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三代赤贫,凭高考摆脱命运束缚

豫东平原上,距离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县城约25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

村子很大,村前有南台,村中有火星台,村后有两大黄土高凸,三者聚合,是为聚台岗村。

1958年10月,许家印便是出生在这个村庄。

许家世代居住在聚台岗村,以种田为生。

抗日战争时期,聚台岗村是冀鲁豫军区的革命根据地,许家印的父亲许贤高16 岁时便投身革命,当年参军,当年入党。抗战结束后,许贤高在1946年因伤复员,回到聚台岗村,继续以务农为生。

新中国成立后,许贤高在生产队担任仓管员的职位,负责看管物料、分发农具、记工分等工作。农闲时,他也种一些柳树拿去贩卖,补贴家用。

许家印的母亲是许父的第二任妻子,在生下许家印之前,她带着许家印同母异父的哥哥和徐贤高重组了家庭。不幸的是,在许家印才1岁多时,许母便因败血症早早离世。

此后,可怜的小家印便跟着奶奶长大,不是跟着奶奶走街串巷卖醋,就是跟着父亲卖柳树苗和柳木。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许家印小时候的家庭合照

虽然一家人都很勤劳,但在那时的大环境下,以务农为主的许家经常也是入不敷出,食不果腹。

除此之外,许家印小时候的学习条件也非常艰苦。

上小学时,村里的学校是几间破茅草房,课桌是泥糊的土台子。每到下雨时,教室就会因为漏雨而化为一片泥塘。

到了冬天,每当狂风骤起,小朋友们的双手就会被吹得像萝卜一样肿胀,又像干旱的大地一样褶裂。

后来,许家印自己用泥糊了一个小火炉。他冬天装上木炭带着去学校,冻手的情况才稍微好些。

上中学时,许家印到了乡里读书,学校的硬件措施倒是好了不少,但是许家印的口粮遇到了难题。

那时,许家吃的东西基本上是地瓜,以及地瓜面做的窝窝头。

因为要住校,许家印每次要带满一周的口粮。但到了炎热天气,窝窝头两三天就容易长毛,许家印只能用水冲一冲,把绿毛洗掉再吃。

有一次,许家印吃完发霉的窝窝头后,腹泻不止,差点死掉。好不容易救回来后,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可吃,许家印只能继续啃那些发毛的窝窝头。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2018年许家印携妻回家吃的忆苦思甜饭


贫穷和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没让许家印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他反而非常刻苦学习,成绩也相当不错。

一位许家印的村里发小曾告诉记者:“那时候读书,老师抓得不紧,出好成绩不容易。”

可见许家印年少就很自律,也许在他看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他的命运。

高中毕业后,许家印想去城里工作,但因为没有关系,他只好留在生产队务农。

因为文化程度高,许家印开始学习开拖拉机,后面更是被升为“大队自保员”,协助生产队队长做一些队伍管理和治保的工作。

许家印本以为会这样一辈子呆在农村,但是1977年的一声晴天霹雳,改变了许家印的命运轨迹,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轨迹——国家恢复了高考。

许家印得知消息后非常激动,他马上报了名。但由于时间仓促,许家印第一次并没有考上,还因报考清华大学,得了一个“许清华”的外号,成为了村里的笑柄。

好在只隔了8个月,1978年的第二次高考就来了。这一次,许家印做了充分的准备,考出了周口市第三名的好成绩。

不过,也许是第一次报考清华落榜的惨痛经历让许家印心有余悸,这一次他非常保守,只报了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最后被顺利录取。

1978年秋,一身褴褛的许家印从武汉汉口火车站走出,他望着武汉的繁华,眼中冒着精光,心里对自己呐喊:“我许家印终于来到大城市了!”

