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回不去的作家,曾花40万买粉丝

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1968年,是个普通的年份,

这一年,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去世了。

这一年,我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出生了。

今天就来聊聊吴晓波的故事。

吴晓波:回不去的作家,曾花40万买粉丝


01

吴晓波的粉丝都知道,他喜欢写作。从1996年起,他开始写书,并保证每年写一本。

直到2001年,写出的《大败局》,让吴晓波一举成名。吴晓波开始被誉为中国最出色的商业作家。

同时,吴晓波也很喜欢钱。

2005年前后,吴晓波全面接手蓝狮子出版社,将其改制为企业化运营,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原创财经出版机构。

创立之初,蓝狮子专注于财经图书创作与出版,2009年成立了国内首家以写作出版为切口的企业研究院,现已是国内最大的企业出版服务商,出版上百种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的顶尖企业图书。

2012年开始,蓝狮子开始数字化转型,逐渐在数字内容上形成策划、生产与分发的全链条,成为互联网内容分发平台最大的财经内容供应商之一。

在资本运作上,蓝狮子于2015年发起国内首个投资新媒体的狮享家基金,随后发起的头头是道泛文化基金影响力已处业内前列,先后投资了一条、喜马拉雅等头部公司。

2015年11月,蓝狮子成功挂牌新三板。

蓝狮子一直注重经营利润。根据大股东皖新传媒的财务报表,蓝狮子2015年净利2280万、2016年净利2655万,2017年净利3114.48万。

吴晓波赚钱的另一个手段则是——买房。

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他一年买一套房子。

原因是吴晓波有着自己的财经史观,他认为中国的土地最值钱,且土地价格一直处在上升通道中。

吴晓波还有一个身份,岛主。

1998年,千岛湖有一批岛屿对外出租50年的租赁权。时年30岁的吴晓波买下了千岛湖的一个小岛,一次性付款,成了岛主。千岛湖共有1078个岛屿,吴晓波买下的是其中一个面积140多亩的半岛。

吴晓波买岛后,便在岛上大范围种植杨梅树。他请来一对老夫妻住在岛上,帮自己打理遍坡的杨梅树。

从2004年开始,吴晓波开始收获杨梅。

2015年吴晓波开卖由该岛采摘杨梅制造而成的杨梅酒—吴酒。售价199元/瓶的5000瓶吴酒上线后,在33个小时内即被迅速抢光,吴晓波瞬间入账近100万。

02

持续的输出能力,是吴晓波坐上“财经作家第一人”宝座的杀手锏。尽管已成网红,且也实现财富自由,但吴晓波仍在孜孜不倦地写作,向世界宣导着自己的价值观,直到2012年。

彼时,微博平台已经成熟,微信公众号也已横空出世,而传统媒体正在式微。

吴晓波给《经济观察报》写的专栏,能得到的互动频率越来越低,收到的读者来信越来越少。他知道,传统媒体衰落了,他的读者在流失。

吴晓波频后来在吴晓波频道回忆说:旧传播平台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

他最终决定向旧时代告别,向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张开怀抱。

2014年在知识付费商业新秀罗振宇等人的“怂恿下”,吴晓波注册了公众号“吴晓波频道”。乘着风口,凭借着“财经作家第一人”的名人光环,吴晓波频道上线一个月,用户就突破了10万。

不过,真正让吴晓波在微信上收获大批粉丝的,并不是他的财经文章,而是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两千字小文。

这篇文章最终的阅读量超过了250万,其影响力之大,可能是有公众号以来所有文章之最。

由于这篇文章,中国的中产阶级掀起了一股“马桶盖”革命,日本超市的马桶盖被卖断货,中国的马桶盖厂家订单直接翻番,淘宝上智能马桶盖成了热门词,连国务院开会都在讨论马桶盖的问题。

吴晓波频道很快成长为财经领域的头部大号,并以杭州巴九灵公司为主体,衍生孵化出了“德科地产频道”、“企投家并购”、“大头企投会”等地产类、投资类垂直账号。

吴晓波作为一个参与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程的深度记录者,并从中得到大量滋养。他拥有对市场的敏锐捕捉能力且能言善辩,擅长从共性中提炼出概念和词语,并凭借社会化新媒体的力量,迅速起飞。

