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徐志摩的表弟,琼瑶的远房亲戚,马云是他亿万粉丝之一

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1924年,著名诗人徐志摩27岁了。

这一年,他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这一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他任翻译。

还是这一年,徐志摩的表弟金庸出生了,他从小就喜欢看书,后来写了15部武侠小说,成为著名小说家。

几十年以后,金庸的一位粉丝出生了,他就是徐公子。

今天就来聊聊金庸传奇的一生。

他是徐志摩的表弟,琼瑶的远房亲戚,马云是他亿万粉丝之一

查家是海宁当地百年名门望族,富甲一方,查良镛出生的时候,家里仍有良田千亩,钱庄几座。查良镛就像贾宝玉一样,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大人们叫他宜官,仆人们叫他少爷。

查家藏书万册,可说是当地最大的私人图书馆,书香世家,耳濡目染,查良镛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他在8岁的时候,就读了顾明道写的武侠小说《荒江女侠》,深为喜欢,从此就到处找杂书来读。

虽然是富N代,但查良镛从小就对家里的仆人充满了感情。

他家里有个长工,名叫和生,从小残废,是个驼子。有一次,和生病得很厉害,他便拿了些点心给和生吃,和生便跟他讲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故事。他听了很受震动。多年以后,他以和生为原型,写了武侠小说《连城诀》。

他有一个侍女,名叫月云,是穷苦人家抵押给查家的。有一次,月云不小心弄破了小瓷鹅,害怕得双腿发抖。他安慰月云说:“没事的,没事的,小瓷鹅不是你弄坏的……”1999年底,他写了一篇散文《月云》。

他的童年生活,给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和灵感。

1937年11月,海宁被日本鬼子占领,查家开始了流亡的生活。在流亡的过程中,母亲去世了。查良镛那时读初中了,随着学校到处迁移,在硝烟战火中颠沛流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他渐渐有了家国情怀,立志长大之后去报效国家。

然而,做什么才能报效国家呢?

查良镛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做一名外交官!

如果能成为一名外交官,就能站在国际舞台上,为贫弱的中国发声,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帮助中国战胜敌人,建立一个伟大的新中国。

更何况,查家百年望族,若自己能成为一名外交官,身份地位,何等尊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不致辱没先人。

查良镛一想起这个梦想,便激动不已。

高考前填报志愿,查良镛的第一志愿便是西南联大外文系。但西南联大远在昆明,他当时身在重庆,路太远,再加上也没有钱,只好选择了重庆本地免交学费的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

1944年11月的一天,查良镛看到一群打着爱国旗号有国民党背景的学生在欺辱其他学生,他胸中一股侠义之气发作了,便上前去打抱不平。此事闹到了学校,可学校领导根本不处罚那些人。他愤愤不平,一再质问领导。领导索性把查良镛给开除了。

就这样,查良镛的外交官的梦想,在那一瞬间,破灭了。

他很气愤,也很无奈,一下子感觉前途迷茫,不知所措。

好在他有一个表兄,名叫蒋复璁,时任中央图书馆馆长。在表兄的介绍下,他进了图书馆做了一名管理员。

当了管理员的查良镛如鱼得水,每天工作完之后,就是埋头苦读。

他最喜欢读的杂志,是《时与潮》。有一天,他忽然想到:我能不能也办一本杂志呢?

越想越激动,于是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太平洋杂志》。在这本杂志上,他写了他第一篇小说《如花年华》。杂志一经出版,便销售了3000册,大获成功。只可惜,第二期便因经费问题停办。

多年以后,查良镛在香港创办了《明报》,便是重拾办报梦想。

1947年10月底,查良镛进入《大公报》,成为一名编辑。

《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因感时局艰难,决定在香港另立分社,需派遣编辑前往香港。报馆原本派遣的是张契尼编辑,适逢张编辑妻子生产在即,无法离开,报馆便临时派了查良镛。

查良镛慨然领命,坐上飞机,独身前往香港。

对他当时来说,这只不过是接受报馆正常的工作安排。可是,对他整个的一生来说,香港之行,却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他完全料想不到,在香港,他会在著说、创业两件事上,都做出伟大的成就来。