虽然前途一片美好,但大学的许家印还是靠着国家每月14元的助学补贴度日,日子极其清苦,连吃一碗一毛钱的热干面,都被老师骂得狗血淋头。

为了能让日子过得稍好一点,许家印起了做小生意的念头,他打算把老家周口的苹果卖到武汉。

于是,他找几个同学一起凑了笔钱,在周口收购了一批苹果。

但由于当时的运输和存储条件很差,等苹果辗转到达运到学校时,一大半都烂掉了。许家印的生意梦遭遇沉重打击,后来也只好绝了这个念想。

生意虽然没做好,但是许家印在学校混得风生水起。

凭着自己的社交能力,许家印大学期间一直担任班上和学生会的干部,把学生组织工作做得很好,也因此成为较快入党的学生党员。

1982年,许家印大学顺利毕业,被分配到了河南舞阳钢铁厂,开启了他十年的国企生涯。

十年锤炼,在舞钢打下坚实基础

河南舞阳钢铁厂位于河南中部山区,离许家印的老家太康大概两百公里。

刚得知自己所在工厂的位置时,许家印心中很是失望:这也太偏僻了吧,我可是要去大城市生活工作的。

尽管心中百般不愿,但那个时候没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机会,许家印只能前去舞钢报道。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许家印在舞钢

既来之,则安之。进入舞钢热处理车间工作后,许家印很快调整好心态,认真工作。在做了十几天的技术工人后,聪明能干的许家印,就被委任为热处理车间的主任助理。

在这个岗位上,他的管理才能很快就得到体现。

入职仅仅两个月,许家印就组织制定了一个“生产管理300条”,并在整个钢铁厂推行。这些管理制度,很多都成为后来整个舞钢的标准管理制度。

脑子灵活、交际能力强,加上干活拼命,许家印很快就在车间里崭露头角,第二年就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在提拔的推荐表上,领导如此写道:专业强,人朴实,能吃苦,很聪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管理上有一套。

为什么说许家印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呢?这边有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许家印被派到鞍山钢铁厂学习。仅仅一个月,他就把别人全套的热处理技术和规程抄了回来。

而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因为这些技术和规程,很多都是车间里那些年老成精的老师傅多年不传之秘,只有关系十分到位,他们才会告诉别人。

许家印只不过是短期学习,就能把全套都弄回来,绝对是搞关系的高手。就连他的领导都不得不感叹:许家印你可真有本事,我的面子都没那么大。

就这样,工作三年后,许家印被提拔为热处理车间主任,手底下管着300来号人,甚是威风。由于管理上说一不二,人送外号“小皇帝”。

这一年,许家印才27岁。

在许家印的管理下,热处理车间成为了舞钢的明星车间,其他部门的人络绎不绝前来取经。

后来,许家印干脆找人拍了一部专题片,名为《热处理在前进》,成为传遍舞钢全厂的学习资料。

工作以外,许家印还在舞钢收获了爱情。进厂第二年,他便与同事丁玉梅喜结连理,后面生下两个孩子。

对于自己的妻子,许家印一直都很感激,也很愧疚。

他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工作太忙,最对不起的人,一想起眼眶就会红的人,还是太太。太太对我非常放心,家里一直都是她在操持,给我的自由度很大。从来不问我干什么去了,她太了解我了。”

也许是前面的职场晋升太过顺利,冥冥之中有个平衡,27岁以后的许家印,开始原地踏步。

当初仅用3年就当上车间主任,一时风光无两。可没曾想,许家印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7年,尽管他的工作成绩卓越,但他没有看到任何晋升的希望。

笔者臆测,舞钢作为一个国营企业,高层领导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比较固定,长时间没有变动也属正常。即使有所变动,没有一定背景和关系,也很难竞争。

到了1992年,34岁的许家印在舞钢越发呆不住了。

一方面,他的车间经营良好,给职工发福利反而被领导批评调查,让他很是寒心。

另一方面,小平书记在南方讲话后,很多体制人员深受鼓舞,纷纷下海经商,在舞钢仕途受阻的许家印也是心潮澎湃。

最终,许家印心里一狠:我就不信了,这一身才华会没有用武之地,我要去深圳拼一个荣华富贵!

