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机大战时代:这个时代一点都不残酷,只是对你残酷而已

​ 这是峯大明白的第24篇文章

在《临死的人五个最大遗憾》这本书里,一位护士记录了两千人临终前最大的遗憾,没有一个人的遗憾是“我还想工作再努力一点”,或者“我还想多赚点钱”。

他们最遗憾的事情是:“多和我爱的人在一起”、“更快乐的过这一生”、“不要那么拼命工作”、“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的期许活”、“更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AI时代的到来,将会彻底颠覆工作伦理,让每个人都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自由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前几天的写作课很有趣,那天晚上刚要准备休息,突然写作群里有位伙伴发了一个图片,并附上几个字--我把这个图片扔在群里会不会挨骂,我要来砸场子了。

AI人机大战时代:这个时代一点都不残酷,只是对你残酷而已

她说:“以后有AI做新媒体写作,小编岂不是要失业?我担心自己苦苦练了10年的写作副业,等2030年,垮一下,又失业了,那我40多岁了,还学点啥呀。”

恰巧,不久之前我就研读过很多篇关于AI能整合、排列、高效的运用算法进行简单写作的文章,尤其是大家看到的新闻类文章或者文案,基本都是AI完成的。

AI人机大战时代:这个时代一点都不残酷,只是对你残酷而已

当时很认真的把自己了解的分享给她,让她重新拾起新媒体写作的勇气。如果反过来看,时代混你的时候,早就提交好了声明书。

而且混沌大学曾经发布过未来的AI发展研究报告:AI 时代的到来,50%的人类工作将会被彻底颠覆。

其实,这个时代一点都不残酷,只是对你残酷而已。

很多80后,90后都进入了自我焦虑的状态,其中让我不明白的是,很多人开始不淡定了,坐不住了,整天胡思乱想,担心这担心那,甚至思考能力完全被AI这个新奇玩意泯灭掉,工作陷入焦虑,就等待着被淘汰。

那些曾经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未来职业,将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那未来的我们如何应对这场人机大战呢?

今天想来跟大家聊聊。

01:AI时代将会带给人类那些风险

人工智能将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将我们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它也是一种颠覆性技术,势必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风险。

李开复博士认为未来AI将会给人类带来这几方面的风险:

AI人机大战时代:这个时代一点都不残酷,只是对你残酷而已

01:工作岗位--将近50%的人类工作将会在15年内被AI取代。

我们将会面临4-8亿劳动力的再培训问题,以及需要应对失业带来的“意义丧失”问题。

包括股票和债券交易员、银行出纳、电话销售、重复性工作的服务员、建筑工人、司机、快递等。

02:安全--AI是算法程序,算法程序可能被黑客入侵。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所有汽车都是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一旦被黑客入侵,将会使所有汽车变成恐怖武器。

03:隐私--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并防止过度商业化。Facebook的隐私泄露事件,让我们看到隐私泄露带来的可怕后果。

AI时代,这种现象会加重,需考虑多方共赢的渠道。

04:贫富差距--AI产业会造成“赢者通吃”现象,加剧富人和穷人之间已有的巨大财富差距。

05:人工智能偏见--人工智能给出的观点源于初始大数据。如何避免数据的偏见导致的潜在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06:数据垄断--当一个公司拥有天量数据的时候,它的产品是其它公司都无法超越的,就会产生严重垄断问题。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未来和你竞争的不止你的对手,还有AI,甚至可能抢占你的饭碗。

02:与人类相比,AI智商偏科,情商为零

如今,各个行业都在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少人相信,人工智能未来将颠覆所有行业。

不过,人工智能专家王维嘉在论坛上说: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智商偏科,情商为零,这决定了它只适合在部分行业应用,在有些领域可能难以替代人类。

有温度的服务--机器无法取代,为什么死循环、重复性工作的服务员会被取代,有人会说,那“海底捞”那么多服务员岂不是都要失业?不会,因为海底捞的服务是有温度的,机器无法取代。

例如在餐厅用餐,服务生把精致的佳肴端到面前,让人感觉是种享受,这种手工、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机器很难取代。

另外,譬如中国有种新的职业--叠衣师,工作内容是换季时到家中帮你把冬天的衣服叠起来,再把春天的衣服挂起来,让衣橱变得很漂亮,这是提供一种美感,

这种新的服务业每天都在产生。

AI人机大战时代:这个时代一点都不残酷,只是对你残酷而已

为了确保我们的职业生涯不会因人工智能取代,你要了解在未来哪些工作是AI无法替代的。

相比AI,人类的优势在于创造力和同情心,人类可以从事更多有创造力的职业和岗位。在李开复博士看来,以下工作是AI难以取代的工作类型:

