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家族内斗,老乡鸡趁机崛起

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真功夫”家族内斗,老乡鸡趁机崛起

1973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这一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人称作“东方魔稻”。

这一年,著名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去世了。多年以后她的女儿和一家叫真功夫的企业打了官司。

这一年,广东东莞的潘宇海出生了。后来他创办了真功夫。

这一年,安徽肥西的束从轩11岁了。后来他创办了老乡鸡。

这一年,离徐公子出生还要好多年呢。

今天就来聊聊他们的故事。


1982年,20岁的束从轩从部队复员,回到了老家安徽肥西县。此时,包产到户发挥巨大的能量,农民们年年丰收,粮食开始年年有余。回到老家的束从轩,不想种地,正在寻找出路。

他看到这么多余粮,于是想到了养鸡,将余粮转化成肉类。于是,他拿着父母给他的1800元,那是给他结婚的钱,买了1000只鸡,开始了他的养鸡之路。

当时的养殖户,都在养殖白羽鸡,这种鸡饲养时间短,价格便宜,很快占领了绝大多数的市场。

但束从轩则另辟蹊径,养起了本地的肥西老母鸡。他认为白羽鸡是潮流,但潮流终究要回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土鸡会越来越受欢迎。

束从轩果然没有看错,当1000只老母鸡卖完之后,他赚到了一万元,那是他的第一桶金。这一万元,全是5元、10元的纸币,叠在一起,有砖头那么厚。束从轩拿着钱,激动地手一直发抖,数了好几遍,都没有数对。

就这样,束从轩在养殖场,和他的老母鸡们,在一起睡了7年。

7年的时间,让束从轩从一个养鸡门外汉,成为了一名养鸡专家。



如果把束从轩的眼睛蒙住,把他放在一个陌生的鸡舍里,他都能知道鸡是冷是暖,有没有渴,有没有生病,生了什么病。


1988年,18岁的蔡达标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重逢了17岁的潘敏峰。蔡达标猛然觉醒,多好的一姑娘啊,同窗六年我早干嘛去了。

蔡达标和潘敏峰是小学同学,都出生于东莞长安镇上,两家相隔不到一公里,“蔡家”家境富庶,“潘家”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两人上了不同的初中。

蔡达标当时上的是“虎门初中”。虎门虽是个镇,但商业贸易发达,不逊于市。虎门初中更是人才云集,这里的学生,要么成绩拔尖,要么家境优越。

初入虎门初中,蔡达标的成绩与同学相差甚远。这让曾经小学成绩数一数二的蔡达标,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

家境比不过同学,成绩也被按在地上摩擦。蔡达标小学时期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心情日渐阴晦苦闷。初中毕业后,蔡达标升入虎门高中,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此时的蔡达标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再遇潘敏峰时,被阳光开朗的潘敏峰深深吸引,随后对潘敏峰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17岁的潘敏峰已早早出来打工谋生,漂泊无依的生活,让她对羞涩腼腆、老实淳朴的蔡达标心生好感。

随后,两人确定恋爱关系。

恋爱谈了一年,19岁的蔡达标于高考前夕辍学。时间不等人,蔡达标想尽快成家立业。他打算做两年工,存点钱就把潘敏峰娶回家。

可惜,天不遂人意。两年后,蔡达标不仅没存到钱,娶潘敏峰的事儿也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

蔡达标是家中长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蔡家早年经商赚了些钱,早年对蔡达标也很上心,毕竟小学成绩好,后来随着成绩的滑坡,对他也就没那么上心了,特别是连高考都没参加就辍学了,家人觉得蔡达标成绩越来越差是因为跟潘敏峰谈恋爱造成的。偏偏潘敏峰又是贫穷出身,更是恼火,便极力反对这门婚事。

