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害人精”,还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学会正确的吃法很重要

味精,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调料,一般老人炒菜比较喜欢放。关于多吃味精不好的传言,时常会在我们耳边发生,但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认为味精本来就是一个调味品,只是在炒菜的时候少放入一些增加口感而已。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味精。

味精,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一种增香提鲜调味品,易溶于水,含有味精的水有着浓厚的鲜味,如果与食盐同时存在时其鲜味更浓。化学式为C5H8O4NNa,摩尔质量169.111g/mol,熔点为232℃,白色晶状,一般对肉类的增鲜效果最佳,常用于汤料和肉制品中,对人体的直接营养价值比较小。

味精是“害人精”,还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学会正确的吃法很重要

过量吃味精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味精吃得过多,容易使人产生口渴感,主要因为味精中含有钠离子,钠离子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常吃味精容易使人血压升高,血压一旦升高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有肾病的患者尽量不吃味精。

其次,如果味精摄入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很容易导致机体内谷氨酸含量增高,会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吸收,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锌是婴幼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因此,哺乳期的母亲和婴幼儿要远离味精。

最后,哮喘患者不能吃味精,一旦哮喘患者摄入味精,很容易造成四肢无力、头晕头痛,易导致哮喘病情复发或加重,严重时还容易导致支气管痉挛。

味精是“害人精”,还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学会正确的吃法很重要

长期过量吃味精是有危害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少吃、会吃,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毕竟只是一种调味品,有些菜品可以不放,有些菜品放入一点,不仅可以增加口感,还可以增强食欲,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正确的吃味精呢?

1、炒肉制品不放味精

因为肉类一般都会含有谷氨酸,肉类食品在烹饪时放入少量食盐时,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一些其它的带鲜味的食品也没有必要放味精,如:鸡蛋、茭白、海鲜等;

2、放醋时不放味精

醋一般比较酸,味道明显,炒菜放醋时就不要放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很不容易被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很不易味精的融化,因此在做糖醋里脊和醋溜白菜等食物时不要放入味精;

味精是“害人精”,还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学会正确的吃法很重要

3、凉拌菜不放味精

上边讲到,味精的熔点是232度,因此只有在80-100度时,才能充分发挥味精的提鲜作用,凉菜普遍温度较低,即使放入味精也无法起到增鲜的作用。如果凉菜中非要加入味精,可以提前用热水将味精融化,再倒入凉菜中;

4、调馅料时不宜放味精

说到馅料,最常见的就是饺子馅,很多人都会在拌料时放入味精,因为饺子经常会油炸、蒸煮吃,味精在超过100度时,就不会失去原有味道,因此即使在炒菜时,也要在关火后,放入味精,翻炒均匀在出锅;

味精是“害人精”,还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学会正确的吃法很重要

5、味精用咸不用甜

味精只有在适当的钠离子环境下,其鲜味才会更突出,因此,味精只有在做咸菜时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但是如果在甜味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鲜,还可以抑制原有的甜味。

结语:俗话说凡事都需要有度,要适可而止,对于味精大家也不用完全抵制,炒菜能放入味精时,可以适量的少放一点,可以提高我们的食欲,牢记以上5点,尤其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否则经常过量食用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味精   害人精   谷氨酸   鲜味   熔点   凉菜   肉制品   食盐   吃法   炒菜   肉类   调味品   哮喘   离子   血压   放入   患者   正确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