一战成名,进地产锁定未来20

1992年,许家印离开舞钢,怀揣着工作10年积攒的两万块钱,孤身一人来到了深圳。

初来深圳的许家印颇有忧患意识,为了省钱,他没有租房,也没有住旅店,而是借住在朋友家的走廊,一睡就是三个多月。

许家印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业务员,月薪500元,公司是深圳中达集团。

之所以选中中达,许家印看中的是老板黎志强(广东的地产大佬)的才智和胆略,他觉得跟着这样的老板,一定不会有错。后来,黎志强教会了许家印很多东西,让他一生感激不尽。

由于之前一直在国企生产部门工作,许家印对市场化的业务不太了解。但许家印有一张甜嘴,见人就喊师傅,就连公司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他都是毕恭毕敬地对待。

很快,许家印就把业务弄了个门清,并在度过三个月的适应期后,给公司拉来了10万元的生意,荣升办公室主任一职。

为了不浪费自己在舞钢十年的人脉资源,许家印说服老板成立一家名为“全达”的公司,专门和舞钢做钢材生意,并任命自己成为新公司的总经理。

在集团资源的支持下,全达拿到了2000万的银行贷款,业务很快开展起来,做得如火如荼。

1994年,在钢材生意一片大好的形势下,黎志强想派许家印去长春开拓市场。

但许家印此时却敏感地发现,广州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个发展机遇。于是,他向老板提议,能不能让他去广州帮忙打理集团的房地产业务。

黎志强同意了。那年国庆节,许家印带着几名员工,开着一辆标致车,从深圳来到广州,担任广州鹏达公司总经理,开始了他在房地产行业的征途。

许家印没想到,从那一刻起,他将和房地产行业结下一生的不解之缘。

接手鹏达后,许家印操盘的第一个项目是珠岛花园。启动资金,就是从全达转过来的1500万元。

对许家印来说,房地产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珠岛花园项目之前,他连容积率这个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他超强的学习和办事能力,在这个项目上完全得到了发挥。

当时,完成整个开发项目的手续,需要找政府相关部门盖一百多个章。在那个时候,别说一百多个章,就是一个章,都要费时日久。而许家印带领团队,当年就把这些手续全部跑完了。

此外,与当时广州市场上时兴的大户型不同,珠岛花园第一期的几百套房子全部采用小户型、低价格的设计,深受消费者喜欢,很快便销售一空,许家印凭此在地产圈一战成名。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而资金的快速回笼,让许家印底气大增,后面又陆续开发了几期。到1996年,珠岛花园成为了广州著名楼盘,许家印也为公司赚了2个多亿。

很多时候,利益分配不均会导致一个公司的优秀人才流失,甚至造成合伙人分道扬镳。

在做完珠岛花园项目后,许家印开始慢慢心里失衡。尽管他的月薪已经达到3000元,相比92年入职中达时,有了五六倍的增长。

但是比起自己为公司做出的贡献来说,这点回报实在不值一提。

于是,许家印向老板提出再涨工资的要求,但老板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并没有同意。

最终,许家印决定离开中达单干。这次,他要为自己拼一把。

1996年年底,他把原来和老板一起成立的广州天帝公司独立出来,并在第二年将其更名为:恒大。

日后谈起此事,许家印表示:“如果当时我能拿到10万、20万年薪,可能就不会去想自己创业的事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恒大。”

不过,尽管离开了中达,许家印对黎志强一直是心存感激。哪怕日后成为中国首富,许家印每年还是会探望黎志强,态度依然毕恭毕敬。

人情练达即文章。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许家印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对人情事故的处理值得大多数人学习。

许家印也因为会做人,今后结交了很多商业朋友,帮他度过了一个个难关,此是后话。

一路狂奔,成首富打造恒大传奇

恒大开业后,许家印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

但在当时广州的房地产行业中,恒大的实力连脚趾头都算不上。

虽然已经到广东好几年,但过去一直给别人打工的许家印工资不高,家庭开支不小,并没有什么储蓄。所以对于房地产这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来说,恒大确实起步维艰。

经过一番调研和思考,许家印定下了第一块拿地目标:位于广州工业大道的广州农药厂,面积总共11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金超1亿元。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块周边都是工厂的土地,一块看起来不可能卖得好的土地。

但在许家印看来,正是因为不被看好,恒大在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时候,才有可能撬动一块土地,正式开启恒大在行业的立足之战。