但家人越反对,蔡达标越执着,表明“非潘敏峰不娶”,和父母大吵了一架,把家里的锅碗也摔坏了。争执来去,蔡父蔡母最终妥协让步。


1990年,束从轩成立了正旺养殖公司,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养殖户。

束从轩又苦心经营了几年,将正旺公司,做成了安徽省的知名品牌。但是,随着养殖户增加,以及饲料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原来养一只鸡能挣个10元;到了90年代末,却只能挣1元,甚至会亏钱。

这个时候,束从轩陷入了困境,一直苦苦思索转型之路。

为了转型,束从轩做了很多尝试,把鸡风干做成腊鸡,把鸡做成袋装熟食,都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只要抱着一个颗探索的心,机会总在不经意间到来。


1991年初,21岁的蔡达标与20岁的潘敏峰顺利领证,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

考验一对年轻夫妻的,除了大难临头,就是一夜暴富,那时候他们能够共患难,但多年后,当他们一夜暴富的时候,蔡达标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人品也开始狰狞起来。

婚后的蔡达标跟着蔡父一起经商,蔡父每月只给他300元零花钱。潘敏峰则在弟弟开的甜品屋里帮忙。

潘敏峰的弟弟叫潘宇海,比她小2岁,对美食很有天赋。这家甜品屋是潘宇海在1990年开的,当时潘宇海年仅17岁,但手艺精湛,推出的甜品颇受欢迎,每天顾客盈门,那时完全没想到,多年后他的生意能做出几十亿。

后来,蔡达标夫妇在店门口摆了个摊,卖游戏机和游戏卡,可惜,生意要死不活,导致经济极其窘迫。


1991年底,潘敏峰在医院生下女儿蔡慧婷,500元的住院费都是由潘家支付的。

游戏卡生意经营惨淡后,蔡达标萌生了开五金店的想法,但没本钱。于是跑回家借钱,一番说辞下,蔡父蔡母动了恻隐之心,于1992年,出钱给两夫妻办起了五金店。

哪晓得,五金店的生意一样不好,一年后就倒闭了。没了收入,日子越过越清贫,好在夫妻俩恩爱如初,蔡达标和潘家人关系也处得不错。


1994年,潘宇海的“168甜品屋”在当地已形成知名度,准备扩大经营,但缺人也缺钱,一番商量后,蔡达标夫妇借来4万块钱入伙。合伙后,潘宇海占股50%,蔡达标夫妇占股50%。

重新装修扩营后的店面,增加了快餐和粥粉面,并将店名改为“168蒸品店”。潘宇海负责菜品开发,潘敏峰负责收银,蔡达标负责招呼客人。此时的蔡达标已经打通任督二脉,变得非常擅长跟人聊天了。这也为日后撩妹子打下了技术基础。

由于注重真材实料、出品美味营养,就餐的回头客络绎不绝,三人的生意越做越火,2年开了3家分店。

事业有了起色,潘敏峰和蔡家关系也逐渐缓和。那时蔡父已跟蔡母分居,自己也在外面找了个女人,另组家庭并育有一女。他再也没底气给儿子和儿媳脸色看了,况且蔡母离婚后搬去跟儿子儿媳一起住,帮他们带孩子,也解决了蔡父的后顾之忧。

很快,上梁的模范带头作用,就成为下梁的表率……

潘、蔡两家的亲戚也随着公司壮大后,相继进入公司任职,或与公司做起了关联生意,这为后来的家族内斗埋下了隐患。

坐拥几家店后,蔡达标兜里已经有一些钱了,经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再加上莞式服务的洗礼,他的色心开始蠢蠢欲动,瞄上了一位姓胡的女店员。

两人很快纠缠在一起,傍上了“百万富豪”的胡女士,随后从店里辞了职。蔡达标经常借口工作忙,连家都不回。


1996年,25岁的潘敏峰怀着二胎的时候,26岁的蔡达标突然消失了一个星期,手机关机,家人四处寻找,他妹妹甚至发信息给他“你要是再不回电话,我就报失踪人口了”。

挺着大肚子的潘敏峰去长安霄边村一个机票代售点打听,工作人员说:“蔡达标前几天在这里订了两张机票,和一个姓胡的年轻女人一起走的。”