粉丝数起来后,吴晓波做了激进的商业化,而知识付费是其中重要的变现模式之一。

2015年4月25日、26日,吴晓波在深圳组织了两天一夜的“转型之战”千人大课,后来又推出一系列财经垂直领域的小课程,并在2017年成立企投会。

他发布文章称,“企投家”为“企业家+投资家”,是中国商业文明从产业商业主义时代向产融商业主义时代的衍变,首期招募300人,定价49800元。

在2017年的年终秀上,吴晓波还第一次明确提出新匠人的概念,新匠人是其在自媒体之上的电商业务升级。

同时,吴晓波为新匠人提供管理培训、融资对接等服务,并与吴晓波频道的用户完成对接。

吴晓波摸索出了吴晓波频道的收入模型:

底层是线上付费音频,用较低定价产品聚集流量;

第二层是思想食堂,提供艺术、哲学、商业等线下人文知识课程;

金字塔尖则是收费49800元的企投会会员,另外加上投资业务和新匠人业务等,年收入数以亿计。

本质上,知识付费只是一门认知生意。

在每年被造出来的概念词语之后,有他敏锐的观察和高度提炼能力,但也会紧跟商业模式。

2019年,吴晓波宣布推出“2019新物种实验计划——关于年轻商业案例共建的进化工坊”,招收6位年轻商业进化者,每人1000万,准备从咨询公司向孵化器模式转换。

认知能成为一门好生意吗?当然能。

在创业浪潮和经济发展之下,知识付费背后隐藏的是普遍人的成功焦虑和上升焦虑。

一手贩卖焦虑,一手获得收益。2016至2018年杭州巴九灵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亿元,1.87亿元和2.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092万元,5008.83万元和7537.03万元。

2017年,以吴晓波频道为核心的巴九灵公司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

03

现在的吴晓波,与其说是一个文人,不如说是一个商人。

商人是嗜血的,哪里有金钱的味道,哪里就有资本的身影。

热爱金钱的吴晓波越来越喜欢追逐风口。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也让吴晓波跃跃欲试。

2019年9月的一个下午,财经作家第一人、新媒体首富吴晓波走进了中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杭州四季青。没有别的目的,他就想看看电商直播是怎么回事。

在这里,一个85后、做服装直播的姑娘告诉吴晓波:每天直播6小时,最多的时候能卖出200多件女装。

后来没多久,吴晓波在自己的专栏文章《直播电商也许是这么回事》里说道:这将崛起为一个万亿级的新零售赛道,成为促进国内消费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激动地说:我看见了风暴,激动如大海。

他同时预告,自己将在2020年6月29日进行“新国货首发”直播秀。

2020年6月29日,吴晓波直播首秀如期而至,最终迈出了从贩卖知识到贩卖商品的第一步。

和其他网红一样,吴晓波团队也在直播后公布了“战绩”:累计观看8712154次、最高在线人数44112人、引导销售业绩52169263元。

但后来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这场直播的销售额只有2396万元,相比吴晓波团队5200多万的业绩报告,差了一多半。

第三方还拿出了证明吴晓波打肿脸充胖子的案例:雅士利奶粉确实只卖出了13件,总销售额4654元。而这场直播的坑位费是60万。

也就是说,奶粉商家给吴老师支付了60万,但只卖出去了13罐奶粉。

仿佛听到了商家的心在滴血。

商业大佬带货,数据还是值得一看的,而吴晓波直播带货,说实话真不够看。

这还不算,更可怕的是,事件曝光后,又有有网友爆料吴晓波团队花钱买微博粉丝,“粉丝100万,99万靠钱买”。

篓子捅大了,知识分子出身的吴老师决定开始发文道歉。

“四个小时后,我瘫坐在办公椅上,突然有种巨大的不适感和身心疲惫。”他是这样开篇的。

其实网上有很多直播带货翻车的案例,并不止吴晓波一个人,娱乐圈直播带货翻车的案例比比皆是。

小沈阳直播带货卖酒,只卖出了20多单,据说第二天还被退货了16单;柳岩直播带货坑位费20万,而其销售额不到3万……

直播带货看起来很简单,很多名人以为有名气就会做的好,一入直播间订单就会铺天盖地的飞过来。

但是,他们都想的太简单了,中国消费群体里不乏购物狂,但也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是傻子。