确定拿地目标后,许家印找到农药厂谈判,为了争取付款条件的主动,许家印在价格上不跟对方讨价还价,只是要求分期付款。

最后,农药厂同意把原来需要上亿元的土地出让金,降为第一笔只需付款500万元。

接着,许家印凭借自己在中达经营的人脉关系,拿下了600万元的银行贷款。这样,除去交付500万元的首期土地出让金,恒大还剩下100万元的公司运营费用。

钱和土地的问题解决后,剩下就是具体运营的问题。为此,许家印想了几个办法。

第一,为了让购房者放心入住,拿到土地后,许家印让人在农药厂掘地三尺,把原来的土地全部运走,再从外地运来新的泥土。

第二,为了降低公司前期的资金压力,许家印让合作的施工方代发建设工资。

第三,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恒大继续采用小户型、低单价的快进快出的开发策略。

就这样,在许家印这个拼命三郎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夜以继日,顽强奋战。

到了1997年8月8日,恒大的第一个项目金碧花园小区开盘,首期323套房子在半天的时间,便销售一空,资金迅速回笼了八千多万。

许家印心里舒了一口气,恒大总算是站稳了脚跟。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而在恒大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金碧花园创造了“当年征地、当年报建、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当年售罄、当年轰动、当年入住、当年收益”的记录,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史上的一个奇迹。

此后,许家印趁胜追击,陆续开发了金碧花园二到五期,将其打造成了广州知名楼盘。

恒大也因此在1999年,从广州1600家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晋身广州10强。

可是,许家印的野心并不止于广州10强,他还有更大的野心与梦想。

但同时,许家印也深知企业的发展需要练好内功,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所以从2000年开始,恒大开始规范开发流程,狠抓管理,促进效益,并为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和地块。据说,当时一个工程部经理,夸张地配备了8个副经理。

到了2004年,恒大在广州已经有了十几个楼盘,成为广东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房企。同年,恒大开始走向全国拿地,并且喊出“打造精品”的战略。

为了给员工树立这样的精品意识,许家印还学习张瑞敏砸冰箱。只因质量不达标,不惜把已经花费一千多万的在建小区全部砸掉重建,还把公司员工都叫到现场观看。

这一招,既给员工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购房者印象深刻,产生的广告效应远远超过这千万的价值。

2006年6月,在恒大全国高速扩张的同时,许家印开始为恒大谋划上市。

一方面,恒大的上市可以解决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做大规模可以为上市争取一个更好的条件,许家印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明。

经过一年半的准备,恒大于2008年3月对外发布拟上市的消息,并开始全球路演。

彼时,恒大不仅土地储备位居全国之首,手里同时在建的项目,也达到33个之多。为了维持这个规模,许家印手头的流动资金已经所剩无几。

这时候,上市成为盘活恒大的一根救命稻草。

可是,天不遂人愿,一场全球的黑天鹅打乱了许家印的计划,把恒大推到了悬崖之上。

2008年3月14日,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宣布濒临破产,最后被摩根大通收购,全球投资市场风声鹤唳。

在此情况下,原先已经和恒大谈妥的基金纷纷撤回了投资计划,或者大幅压低招股价格,许家印被迫宣布暂停上市。

随着上市计划泡汤,,加上房市遇冷,恒大原本已经非常紧绷的资金链,随时有可能断裂,市场普遍认为恒大很快就要倒下。

这时,很多人劝许家印卖掉一些土地救急,但他没有同意。许家印认为,如果到了卖资产的地步,恒大的品牌信誉将会一落千丈。

那这个时候许家印还有什么办法呢?关键时刻,许家印经营多年的朋友圈发挥了作用。

那段时间,许家印其他的事情不干,专门前往香港四大家族郑裕彤家里打牌,借此还认识了刘銮雄、杨受成等一众香港大亨。

最终,到了6月份,许家印与郑裕彤等人及部分国际金融机构达成协议,拿到了5.06亿美元的融资,恒大的燃眉之急顿时缓解。

许家印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而跟两个月前相比,他明显廋了将近20斤。

除了资本市场融资以外,恒大当年还推出多个折扣空前的楼盘,开盘价格低至7.5折。这个价格,让许家印多年以后想起来,还很是心痛。但当时没办法,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恒大只能降价大甩卖。