至此,蔡达标的二奶浮出水面。

潘敏峰与蔡达标大吵一架。蔡达标发誓会与胡女士分手,潘敏峰看着即将出生的儿子,选择了原谅。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出现裂痕的镜子,再也无法复圆,离破碎只剩时间问题。

但蔡达标和妻弟潘宇海的感情依然不错,经常相约一起爬山,合力经营蒸品店。


1997年,潜心研究的潘宇海创新设计了“一体化蒸柜”,不需要依靠厨师,也能通过流程化生产出统一标准的饭菜,一举解决了“中餐标准化”的历史难题,使中式快餐连锁化成为可能。

随后,蒸品店走上连锁扩张之路。因“168蒸品店”含有数字,不利于品牌注册,于是将店名改为“双种子”,意寓蔡、潘两家齐心创业的种子力量。

同年,第一家“双种子”蒸品餐厅在东莞虎门镇开业,这也是全球第一家实现“标准化”的中式快餐餐厅。

生完二胎的潘敏峰也回到店里,此时的三人组合,潘宇海负责菜品开发,潘敏峰负责内勤,蔡达标负责外联,被业界称之为珠联璧合的“梦幻组合”。

同期,“双种子”引进麦当劳的职业经理人,制定岗位操作标准化的《营运手册》,实现从设备到管理的标准化。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束从轩收到了一份快餐行业的培训邀请。他带着团队,学习了三天,第一次了解快餐和连锁经营行业。彼时,肯德基和麦当劳已经进入中国,开起了连锁店,开一家火一家。束从轩下定决心,进军连锁快餐行业。

养鸡,束从轩是专业的;开店,束从轩是个门外汉。在培训中,束从轩了解到,连锁餐厅都是通过《经营手册》来运营的。于是,束从轩找了4名大学生,来撰写《经营手册》。4名大学生折腾了半年,结果什么也没写出来。

一气之下,束从轩自己写。白天他上班养鸡,晚上他熬夜写手册。开店光有手册还不行,还得有一个招牌菜。于是,束从轩亲自搞起了菜品研究。他想主打肥西老母鸡汤,为了研制出满意的鸡汤,束从轩每天杀两只鸡,一连杀了两年,总共杀了快1000只鸡。终于有一天晚上,束从轩喝到了想要的味道。他立马叫师傅把鸡汤打包,带回去给他两个喝腻了鸡汤的孩子品尝。在束从轩的再三劝说下,两个孩子尝了一小勺,觉得很好喝,每人连喝了三碗。

束从轩知道,这碗鸡汤,算是熬成功了。剩下就是选址装修店铺,束从轩再次发扬爱学习的精神,整天跑到肯德基店里,东张西望,看每一个细节。店铺装修好,又得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当时,束从轩的正旺公司,已经是安徽的著名品牌。但束从轩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餐饮名字,顶着高管们的压力,他把这个品牌放弃了。

合肥有一句话很出名: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母鸡。某种程度上来说,肥西老母鸡成了合肥的代名词。束从轩用肥西老母鸡做店名,相当于省了几千万元的广告费,其营销能力可见一斑。


1999年,“双种子”走出东莞,雄心勃勃进入广州市场。

广州号称“世界美食之城”。茶楼文化深入骨髓,西式快餐也很多,“吃过世面”的广州人觉得”双种子”是不土不洋的山寨货。“双种子”自开店以来门庭冷落。

扩张受阻,营业额下滑,这让大股东潘宇海最为郁闷。

蔡达标更郁闷,自己在公司很不受尊重,员工都不把他当老板,只信服潘宇海。受气的蔡达标干脆玩失踪,店里也懒得去了,频繁地涉足休闲娱乐场所,体验闻名全球的莞式服务,猎艳范围也不断扩大,不再满足于一个胡女士。