查良镛为《大公报》写了很多针对时局的文章,反对内战,支持统一。这些文章被翻译成了日文,传到了日本,身在日本的梅汝璈极为欣赏这些文章。他回国途径香港时,特地赶到《大公报》拜访了查良镛,两人相谈甚欢。

梅汝璈成为了新中国的外交官。新中国非常缺乏外交人才,梅汝璈想起了查良镛,给他发了一份电报,邀请他北上协助自己参与外交事务。

查良镛接到电报,大喜过望。

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报效祖国。

而残酷的现实,让他的梦想一度破灭。他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只能认命。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再去做那个虚无缥缈的外交梦了,安心于做一名普通的编辑。

而此时,手握这份邀请电报,他激动了。

少年时代的那个梦想,终于又回来了。

“查良镛,你还记得那个梦想吗?”

“记得!”

“现在给到你这样一个圆梦的机会,你会把握它吗?”

“我愿为此放弃一切!”

25岁的查良镛辞去了《大公报》职位,准备动身去北京。他的太太杜冶芬女士却坚决反对他去。他与太太平常的关系本来就不是很好,早已有离婚的打算。现在,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便跟太太离了婚,毅然北上。

——此一去,我查良镛必将为中国的外交事业,献出我的一生!

到了北京之后,梅汝璈便带查良镛去外交部拜见了周恩来总理的秘书乔冠华。

查良镛与乔冠华是老相识了。

1946年,乔冠华就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社长。新中国成立后,《大公报》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共产党。因此,乔冠华每周都到《大公报》来开座谈会,查良镛与乔冠华相识之后,意气相投。

有了跟乔冠华的这层关系,查良镛对进入外交部自然更有信心了。

但事实却没有想像中的那么乐观。

乔冠华坦诚相告,你在国民党受过教育,又是地主出身,恐怕很难被吸纳。

乔冠华也深感查良镛是一个人才,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便出主意让他去中国人民大学接受训练,训练中间视其表现决定是否吸收入党,然后才决定是否进入外交部。

这个果然很复杂。但查良镛为了当外交官,心想受训就受训吧,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说:“我愿接受培训,请组织上考察我。”

乔冠华便给查良镛安排好了入读人民大学的手续。

按照规定,每个入学的人,都要先写一个自传。

就在这一瞬间,敏锐的查良镛突然就强烈地意识到:即使受训了,我也根本不可能进外交部。

多年后,当回忆到这一段经历的时候,查良镛说:“我愈想愈不对劲,对进入外交部工作的事不感乐观。自己的思想行为都是香港式的。对共产党也不了解,所以未必可以入党。而且,一个党外人士肯定不会受到重视,恐怕很难有机会作出贡献……”

他做事极其果断,很多事情想到了,马上就去做。几年前,他一有办杂志的想法,立刻付诸行动。前段时间,他收到梅汝璈的邀请,马上辞职,毅然北上。而现在,当他意识到他根本没有机会进外交部,待在这里也不过徒自浪费时间,便立刻做出了决定:回香港。

不玩了。

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也没错。正是这样坚决果断的性格,成就了他香港一代传媒大亨的地位。试想:在艰难创业的过程中,多少大事都需要他不容多所思考,必须立刻做出决定,很多果断的决策,都决定着明报的生死存亡。

走吧,查良镛,命运注定你要在另外两个舞台上,成就你传奇般的人生。

查良镛再次回到了《大公报》,好马吃了回头草,而旧草坪也给了他一次回头的机会。

外交梦想的彻底破灭,让他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他决定,从此以后,不再去做那个不切实际的梦。

他一门心思,认认真真地做着他的小编辑的工作。

继续沉淀吧,查良镛,所有的伟大,都是从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开始的。

总有一天,你前面所有的沉淀,都会在那一刻爆发出来,火树银花,照亮整个天空。

不久之后,查良镛被调入《大公报》旗下的《新晚报》做副刊编辑。

被调入《新晚报》的,还有一个同事,他的名字叫陈文统。

你可能对陈文统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我说出他另外一个名字来,你就会心神大震:原来是他。

陈文统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梁羽生。

梁羽生只不过是陈文统后来写武侠小说的笔名而已,现在,他仍然叫陈文统。

查良镛和陈文统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阅读武侠小说。他们时常在一块谈论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白羽的《十二金钱镖》。那时,他们都没有想到,写作武侠小说会让他们名扬天下。

