投向你,开始琢磨你的态度时,这就是机会,记住,别给他任何侥幸,当场叫停,无论何时何地,这时候孩子小,没那么玻璃心,也别去点醒他。这就是杂草,见了就拔,很简单。

(片子里的男孩是丢了被找回来的,原因特殊——我这里只是借用一下那个片段)


及时纠正孩子的错,教育孩子就不会觉得难

还忍不住想说个例子。

当年我经营仓库的时候,来了一个出货的大车,一家三口。车刚停,我正在打开仓库铁门,一个小男孩(估计有7岁吧)跳上站台,直接踢了我一脚,我愣了一下,很奇怪地看着他,又看看他的父母,他父母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这是个该管的机会)。

我说:“这孩子怎么踢人呢。”

“他才多大呀!”当父亲的竟然很生气,“他只是个孩子!”

什么意思?孩子就可以随便踢人,我就得忍着?我摇摇头,心想算了,出货吧。我转身去开锁。

这时,小男孩又跳起来,一脚踢在铁门上,咣当一声,惊得我心惊肉跳,这门并不结实啊!

”别踢呀,别把门踢坏了!“我大声喊起来。男孩停住了,看着我。(这又是一个机会)。

男孩父亲挺身而出,跳上站台,挡在我面前,大声质问我:“你冲孩子吼什么,你吓着他了知道吗?”(玻璃心就这么来的)。

“他踢门你没看见吗?”

“踢坏了吗?孩子能有多大劲。”

“就是啊,”当妈的也跳上来说,“不就是踢一下吗,他是孩子呀!”

于是,被重新打足了气的孩子又抬起脚,再次“咣当”踢在门上。

这下我火了,我刚把门打开,接着又锁上了。我告诉这两个人:“出不了货了,本人不愿意。带着你的宝贝儿子,去踢别的仓库吧!”最后,客户经理来了,换了一个车出货。

这个宝贝儿子两脚踢没了父母的生意。

实际上多简单的事啊,这孩子开始这样胡来的时候,及时教育就好,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教育孩子   孩子   铁门   出货   仓库   生气   批评   家长   父母   男孩   妈妈   老师   宝贝   机会   玻璃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