所幸,许家印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恒大2008年全年的销售收入,从2007年度的30亿元,一下子冲到了118亿元。

恒大也因此跨入中国房企“百亿俱乐部”行列。

2009年11月5日,恒大再次冲击上市,并成功登陆港交所,股票简称“中国恒大”。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许家印在港交所

恒大在当天收盘市值高达705亿港元,一举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民营房地产公司。而许家印也以422亿元身家,成为内地首富。

此后,恒大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给同行留下了一骑绝尘的身影。

到了2017年10月12日,许家印更是以2900亿人民币的身价登顶《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

而恒大集团,凭借2020年5072亿人民币的营收,在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122位。

八大太保,多元化布局再造“恒大”

许家印从赤贫中走出,作为一个没有伞的孩子,他习惯一路跑得飞快。

即使2009年成为内地首富后,已经有伞的许家印,仍然没有停止奔跑的脚步,他开始进军地产之外的业务,谋求更大的梦想。

2010年,恒大注资成立恒大文化产业集团,以恒大影院为业务核心。恒大影院一度学习万达影院进行全国布局,但营收一直低迷,单店票房250万不及业内平均水平的一半。

最后在今年6月25日,恒大集团退出了恒大文化。

2013年,恒大在亚冠决赛后宣布推出恒大冰泉包装水品牌,但三年亏损40亿元后,许家印不得不以18亿元的折扣价出售。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受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的亚洲首富效应影响,许家印在今年3月又重新买入恒大冰泉,准备把它包装上市。

2015年,恒大和腾讯联合成立了恒腾网络。一开始恒腾的定位是“一站式社区O2O平台”,主要为恒大物业所管辖的业主提供服务,后来又在互联网家居和社区金融两个方向上进行探索,只是最后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在股价连跌几年后,恒腾网络决定转型。在今年1月21日,恒腾完成对儒意影业及其旗下流媒体平台“南瓜电影”的收购,变成了一家影视和流媒体公司。

2019年初,恒大宣布造车,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开始业务挂在恒大健康下面,后面恒大健康直接被改为恒大汽车。

截至2020年年末,恒大在造车上已经累计投入472亿元。但引起大家争议的是,在这样的投入下,恒大汽车到现在都还没有一款电动车能够实现量产。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2020年,恒大将旗下恒房通app改名为房车宝,联合全国152家中介机构重组成立房车宝集团,致力于搭建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车房交易服务平台,降低整个交易的成本。

故事是好的,但目前房车宝在房产交易上,前有贝壳、房多多、58、安居客等一众平台对手,后又要协调全民经纪人和职业经纪人的利益平衡,在短期内很难突围。

而在汽车交易上,恒大汽车的进度又暂时不足以支撑这块业务。

经过十年的探索,在关停并转一些项目后,恒大集团旗下目前拥有恒大地产、恒大新能源汽车、恒大物业、恒腾网络、房车宝、恒大童世界、恒大健康、恒大冰泉等八大产业。

其中,恒大地产、恒大汽车、恒大物业和恒腾网络已经在香港上市。

许家印这些年的多元化布局,早先是想借助恒大的资金和品牌势能,在其他领域处处开花。

后来,在房地产业务增长遇到瓶颈时,许家印则想为集团找到另一个主要增长引擎,再造一个“恒大”,以期实现百年老店的长远目标。

但从目前来看,进展并不如他的预期,恒大集团还没有一个地产之外的业务展现出这样的潜质。

四面楚歌,降负债逐步断臂求生

狂奔20多年,许家印突然发现,时代变了,他必须得停下来做些调整。

恒大地产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受益于时代的馈赠,另一方面还要归功于高杠杆的发展模式。

无论是拿地,还是垫付行业上下游企业相关款项,恒大都善于利用杠杆。多年狂奔下来,恒大的资产负债率在行业位居前列。

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中国恒大2020年以2052.67亿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应付款项)余额远超其他地产公司。

另外,恒大2020年财报也显示,恒大有息负债高达8700亿元,达到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资产负债率为86.24%。