改变命运的那一刻,终于来了。

1954年1月17日,香港太极拳掌门吴公仪和白鹤拳师傅陈克夫相约在澳门决斗。香港数万民众纷纷涌向澳门观战。原本以为是一场势均力敌、你来我往的精彩拉锯战,谁知2分钟就结束了,比武被判“双方不胜、不和、不负”,令人大失所望。

但是,这场糟糕的比赛,却给了《新晚报》总编罗孚一个灵感。他深知陈文统平常喜欢阅读、谈论武侠小说,便力邀陈文统写一部武侠小说,在《新晚报》连载。陈文统推辞不过,只好答应。

大才陈文统,只构思了一天,便着手写作《龙虎斗京华》,以“梁羽生”的笔名,在《新晚报》连载,每日一篇。

《龙虎斗京华》跟旧式的武侠小说不同,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西方的写作技巧相结合,形成了新派武侠小说风格。小说一举成名,《新晚报》一时洛阳纸贵。

查良镛跟所有读者一样,也是如痴如醉地阅读着同事梁羽生的这部小说。但是,他并没有想过也跟着写武侠小说。

梁羽生声名鹊起,同时在几家报纸上连载不同的武侠小说,忙不过来。这时,上司罗孚又想到了另一个武侠小说爱好者查良镛,文笔也相当了得,便力邀查良镛也写一部武侠小说。

梁羽生和查良镛,此生都感激罗孚,没有罗孚的力邀,哪有两位文学巨匠的诞生!

查良镛一口答应,然后就去构思。

写啥素材呢?

他想起了在家乡海宁流传已久的一个故事:康熙的四皇子胤禛与朝中大臣陈元龙私交甚好,可巧胤禛的福晋和陈元龙的夫人同时怀孕、同时生产,只不过胤禛福晋生的是一个女儿,而陈元龙夫人生的是个儿子。胤禛为了争夺皇储,便与陈元龙调换了儿女。被抱入宫的小陈元龙,后来登基为帝,便是以后的乾隆。

这个故事就是所谓的“民间文学”,很明显属于扯淡性质的,但却为海宁人民津津乐道,流传了上百年。查良镛从小就听过很多遍。大凡作家第一部小说,都会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里寻找素材。查良镛构思小说,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家乡的这个民间故事。

查良镛奋笔疾书,于是,《书剑恩仇录》横空出世。他把名字里的“镛”拆开,取“金庸”为笔名。

金庸,一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就此诞生了。

真正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宗师地位的,毫无疑问,是创作于1957-1959年的《射雕英雄传》。

此后,金庸才思如涌,再接再厉,又相继写出了《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堪称史诗级的武侠巨著。

多年以后,金庸把他自己写的14部武侠小说,写成一个对联,那就是妇孺皆知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记得我是在念高二的时候,开始接触金庸的武侠小说的。那时,上学路上便有一户人家,专门出租武侠小说,3毛钱一本,押金10块钱。我租的第一本,便是《鹿鼎记》,5册。没日没夜地读完之后,还回去,几天的时间里,脑海里总是有一个嬉皮笑脸的韦小宝在乱动。我觉得看了一遍不过瘾,过了几天,又去把那套书租来看了一遍。

自此,我便迷上了金庸。我把金庸15部武侠小说全部租来看过了,逢人便讲金庸。

后来,又觉得租书不过瘾,念大学前,我从邵阳市区资水河畔的盗版书摊上买了一套金庸全集,视若珍宝。后来考上了大学,把金庸全集带到了学校,结果被同学们一抢而空,一本都没有收回来。再后来,就到了深圳,我从当当网上买了一套正版的金庸全集,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那是世纪新修版,也就是金庸从1999年起的第二次全面修改的版本。

粗略算一算,20年来,金庸的6个大部头,每部最少阅读了10次以上,其他每部最少也阅读了5次以上。

曾经有人出了一道题,问:如果把你发配到一个荒岛(当然吃喝还是有的),只允许你带一样东西,你会带什么?

