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他奶之父”罗桂祥,孙女与赌王家族联姻

最近,维他奶被推上风口浪尖,但我们今天不谈奶,只讲创业故事。


前言:数据显示,受益于营养、健康这一新的消费趋势,植物蛋白饮料过去5年年均增速28%,是饮料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而在这一子行业中,来自香港地区的“维他奶”是不可忽视的老牌劲旅。

“维他奶之父”罗桂祥,孙女与赌王家族联姻

20世纪40年代在抗战时的香港创办豆品公司,生产出了“穷人的牛奶”——营养饮品维他奶;直至六、七十年代才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全球最大的豆奶公司,被称为世界“维他奶之父”。


如今,维他奶已经走过76个年头,在业界看来,“全球经营、局域聚焦”的战略,帮助它实现了长期稳健发展。在别的乳业巨头经受产能过剩痛苦的时候,维他奶却面临产能不足的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于食物营养和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受益于营养、健康这一新的消费趋势,植物蛋白饮料过去5年年均增速28%,是饮料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而在这个行业中,来自香港地区的"维他奶"是不可忽视的老牌子。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就是一位老一辈食品人,香港豆奶大王,维他奶创始人——罗桂祥


阴差阳错入读商学院

罗桂祥1910年出生在梅县三乡镇寨上村。8岁入学,在本村崇正学校读了两年小学。10岁时,随母亲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在马来西亚读了两年华文学校后,考入教会英文中学。毕业时,他打算投考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当一个建筑工程师,以期对积弱的祖国有所贡献。由于他兄弟姐妹九个,父亲仅是一个为人打工的帐房先生,无力供他读大学,只得在马来西亚华侨民政司找了个翻译工作,协助父亲维持家庭。


父亲罗进兴的东家余东璇先生是东南亚闻名的“仁生堂”药店的老板,还在东南亚和国内发展房地产业务,知道罗桂祥一贯聪明过人,有意出资供他上学,但有个条件是所学专业应是商科,学完回到余老板身边。罗桂祥虽然不能专攻自己喜爱的建筑专业,但能有大学可上,也是十分高兴的事。1929年,他考入香港大学商学院。


1934年,罗桂祥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开始任余东璇的商务秘书,两年后升任香港余东璇有限公司的经理,同时兼任余的私人法律代理。在这段时间里,他与香港的银行金融界许多人士交上朋友,在这些朋友中树立了他年轻有为、诚实讲信用的良好形象,为未来创办实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外国参赞一席话引出"穷人的牛奶"

1936年底,罗桂祥在上海偶然听到美国派驻中国的商务参赞雅诺氏的公开演讲,题目是"大豆--中国之牛",大意是说大豆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和牛奶一样高,大豆是中国的奶牛。中国人数千年来以大豆作为粮食和营养来源,因此中国人不饮牛奶也很健康。这番话,让罗桂祥开始认识到大豆的分量。


回到香港后,罗桂祥目睹同胞饱受战争摧残,严重营养不良,他决心为拯救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940年,罗桂祥以1.5万港币设立的香港豆品公司终于研发出"穷人的牛奶",罗桂祥将其命名为豆奶,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理念。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们为这个纯中国式的产品起了颇西洋化的名字“维他奶”,使人不禁联想到人的健康不可缺少的维他命,从此香港人有了自己的奶——维他奶。


失败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在事业上搏命

维他奶是生产出来了,但当时没有消毒处理,需要即日饮用,因此销售形势并不乐观,第一天只卖出9支。在后来的几个月中,每天都大量滞销,许多成品只得当成废品倒掉。不足一年,投资全部亏光。