如此数字,相当可怕,一旦接下来的融资受阻或者销售遇冷,恒大将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政府也意识到房地产行业的相关问题。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降低房企金融安全风险,去年8月,国务院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三条红线”政策,即:

政策在今年1月1日正式执行后,恒大也积极响应,在集团内部掀起了一番降债潮。

但是大象转身并没有那么轻松,即使恒大在过去一年有息负债降了3000亿之多,但整个集团的流动性风险还是经常出现。

6月29日,三棵树涂料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称中国恒大逾期票据金额5137.06万。公告一出,恒大赶紧回应称兑付了。

此外,还有一些恒大供应商的商业汇票也出现了逾期,事件涉及恒大旗下宁波、南阳、阳江等多个城市的项目公司。金额少则数万元,多则百万、千万元。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7月19日,一则民事裁定书从网络传出: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宜兴支行申请冻结恒大地产银行存款13201万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的财产。

但恒大紧急发布公告,表示这1.32亿贷款还没到期。

8月12日,央广网都报道,恒大因拖欠工程款和较大金额的商业承兑汇票逾期不兑付,迫使昆明2个地产项目停工。

8月17日,许家印卸任恒大地产董事长,网上流言四起,恒大股价一度受挫。

8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约谈恒大集团高管,督促恒大做好信息披露,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的稳定。

而最近,就连恒大副主席夏海均都在减持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的股票,套现超过1亿港元。

一时之间,恒大面临四面楚歌的局面。

企业暴雷往往都是从小的债务违约开始,然后产生连锁反应,导致金融机构挤兑、股债双杀,现金流断流,最后是企业出售资产、裁员。

恒大在过去二十多年极其重视集团的信誉,从未出现过债务违约。那么这次的危机它能安全度过吗?

笔者认为基本没问题。抛开为维护房地产金融系统稳定,政府会兜底的可能性,恒大本身不是资不抵债,它还有大量优质资产。

据恒大2020年财报显示,恒大目前在全国234个城市拥有近800个项目,土地储备亦高达2.31亿平方米,总资产超过2万亿。其中,恒大在深圳就有55个优质的旧城改造项目。

所以现在许家印必须痛下决心,壮士断腕。

为了解决流动性危机,如果股权和债权融资渠道受阻,即使是出售一些优质资产,也要在所不惜。

而从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消息来看,许家印和恒大也正在采取一些措施自救。

根据8月1日晚间恒腾网络的公告,中国恒大以32.5亿港元的价格,出售恒腾网络合计11%股权。

8月10日晚,恒大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公司旗下部分资产的可能性。

包括但不仅限于出售本公司上市附属公司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及恒大物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部分权益。

8月21日,有记者获悉,恒大位于香港湾仔的总部大楼正寻求买家。一名香港资本市场人士表示,潜在买家包括两家广州国资企业。

一分为二,许家印的成与败

创始人的性格,决定了一家公司的底色。而创始人的能力边界,则决定了一家公司的天花板。

恒大能有今天的成绩,成也许家印,败也许家印。

恒大快破产时,他陪香港富豪打牌,2个月瘦了20斤


首先说说胆识。

许家印是个有胆识的人,也可以说是个有赌性的人。

恒大前投资人蓬钢回忆说:“许家印骨子里有着建国初代领袖那样的特质,血液里流淌着赌性,兵行险峰,但风光独好。”

胡润百富榜的创始人胡润,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也表示,“在我看来,许家印是个很会走钢丝的人,他一直能在债务和业务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确实,恒大刚成立时,他就敢在身无几文的情况下,争夺上亿元的地产项目,最后一举成功拿下。

恒大准备去香港上市前,他也敢在融资情况未明时,在全国疯狂扩张,最后让恒大成功上市,自己也顺势成为内地首富。

可胆识是一把双刃剑,在顺应大势时,它能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在逆反大势时,它也将给你带来巨大损失。

之前许家印的种种大胆操作,在房地产高速增长的年代,可以经常顺利过关。

可是在如今提倡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之际,相比万科、万达这几年的去杠杆操作,恒大继续疯狂加杠杆做大规模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冒进,是一种赌博。