我的回答毫不犹豫:带一套金庸全集。

即使已经看了很多遍了,但是,我仍然要带的是金庸全集。

没有任何作品能取代金庸全集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我相信,千千万万的金粉,跟我是一样的。

金庸,你用你的伟大的作品,征服了一个时代。

梁羽生与金庸,这两位年纪一样大小、为《新晚报》的同事、又都是新派武侠小说巨匠的人,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梁羽生自从1954年开始写《龙虎斗京华》,一生写了30多部武侠小说。如果说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的话,那就是专注写武侠小说。

而金庸,却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也更为精彩的人生道路。他在写小说的同时,还创办了香港最大的传媒公司:明报集团,并成功上市。

左手写小说,右手办报,左右互搏,功力倍增,在下实在是佩服啊佩服。

1959年5月,也就是在金庸35岁这一年,他正式开始了创业——创办《明报》。

为什么要自己办报呢?起源于他的高中同学沈宝新的一个建议。时任嘉华印刷厂经理的沈宝新,对金庸说,与其写小说找报纸连载,不如自己办刊,印刷发行,赚的钱更多。

金庸一听,这事儿靠谱,说不定又能创出一番新的事业来,于是,便与沈宝新共同出资成立了明报。金庸出资8万元,占80%的股份,任总经理、总编辑兼社长。

此时的金庸,想起了多年前他在重庆办的那份《太平洋杂志》,只因经费不足,第二期便停刊了,现在想来,殊为可惜。

——这一次,我不会再让明报停刊,它将是我一生的事业,我必将为之奋斗到底!

从此以后,金庸每天把写的武侠小说,放在明报上连载。而创业初期的明报,正因为有了金庸小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明报慢慢地壮大了。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他的高中同学兼合伙人沈宝新,无论多么艰难,都始终与他在一起,不离不弃。当代互联网企业里出现的那些兄弟撕逼大战,却很少在金庸和沈宝新之间出现。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另外一个坚定地站在金庸身后支持他创业的,是他的太太朱玫。

金庸与朱玫相识于《大公报》,他们是同事,当时的朱玫是《大公报》的记者。日久生情,两人慢慢地走到了一起。1956年5月1日,两人喜缔良缘。

明报创业之初,万事艰难,正好朱玫怀孕了。为了支持金庸创业,朱玫挺着大肚子到处采写新闻。

后来,大儿子查传侠(这个名字取得好)出生了。朱玫一方面要照顾儿子,一方面又要辛苦地跑新闻,很是辛苦。但是她又感觉很幸福,因为生活真的很有奔头。后来,朱玫又诞下一子二女。

金庸每天都在报馆忙到深夜。每天晚上,朱玫安顿好孩子之后,便把热气腾腾的饭菜装在保温盒里,乘坐两个小时的渡轮,去为金庸送饭。金庸吃完之后,两人相视一笑。接下来,金庸继续忙碌。直到深夜,工作忙完,夫妻二人手挽手赶赴最后一班渡轮,回到家休息。

日复一日,这样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过了很多年。

直到1976年,一个悲剧的发生,让这个原本美好的家庭,四分五裂。

1976年10月,金庸的长子查传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殉情自杀,年仅17岁。

金庸与朱玫夫妇瞬间崩溃了。

无论事业取得多大的成功,无论积累了多少的财富,这一切在失去儿子的面前,都不值一提。

朱玫性格原本就偏执,受到失子打击后,更是与金庸吵闹不休。

金庸心神俱疲。

然后,52岁的金庸遇到了23岁的林乐怡。

他从林乐怡那里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接下来,一对曾经患难与共的夫妻,就此分开,永远分开。

他们的婚姻,永远停留在了20年。

朱玫是一个悲剧人物。这个悲剧不仅仅是患难与共20年的丈夫抛弃了她,更重要的是,其实,她只是另一个女子的替代品。

如果说那个女子是一只美丽骄傲的凤凰,那么,朱玫,只不过是一只平凡的小鸟。

那个女子,便是金庸内心牵挂了半生的夏梦。

夏梦,原名杨濛,1933年生于上海一个文艺世家,1947年随父母到了香港。

1951年,18岁的夏梦出演了电影《禁婚记》,一举成名。

18岁的夏梦,18岁的白月光,成了金庸心中的梦,心中的光。

她被誉为当代的西施。

金庸说:“西施有多美,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算得上是名不虚传。”