面对这种局面,年轻的罗桂祥有些气馁。关厂数日后回到吉隆坡的家中,每日坐在门口发呆。一日,他突然发现一个现象:家中以前养的一只小公鸡,常常被隔壁的大公鸡追打,几个月后可以斗十来二十分钟了,近来,他发现自家的小鸡已长成冠红毛靓的大公鸡了。这天,他坐在家门口,看见自家的公鸡敢与隔壁的公鸡邀斗了,打斗了四十分钟后,竟然打败了素来的强者,跳上竹竿引吭高歌起来!在公鸡嘹亮的啼声中,罗桂祥像得到了人生真谛的启示:失败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在事业上搏命(努力),一定能像小公鸡一样取得胜利。数天后,他回到香港,利用银行界的人缘关系贷了一笔款,再次开门生产。生意比以前大有好转。


香港沦陷后,罗桂祥只得举家内迁粤北。1945年,抗战胜利后,罗桂祥重返香港,首先恢复了维他豆奶的生产。他参照"可口可乐"公司的做法,将豆奶装瓶,从排档饮品变为店堂商品,销量大幅增加。1953年,维他奶改为高温消毒,无须冷藏贮存,销量开始大增,到1950年代中期已达每年1200万瓶。


同时,为了更好地经营,维他奶公司开始代理美国"绿宝"橙汁和"百事可乐"汽水。罗桂祥非常清楚,除了增加投资渠道和提高声誉,更在于学习其生产管理和市场发展手法。罗氏以两家名牌公司的经验,"直接使用到豆奶的生产销售上,对维他奶公司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76年造就豆奶大王

时至今日,维他奶已经走过76个年头…

穷人剧减,营养不缺的年代:

到了70年代,香港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一般来说营养并不缺乏。也就是说,消费者的经济条件改善以后,对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改变。豆奶公司的观察发现,在汽水摊档前,喝汽水特别是外国汽水的人 “大模大样”,十分潇洒;而喝维他奶的人,就在一旁遮遮掩掩,怕被人看见。于是,豆奶公司的业绩陷入了低潮。


年轻人的“休闲饮品”:

为摆脱危机,豆奶公司对维他奶重新定位,以年轻一代为目标市场,使维他奶向其他汽水一样,与年轻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应的广告诉求也与该定位吻合。如当时的一个电视广告,背景为现代化城市,一群年轻人拿着维他奶随着明快的音乐跳舞 ……


1974年,石油危机爆发,主要原材料糖和大豆的价格均大幅上升,玻璃瓶存储运输成本高,保质时间短,使维他奶陷入困境。此时,在美国获得食品加工硕士学位的罗桂祥六子罗友礼力主在盛行玻璃瓶装的时代,冒险率先引入无菌利乐纸包装,此举不仅降低运输成本,还免除了顾客退瓶的麻烦。到了1976年,维他奶集团利润大幅度上升。


树立“经典饮品”的形象:

维他奶的定位,也随着经济的改善、时代的发展,从“穷人的牛奶代替品”提升为“营养丰富、优质美味、时尚健康的天然豆类饮品”。到了80年代,香港的年轻人对维他奶的“休闲饮品”的定位已经不再满足。


于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从1988年开始,广告重点突出维他奶亲切、温情的一面。对许多香港人来说,维他奶伴随着个人的成长,因此他们对维他奶有特殊的亲切感和认同感。维他奶是香港本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维他奶对香港人就像可口可乐对美国人一样。

打入国际市场:

针对美国等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脂肪过多的问题,维他奶的定位转为高档的“天然饮品”,即没有加入色素和添加剂等人工成分、脂肪含量低,这一定位大受国际市场的欢迎。结果,维他奶演绎了历史性的趣事,从低价格的穷人 “牛奶”到高价格的低脂健康“牛奶”。


同时,维他奶在美国、澳洲、新加坡等地设厂,成为全球最大的豆奶公司,相伴中国人千年的豆浆由此改头换面登上国际舞台,罗桂祥也被称为“维他奶之父”。

1994年,维他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次年5月,罗桂祥逝世,终年86岁,六子罗友礼后来接任集团执行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马来西亚   赌王   豆奶   汽水   香港   公鸡   美国   孙女   大豆   饮品   中国   穷人   牛奶   营养   年代   家族   健康   公司   罗桂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