而事实证明,许家印的这次赌博输了,给他留下了一个四处救急的摊子。

其次说说交际能力。

关于这一点,许家印绝对是顶流。在和各等人次的交往中,他都能长袖善舞,如鱼得水。

早期去鞍钢交流时,他就能搞定一些技术老师傅,给舞钢带回全套热处理技术资料,连他当时的领导都自叹不如。

白手起家创立恒大时,他能在没有抵押物的时候,搞定银行贷款;在没有资金的前提下,以优惠的付款条件拿到想要的土地;在需要跑开发手续的时候,以最短的时间盖好一百多个公章。

在公司很多次遇到资金危机时,他也能搞定郑裕彤、马云、张近东等大佬的支援。

但不知这次他还能得到哪位大佬的支持。

接着说说抗压能力。

身处房地产行业,在高杠杆发展模式下,许家印时刻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不仅工作强度极大,而且事情失败的可能性也极高。

曾经的几次重大流动性危机,包括这次,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早已放弃。

但许家印已经习惯这样的状态。在2008年上市失败后最紧张的时刻,许家印依然是该干嘛干嘛,外人根本看不出来,恒大的现金流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甚至那时,许家印还能耐心地拿出两个月时间去陪人打牌,还可以坚持不卖资产,还要给地震捐款。

最后说说管理。

目前恒大拥有超过20万名员工,作为集团的1号位,如何管理这么庞大的队伍,是一件难事,但许家印有他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

第一点,强大的执行力。

实际上在中国的大公司中,论执行力,恒大可能排名第一。

恒大开发一个项目时,“八个当年”已经成为标配。而很多往往从拿地到开售,也就短短三四个月时间。

据悉,如果许家印上午想要成立一家子公司,下午这家子公司就已经组建完毕,并开始办公。

投资人蓬钢曾建议恒大搞一个活动,结果他上午刚提出建议,恒大当天就已经把活动策划搞完,第二天全国媒体已经邀请到位,第三天活动就成功举办了。这种执行力,实属恐怖。

当然,这种执行力背后是无数恒大人的艰苦付出。

据内部人士透露,恒大不成文的规矩是:基层一周要工作70小时,中层要工作80小时,高层要工作90小时。而许家印本人更是一个工作狂,凌晨三四点回家对他来说是常事。

第二点,善于制定管理制度。

许家印从舞钢热处理车间到恒大集团,再到恒大足球俱乐部,很多管理制度都是他亲自制定。

恒大的管理也已经成为很多商学院研究的经典案例。许家印本人,也早已是武汉科技大学特聘的管理学教授和博导,已经教出了多名博士。

第三点,高压的企业文化。

在恒大,每个人都必须看《恒大报》,学习许主席的讲话精神,学完还要考试。公司企业文化和司歌,要求做到人人会背、会唱。公司人员必须在朋友圈转发恒大的宣传文章,还会有专人检查,并纳入考核。

许家印在公司内部地位极高,威严极大,员工对许主席的指示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另外,许家印本人常常会在内部会议上把高管骂得狗血喷头。而这种做法也上行下效,以至于恒大内部,领导骂下属的文化非常盛行。

第四点,优越的薪酬福利。

鉴于自己之前在中达打工的经历,许家印深知设置合理薪酬制度的重要性。

早在全达公司时,许家印就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双薪”。当时,他给员工们的年底双薪,是按照全年每个月双倍薪水发放,而不仅仅是“12+1”。

创立恒大后,恒大员工的工资在同行里,也属于最高层级的水平。

写在最后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将倾。

从河南太康的一个赤贫小伙,到数次登顶中国首富宝座,许家印的一生堪称传奇。

他的一路狂奔,让我们看到,一个没有伞的少年,为摆脱命运束缚而不断挣扎的奋斗史。

他的悄然隐退,也让我们感叹,其实一直没有恒大的时代,只有时代的恒大。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将自己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势而为,才能永立潮头。

对于恒大,衷心祝福它能如四年前的万达一般,平稳瘦身,落地为安。

对于许家印,也衷心希望他能在此次危机之后,调整策略,再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富豪   舞钢   武汉   香港   广州   深圳   中国   车间   房地产行业   当年   资金   业务   项目   集团   地产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