1999年的某一天,妻子潘敏峰接到一个周姓女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蔡达标情人,两人在一起很相爱。

至此,蔡达标的三奶浮出水面。

这位出生于1982年的周女士,那时十七八岁,比蔡达标小12岁,比潘敏峰小11岁,来自湖南汉寿某农村,在一间桑拿按摩店工作,蔡达标常去,一来二去两人就搞在了一起。

周女士毫无避讳公开自己的身份,挑衅正室,潘敏峰哪里坐得住,跟蔡达标大吵了一架,要求他与周女士立刻马上分手,蔡达标应允一定会处理好,但要给他点时间,如果逼得太急,周女士会去寻死。

蔡达标向潘敏峰再三保证“只陪她到老,等到两人退休就去钓鱼晒太阳,共享天伦之乐。”

一番“鬼”话说得潘敏峰心软了,念及8岁的女儿,3岁的儿子,潘敏峰再次选择了原谅,但心里影影绰绰觉得不安。

弟弟潘宇海内心也极为不安,“双种子”自广州开店以来,两年内,陆续在周边城市开了不少店,但整体营业效果很不理想。一番调研探讨后,潘、蔡两家决定引入品牌战略公司的合作。


2002年,蔡达标和潘宇海前去上海,找到做品牌策划的叶茂中。

2003年,在叶茂中的创意下,品牌名由“双种子”升级为“真功夫”,“真”与“蒸”谐音,突出“营养还是蒸得好”的健康饮食文化。用动感的“功夫龙”形象做LOGO,门店的品牌形象大大提升,可与KFC、麦当劳媲美。

同时,又大刀阔斧地砍掉当时销量占一半的油炸食品,推出更多餐后甜品系列,与KFC、麦当劳形成差异化。

同年底,总部搬到广州,秣马厉兵向全国进军,由蔡达标负责品牌运营和市场推广。为了方便对外联络和推广,在蔡达标的游说下,潘宇海把董事长职位让给他。从此以后,蔡达标抛头露面,逐步成为“真功夫”的代言人。

两人口头约定5年一轮换,一人做一届。此时的股权结构仍然是潘宇海50%,蔡达标夫妇50%。

2003年,在合肥的舒城路,束从轩的第一家“肥西老母鸡”开业了。第一家店,生意就非常火爆,这种中式快餐店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纷纷排队消费。开业仅四天的时间,束从轩就烧坏了一台点钞机。

“肥西老母鸡”一炮走红之后,第二年,束从轩又在合肥开出第二家分店。但是,市场很快给束从轩当头一棒。2004年初,全国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禽流感,人们谈鸡色变,更别讲吃鸡了。不少快餐店倒闭,农户的鸡卖不出去,还有很多养殖厂倒闭。束从轩两头都受到冲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和一些养殖户,向市长做情况汇报。

42岁的束从轩,给市长做汇报时,话还没说完,两行眼泪喷涌而出。眼看情绪铺垫到位了,束从轩就向市长提了一个请求,请他到肥西老母鸡店里吃鸡,号召民众们不要害怕吃鸡。市长看束从轩的确遇到了困难,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第二天,市长吃鸡的新闻就登上了媒体头版。一分钱没花,束从轩又搞了一次大营销。

后来,束从轩在安徽省不断开店,50家,100家。


2004年6月,第一家“真功夫”在广州开业,主攻交通站点及繁华商业地段,店面选址与KFC、麦当劳洋快餐贴身肉博。

精准的“蒸营养”文化定位,极佳的”功夫龙“品牌形象,“真功夫”脱颖而出,业绩处于遥遥领先的优势地位,迅速崛起。

仅2005年,真功夫的门店开遍整个华南地区,分店达到100家,成了本土中式快餐企业的第一品牌,取得巨大成功。

蔡达标以“真功夫创始人”的身份出席各种场合,赢得了不少光环,被媒体所聚焦,让他逐渐迷失自我,居功自傲。又通过招聘引入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公司的高管团队,完全听命于他。