直播翻车的公众人物,大多数都是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也从反面为我们印证了一个道理:隔行如隔山。习惯了成功和赞誉的吴晓波老师更是如此。

吴老师的直播间选取了26个品牌的商品,囊括了零食、日用、家电等类目,作为一个财经作家,跟奶粉、马桶这些东西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不仅如此,吴晓波还信心满满地将直播间单价拉高,这其实与其他主播选品走低价流量的的模式大不一样,属于反其道而行之。

更要命的是,冗长乏味的直播过程使大家几乎失去了耐性。

更重要之处是,主播对于商品的熟悉以及讲解能力,是否具有细致解说的能力以及信服力,这才是关键,不仅仅是这些,主播的人设也同样重要。

04

从前的吴晓波被许多人揶揄为“知识商人”,靠着四处教别人财务自由,自己率先完成了财务自由。

割完知识付费的韭菜,吴晓波急匆匆地奔向直播带货的蓝海,没想到直接来了个裸泳。

吴晓波曾经对媒体说,他之所以从商,是被管理大师德鲁克所“害”,因为德鲁克说过,要做一个“介入的观察者”。

言外之意,他从商不是为了从商,而是为写作而进行红尘历练。

这个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是为了更好的观察而不惜以身介入,那么,这个介入是否需要如此之深?时间是否需要如此之长?在商场的摸爬滚打,是否会使介入者失去观察的初心?

在一次演讲中,一位女孩站起来说:吴老师,你能不能不要搞这些东西了,就专心写书,我们养你。

他的好朋友许知远,也屡屡劝他回到书房里去,把才华用于写出千古流芳的作品,而不是用于获取商业上的成功。

其实,回过头来看,吴晓波早已在商业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他的蓝狮子,在被皖新传媒1.57亿元买去45%股份、并登录新三板之后,短暂辉煌,然后一路下滑,最终对赌的业绩仅仅完成了12%,并且因业绩不佳而从新三板摘牌。

他的巴九灵,虽然在2016年就达到20亿估值,但苦心经营又一个三年后,在2019年全通教育拟收购时,估值已经降为15.6亿,而且最终交易因种种原因而告吹。

虽然吴晓波仍未放弃上市的努力,但如何回答交易所关于“是否是吴晓波个人IP证券化”等灵魂拷问,仍然是绕不过的难关。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根据全通教育披露的信息,吴晓波频道在2018年曾经花了40万去买粉。

购买粉丝,虽然在公众号行业屡见不鲜,但通常那些缺乏内容创作能力的公司才会去做的事情。

鼎鼎大名的吴晓波老师,居然需要通过买粉的方式来给自己的公众号增加粉丝,真是让人有“连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背叛革命”的感叹。

再看后来吴晓波搞什么新国货运动,又是午餐会,又是游学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微商头子。

钱都给他自己圈走了,也没看见他搞出一个新国货品牌出来。

回想多年前,当吴晓波刚进入新华社工作的时候,他一直将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家、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奉为偶像。

他在《我的偶像李普曼》一文中,分别在职业和名誉上表达了对李普曼的崇拜。

他向往成为李普曼那样的记录者,在新华社的前六年时间里几乎跑遍中国所有省份;他向往李普曼的著作等身,为此他不仅在报纸上开专栏,还逼着自己每年写一本书。

而今天,吴晓波的一年一本书的节奏已经停滞了五年,而五年来他旗下自媒体矩阵却在不断地更新内容。他的上一部作品名叫《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自己的散文集。

也许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回头路可走。在作家的路上,渐行渐远;在追风的路上,孜孜不倦。

哪怕翻车,哪怕跌下神坛。也在所不惜。

就好像他《大败局》的开篇中所说,失败是一个过程,而非仅仅是一个结果;是一个阶段,而非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千岛湖   粉丝   作家   匠人   马桶盖   翻车   中国   狮子   公众   能力   老师   知识   商业   财经   频道   吴晓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