为了追求夏梦,1957年,金庸竟然辞去了《大公报》的工作,跳槽到夏梦所在的长城影视,成为了一名编剧。而在那个时候,金庸已经结婚了。

编剧很难有机会跟夏梦有接触。为了接近夏梦,他极力争取当导演,因为只有导演才有更多的机会与演员亲密接触。他执导了由自己编剧的电影《王老虎抢亲》。而女主角,正是夏梦。如此一来,两人每天在片场可以见面。

终于有一天,金庸向夏梦发出了约会的请求。在一个咖啡馆,夏梦如约而来。金庸鼓足勇气,向夏梦表达了爱慕之情。

可惜的是,夏梦已于1955年结婚,她深爱着她的丈夫林葆诚,不可能离开他。但她对金庸这样一个名满香江的大才子也很是欣赏,只是幽幽地说了一句:“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去你个来生来世,我只要今生今世。

可是,夏梦还是如梦一般地飘走了。

金庸伤心欲绝,梦已碎,只能选择离开。

有些爱情,一眼万年,两三天的相处,可以抵得上别人的二十年。

有了那么一个下午,那么一个浪漫的下午,那么短短的几个小时,此生足矣。

1998年,朱玫寂寞地死在香港一家医院,卒年63岁。自从与金庸离婚后,她没有再婚,一个人孤独地过了22年。这22年孤苦的生活是如何捱过来的,没有人知道。

多年以后,金庸感叹地说:“我对不起朱玫,如果可以补救的话,我希望能对亲人好一点……”

2016年10月30日,夏梦在香港一家医院,安静地去世,卒年83岁。

她真的是美丽、优雅了一辈子。

同在香港的92岁的金庸,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手中拿着一份报纸,久久不语,嘴角微微地颤动着。

这么几十年来,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他的思绪,回到了60年前……

在旧版的《天龙八部》里,段誉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追到了貌美如仙的王语嫣,而其实王语嫣从来就没有爱过段誉。但是,金庸还是让段誉得到了王语嫣。

王语嫣就是现实中的夏梦。

《天龙八部》初稿完成于1966年。30多年后,在世纪新修版里,金庸改动了《天龙八部》的结局:王语嫣终究离开了段誉,回到了慕容复身边。王语嫣内心深深爱着的人,不是段誉,而是慕容复。

很多事强求不来的。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这就是命运。

金庸在他80多岁的时候,历经世间沧海桑田,阅尽人间爱恨情仇,终于深深地明白:夏梦从来都不是属于自己的。

从前不是,现在不是,以后也不是。来生……但愿吧。

放手吧!

让王语嫣回到慕容复身边。

让夏梦回到林葆诚身边。

1972年,金庸写完了《鹿鼎记》,从此不再写作新的武侠小说。《鹿鼎记》最终也成为了中华武侠小说史上的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而在写作《鹿鼎记》的同时,从1970年3月起,为了让自己的小说更完美,金庸花了10年时间,把15部小说修改了一遍。

相对于旧版,70年代修改的这一版,称之为新版。大陆读者普遍看到的也是这一版。而我最钟情的,也是这一版。

1981年7月18日,就在修改完全部小说一年多之后,在时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承志的陪同下,金庸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了邓小平。

这是他自1950年后,31年来第一次来到北京。

上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他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外交官。当时,北京拒绝了他。他凄然南归。

而这次来北京,他是全世界华人里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巨匠,香港最大的传媒明报集团董事局主席。邓小平也是他的粉丝。

邓小平接见金庸的消息,经过新闻联播和全国几百家媒体的报道,轰动全国。

接下来,金庸携带夫人林乐怡,回到了阔别33年的故乡,浙江海宁。在家乡,他见到了他的兄弟,姐妹,朋友,乡亲。

只是,父亲、母亲已经见不到了。

长工和生见不到了。

侍女月云见不到了。

在那一刻,宜官查良镛热泪盈眶。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出走半生,归来,还是不是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外交部   海宁   报馆   远房亲戚   大公报   外交官   香港   表弟   外交   武侠小说   全集   多年   粉丝   编辑   梦想   杂志   工作   小说   徐志   马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