蔡达标在公司的地位悄悄发生着变化,和潘宇海的矛盾开始显现。


2006年,36岁的蔡达标意气风发,酝酿着“真功夫”上市计划,开始与资本机构频繁接洽。

只是没想到,后院着火了。

起因是蔡达标这几年,陆续同多位女性产生婚外情,被潘敏峰发现后,不承认错误,还对潘敏峰拳打脚踢。和按摩女周女士不但没分手,还对其宠爱有加,送洋房、豪车,还送其去上学镀金。

35岁的潘敏峰彻底醒悟,决绝地提出离婚。

这恰恰遂了蔡达标的心愿。只是随着“真功夫”的壮大,两夫妻共同拥有的50%股权,待上市后,将具有丰沃的资本回报,蔡达标并不想分给妻子潘敏峰。

万花丛中过红杏沾满身的蔡达标,此时已经很懂女人心了。眼睛一转溜,向潘敏峰编出一番“鬼”话,说 “股权归我、孩子归你,我的股权将来由孩子继承,依旧有你的一半”,骗得了潘敏峰的同意。

2006年9月,二人签订了离婚协议,蔡达标个人持有“真功夫”50%的股权。

此时,蔡达标聘请的“法律专家”忙不迭地告知他,离婚协议一年内仍存在被撤销可能。随后,蔡以公开离婚消息会对子女成长、对真功夫上市造成不利影响为由,要求潘敏峰封锁离婚消息。

夫妻俩表面一团和气,瞒过了投资机构的考察。潘敏峰仍然与蔡家人一起生活,连同一屋檐下的蔡母也未觉察出一丝异样。真是影帝级别的演技啊。

2007年,真功夫引进风险投资,合并成立了“真功夫合资公司”,为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做准备。

两家入股的香港今日投资和中山联动,分别持有“真功夫”3%的股份,潘宇海、蔡达标分别持有真功夫41 .74%的股份。东莞双种子公司(潘、蔡各占50%股份)持有真功夫公司10 .52%的股份。

手握一半股权的蔡达标已不甘屈于潘宇海之下,他要推翻“潘家”,构建一个属于“蔡家”的“真功夫帝国”。

蔡达标以上市为名,借机进行 “去家族化”,逐渐将潘宇海的人马全部铲除。换个“马甲”,偷偷改由其两个妹妹及妹夫、弟弟分别掌控公司的采购、供应和财务大权。

蔡达标和潘敏峰的“离婚协议”签署一年后,表面一团和气的家族原貌被打破了,蔡母和孩子们都知道了二人离婚的事。

潘敏峰趁孩子们上学不在家时,让蔡母搬走了。蔡母舍不得两个孩子,对潘敏峰心生怨恨。

2008年,35岁的潘宇海终于等到“董事长5年换届”之约,这5年,董事长职务易主蔡达标,他过得非常憋屈。

然而,蔡达标为“毁约”早已设计好了一出“调虎离山”计。他联动已介入的投资机构从中进行了调解,由真功夫投资5000万,重新创建一个新品牌“哈大师”,由潘宇海任董事长。

然而,在首期投入1600万元,新项目建立了后勤基地和两家门店后,蔡达标就置董事会的决议于不顾,采取了“断粮”措施,“哈大师”半途夭折。

此时,潘宇海在真功夫已无实权,完全被架空。同期,潘宇海妻子窦效嫘的工资和社保,也被蔡达标停掉了。蔡达标还同时把已是前妻的潘敏峰的工资和社保也停掉了。尽管两人在真功夫均有任职。

