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成绩好,一定要避开这两大误区

常常在周边听到家长说,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学习,为什么我的孩子看上去那么努力,却还是没有任何的进步?


可能我们看到的不是,真实孩子学习行为的表象,而是不明白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想要孩子成绩好,一定要避开这两大误区



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在认知领域,被广泛讨论的学习“三区理论”,该理论的倡导者是美国密歇根商学院教授“诺尔.迪奇”,他也是世界知名的领导力变革专家,和“有效教学循环”理念的实践者。


迪奇教授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分成了一环一套的三个圆形区域,他们分别象征着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注意,“舒适区”和“恐慌区”,这两个区域正是我要向大家主要说得警惕的地方,为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最内层的是“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孩子针对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展开练习。


想要孩子成绩好,一定要避开这两大误区


很多孩子看似一直在勤奋地不停刷题,其实不过是待在舒适区里,一直反复地刷自己已经完全掌握的题目,这种学习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提分,但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就像打游戏一样,如果一个游戏没有层层通关、不需要时时升级,那孩子肯定立马没有了继续玩儿下去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看上去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不见提高。


因为他们一直待在舒适区,久而久之,孩子的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只要父母稍微不注意,他们就会,遏制不住地去寻找学习以外的刺激!


想要孩子成绩好,一定要避开这两大误区

最外层是“恐慌区”,里面代表孩子暂时无法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超出孩子能力或理解里的内容。


然而,许多父母为了追求高分,误以为补习的题目越难,孩子的获益就越大,于是经常让孩子去做一些特别难,甚至超纲的题目,或者去上一些超出孩子现阶段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的课程。


毫无疑问,这就是把孩子亲手推进了恐慌区,这比让孩子待在舒适区更可怕。


由于内容超纲,孩子容易屡试屡败,并产生一种严重的挫败感,觉得自己花再多的力气,学习成绩也不会变好,这样长久下去,孩子不但容易厌学,还可能自暴自弃,形成固定型的思维模式。


想要孩子成绩好,一定要避开这两大误区


那哪个区域才能让孩子学习最有效呢?毋庸置疑是“学习区”,迪奇教授称之为“学习区”,只有孩子身处在这个区域,他们才肯、 能实现真正有效地学习,并获得持续的进步,开展“针对性的练习”。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有一个疑问,什么是“针对性的练习?”。


这个,针对性的练习就是我主要,要跟你说的另外一个“刻意练习”,这个刻意练习就是整合“舒适区”和“恐慌区”,将这两个区,变换成“学习区”的一种针对性的练习方式。


注意,这里的刻意练习并不是说“刻意地练习”,而是练习一些你还未完全巩固的知识,但你有能力去完成的知识。


想要孩子成绩好,一定要避开这两大误区

就像是一种搬运模式,将一些你能听懂,但是不完全掌握的东西,通过刻意练习变成自己完全理解的东西,具体做,我已经总结归纳在了“刻意练习”学习法中,如果你需要,希望能帮到你的孩子,请直接私信我“1”,我将免费为你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密歇根   诺尔   孩子   厌学   美文   针对性   恐慌   认知   误区   题目   舒适   教授   技能   父母   成绩   区域   努力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