一切骤然生变,潘家人意识到了蔡达标的阴谋,发出了义正言辞的抗议,一见面就争得面红耳赤,就差拳脚相向,两家内斗正式开始。

“真功夫”的拓展之路并未受此影响,2008年,开出了第300家直营店,完成全国性布局,成就了“中国第一中式快餐连锁”之名。

董事长蔡达标也以9亿身家荣登2008胡润餐饮富豪榜第4名,荣耀纷至沓来。

蔡达标17岁的女儿蔡慧婷非常享受“真功夫董事长之女”带来的光环,以引为傲。

自蔡母走后,蔡慧婷就和弟弟跟着妈妈生活在一起,潘敏峰经常在家给儿女讲述蔡达标背叛家庭的经过,以及带给她的伤害。渐渐地,蔡慧婷觉得在妈妈这里很压抑,便经常去找奶奶和爸爸。

蔡母也开始埋怨蔡达标把儿女的抚养权都给了潘敏峰,特别儿子还是蔡家的长子嫡孙,更是不舍。她酝酿着“抢”孙计划。

一日,蔡达标的大妹妹蔡春媚来到潘敏峰住处,接当时12岁的儿子到蔡家过暑假,潘敏峰同意了。以为只是住几天玩一下。哪知,儿子在蔡家一住就是一年,再也没有回到潘敏峰的住处。

期间,潘敏峰曾去学校接过儿子,但儿子一反常态,对她很冷漠,也不愿跟她回家。甚至责问潘敏峰:奶奶、爸爸、姑姑都说你骗公司的钱,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无论潘敏峰如何解释,儿子都不相信。潘敏峰深受打击,整日泪流满面,体重开始暴瘦,面容憔悴不堪。

不曾想,更大的打击汹涌而来。

2009年4月,一位被蔡达标包养的“情人”带着“私生子”,在广州闹市区公开求助。

这位“情人”就是跟了蔡达标14年之久的胡女士,原来,当年两人不仅没分手,胡女士还于2000年给蔡达标生了儿子“雄仔”。

胡女士当众指责蔡达标私生活混乱,“有很多女人”,蔡达标于2006年与自己分手后,对自己母子不闻不问,六年前送给她的车也要拿回去,现在靠做手工养活儿子。

胡女士提出要5000万抚养费,把蔡达标告上了法庭,蔡达标提出亲子鉴定。当胡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广州做亲子鉴定时,受到不明人士的骚扰,甚至人身受到攻击。一怒之下,在街头开起了“新闻发布会”。

一时间满城风雨。身处东莞的潘敏峰怒不可遏,不仅感情被愚弄,财产也受到了威胁。当初离婚时,想着蔡达标只有她的两个孩子,财产迟早也是归两个儿女的。要是早知道蔡达标还有“私生子”,离婚时怎会轻易妥协。

潘敏峰实在难咽这口气,辛苦创业攒下的财富,却让小三和私生子摘了果实,欲向蔡达标索回2006年离婚时的一半股份。

蔡达标一口拒绝潘敏峰的要求。

面对来势汹涌的胡女士,他也早有准备。最后,法院判了蔡达标支付每月2000元的抚养费。

为什么?因为抚养费是按照男方一般收入的20%到30%来计算,而不是按照他现有的资产来计算的。

蔡达标为躲情债也是绞尽脑汁了,这让我想起很多上市企业董事长拿低薪甚至1元薪资的巧合之处。

“私生子”事件,让蔡、潘两家彻底撕破脸,展开了一场家族“内斗”战。潘敏峰愤慨之下,将蔡达标诉至法庭,要求分割蔡达标持有的真功夫一半股权,或折价补偿其4.7亿元财产。

随后,潘宇海因财务账目异常,提出查看公司账目要求,但被独揽大权的蔡达标断然拒绝。潘宇海于是向天河区法院申请行使“股东知情权”,天河区法院查封了真功夫2007年至2008年间的部分账目。

蔡达标见势不妙,加快了真功夫内部去“潘”步伐。先是把潘宇海的门禁注销,不让其进入公司大门,随后,动用法律手段,准备以“妨碍公司经营”为由,起诉潘宇海和前妻潘敏峰。

这让潘家姐弟十分震惊,两家相斗进入白热化,针尖对锋芒。

2010年,真功夫爆发“排骨门”事件。由于蔡达标大妹蔡春媚等人在采购上的腐败,在供应商的进口排骨抽检存在质量问题时,并未停止供应商的继续供应,后由内部员工举报,经媒体报道,一时甚嚣尘上。“真功夫”陷入信誉危机。

就在蔡达标四处公关,极力化解之时,广州天河法院对于潘宇海“要求履行公司知情权”的诉讼作出判决,要求蔡达标将财务资料提供给潘宇海进行审计;蔡达标不服上诉,2010年8月,广州中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潘宇海得以如愿审计”真功夫“的台帐,随后,发现了蔡达标涉嫌侵占、挪用公司巨额资金的罪证。潘宇海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举报蔡达标涉嫌经济犯罪。

原来,在潘、蔡两家内斗中,蔡达标担心风投机构在开董事会时倒戈,影响“潘”家利益,于是决意对其进行收购,实现持股比例超过潘宇海的目的。蔡达标先是注册了个人独资公司“东莞赢天”,随后从“真功夫”挪出大笔资金,以1亿元收购了中山联动3%的股份。

不仅如此,蔡达标秘密制定系列“脱壳计划”,开始有计划的通过转移公司资产和关联交易方式,意欲将真功夫的品牌、资产、业务全部转移到自己独自控制的公司名下,将潘家人彻底踢出局。

蔡达标一连串密集的资金调拨和收购动作,本是为了增加对公司的控制,却因此触犯了法律,构成犯罪。


2011年,肥西老母鸡开到120家,束从轩就感到了瓶颈,很难再开下去了。就在这个时候,束从轩这个营销鬼才又开始摸索突破之路。

一向爱好学习的束从轩,了解到了特劳特公司的定位理论,觉得挺时髦。

于是,在2011年,束从轩拿出410多万元,请特劳特公司的团队进驻肥西老母鸡。

400百多万元,只换来特劳特公司一句话:要更换品牌。至于换成什么品牌,只给了一个大方向,剩下的事,就是束从轩自己的事了。“肥西老母鸡”这个品牌,束从轩苦心经营了8年,刚刚成为了驰名品牌,说要放弃,谈何容易。“肥西老母鸡”仅限于在合肥知名,走出安徽,就没有人认了,而且这个名字很难记,容易被叫成“肥母鸡”。

束从轩展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放弃这个品牌,选择了一个更加亲切、更容易记住的“老乡鸡”。虽然对原来的品牌充满感情,但束从轩算了一笔账,要把“肥西老母鸡”推向全国,可能要花30亿的营销成本;但如果使用“老乡鸡”,可能只要10亿就行了。

更换品牌和装修风格,最大的阻力来自内部,来自那些店长。为了制造巨大的轰动,束从轩非常有魄力,不是一家一家慢慢更换,而是短时间内快速切换。

一夜之间,肥西老母鸡变成了老乡鸡,瞬间就在坊间引起了热议,媒体纷纷跟进。

一篇《合肥再无老母鸡》登上新闻头版,有人甚至认为束从轩破产倒闭了,但这些争议并非坏事,让老乡鸡的知名度迅速打开。那一年,老乡鸡改名装修升级总共花费了2000万元,但第二年利润就翻了2.5倍,很快就赚回来了。就这样,老乡鸡走出安徽,开始了全国扩张之路。

不同一些餐饮品牌走加盟路线,圈钱收加盟费,老乡鸡所有的店都是直营店。

束从轩认为直营店可以更好把控品质,而加盟店是要赚快钱,要迅速盈利,品质不是加盟商最看重的。



2011年,广州天河司法机关对蔡达标立案侦查。3月17日,真功夫办公大楼内,多名涉案高管被当场带走审查,41岁的蔡达标闻讯,连夜潜逃。

当天,蔡达标20岁的女儿蔡慧婷也被推向前台,她站在父亲这边,在微博上“求救”, 称蔡达标“身临种种危险” ,并谴责舅舅潘宇海逼人太甚。

随后,又在微博中公开求和,希望家人能和平相处,“你们也是我家人!大家一家人,何必自相残杀呢?!”

这成为当天浏览量最高的微博,真功夫“内斗”一事暴露得连块遮羞布都没有了,只剩下赤裸裸不可告人的一系列“阴谋”。

同年4月,蔡达标被公安机关在厦门抓获。

2012年9月20日,蔡达标在看守羁押近一年半后,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42岁的他身穿黄色囚服,被押入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刑事法庭受审,那被二奶三奶滋养得发福的身材,在监狱深造之下,又恢复了不少。

2013年12月,蔡达标一案在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迎来了一审判决。法院认定蔡达标犯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0万元。

“真功夫”回归“潘家”,潘宇海任董事长, 22岁蔡慧亭不再拥有“真功夫董事长之女”的光环,与母亲及潘家众亲产生了严重的隔阂。在得知蔡达标的股权将进行拍卖处理,于街头进行抗议。

17岁的儿子则沉默面对两家的“内斗事件”。

潘宇海接管真功夫后,将风雨飘摇的真功夫一步步带出了绝境。截止2014年3月,真功夫门店数量达到570家,遍布全国近40个城市,共有员工近20000名,其规模持续领跑中式快餐行业。

“真功夫”的上市计划却因为这一场汹涌澎湃的“内斗”大战被耽搁,错过黄金窗口期,上市也遥遥无期。原本5年开出700家店的计划也无疾而终,企业的市值由30亿降到了16亿。

而15年前因不愿花钱购买“李小龙形象”所埋下的隐患,也随即遇上了诉讼纠纷。


2018年,束从轩开始借助资本的力量,拿到了加华伟业的首轮2亿元融资。那一年,武汉永和创始人因年龄原因,萌生了退意,束从轩一举将其收购。老乡鸡的年营业额,也达到了30亿元;不到7年时间,实现了1亿元到30亿元的增长。

那一年,老乡鸡在《中国快餐企业70强榜单》中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别是肯德基、麦当劳和汉堡王。真功夫,还比老乡鸡低一个名次。


2019年12月25日,李小龙女儿李香凝将“真功夫”告上了法庭。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并赔偿经济损失2.1亿元和维权开支8.8万元。

李香凝称“真功夫”的商标已经侵犯了李小龙的肖像权。这些酷似李小龙形象的图标,真功夫已沿用长达15年。

12月26日,真功夫发表声明,准备积极应诉。


2020年疫情突袭,给所有的餐饮企业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少餐饮企业发布降薪、减员的公告,以求生存。束从轩反其道而行之,发布了一个视频,手撕员工联名签名降薪的信。

束从轩在视频中说我觉得这个是你们糊涂,感谢你们的大爱,哪怕是卖房子、卖车子,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地确认你们有饭吃、有班上。

这一句话,就博得了无数网友的好感,视频也引起了刷屏。网友们纷纷为这个良心老板点赞的同时,束从轩也是一个子也不花,创造了几个亿的广告宣传效果。

还有200元预算的战略发布会,请岳云鹏做形象代言人,无不体现了束从轩的精明的营销能力。


2021年1月1日,老乡鸡深圳店正式开业。

截止目前,老乡鸡开了1000多家店了。

面对危机,“真功夫”家族只剩下“潘家”之力,曾经两家人携手创业、同舟共济的“双种子”初心已不复存在。如今的中国餐饮排行榜中,头把交椅也变成了老乡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肥西   老乡   虎门   功夫   麦当劳   合肥   东莞   快餐   董事长   种子   家人   女士   儿子   家族   品牌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