创意型工作,例如医学研究员、人工智能科学家、作家、公关专家、企业家等。AI不能提出新的概念、理论、创意、这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复杂性/战略性工作,例如首席执行官、谈判专家、并购专家等。这些需要了解多个领域并进行战略决策的工作,AI很难做到。

灵敏性工作,例如口腔外科医生、飞机机械师、脊椎按摩师等,因为机器和机械学方面取得进展,比AI软件慢的多。

需适应全新、未知的各类环境工作,例如地质调查、集会后的清洁工作。机器在特定环境,如装配线中运用良好,但不易适应新环境,如每天在不同的房间工作。

同理心/人性化工作,例如社工、特殊教师、婚姻顾问等。AI没有人类感情和同理心,无法从事带有很强关怀性的工作。

03:迎战AI,这些核心能力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01:快速学习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以及迎接未来的AI时代,想要走的更远,做出一番成绩,快速学习的能力必不可少,反之则会被快速淘汰。

嘀嘀打车创始人陈维,从未涉及出租车行业;唱吧创始人陈华,不懂音乐;小米创始人雷军也非手机产业出生。

为什么这些看似“外行”之人,却在他们努力的领域取得了成功?或许,经验有时候并不是万能的,而这些创业者身上所具备的“快速学习的能力”才是引领他们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位创业者最需具备的素质是:快速学习的能力。

快速学习是必然的,创业者在高压中应对各种问题,没有足够的成长速度也是必然被淘汰的。

拿新媒体写作来说,选择新媒体就是选择要终身学习。

新媒体人最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就是:“终身学习者”,快速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写作者写出高质量作品、干货,并可长期持续真正内容输入,打造自己的新媒体内容矩阵和建立渠道。

02:思维认知能力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说:“思维认知是人与人的根本区别”。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大拐弯的时代,每一个行业的认知都在迅速迭加,跨界越来越普遍。如果不保持这种“自我否定”的认知状态,很难完成对快速变化的行业的认知。

任何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认知几乎是人与人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执行很重要,但是执行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认知。

有时候,我们需要鉴古通今地去琢磨,为什么鸦片战争时期,大清帝国输得很惨?

简单来说,一群怀揣现代物理学认知的人,打败了另外一群信奉四书五经认知的人。

其实,就是两种不同认知的较量。

刘润老师说:“认知的不对等,带来机会的平等。”

还是拿写作来说,写作也有它的写作逻辑思维,还有商业思维,用户思维等,并且写作是锻炼一个人逻辑思维最好的学习方式。

03:创造力:没有创造力就只会在别人的基础上复制粘贴,也就意味着会被淘汰

前面我提到的AI可以写文案,有人会说,人类的文字创造能力是不是没有用了?

不是的。

AI可以写文章,还能写诗,但AI的创作本质,是依赖强大的算法,再输入强大词汇下,AI根据设定的算法程序,进行快速排列组合。

AI人机大战时代:这个时代一点都不残酷,只是对你残酷而已

这样的创作,只是人类文字的复制品,是模仿人类已有的生产出来的文章。

比如AI 在写新闻类的文章时,按现有的进行排列组合,如果换做写一个深度的新闻文章,不但需要素材和排列组合,还需要在现场,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深度的交流,情感的碰撞后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的作品。

杰出的文学作品,艺术品,好的有温度,有价值的,有情感流露的文章等,只有我们人类才能完成的。

反之,这个世界将会有无限循环的复制与粘贴。

04:同理心:人类赖以生存的刚需

同理心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凭直觉感知他人的情感,即设身处地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理解别人的感受。

同理心是机器难以复制的情感处理能力。

华盛顿大学教授认为:戏剧能让以学生更富有共情力,提高观察能力,还能帮助病人调解压抑的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就拿写作来说,我们需要有用户思维,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亲身感受他们的感受,都需要同理心。

有了同理心,才能做出直达人心的产品,才能写出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因为情感需求是人类的刚需。

05:故事力:有故事且会讲故事的人,一定是成就不凡的人

一位湖北女孩低分全奖逆袭哈佛,轰动华人媒体,她之所以逆袭成功的原因,在于撰写的人生故事深深打动哈佛面试官。

哈佛面试官说:哈佛等世界名校录取学生的标准不是高分,更看重的是交流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公众表现力、领导力等能力,而善于讲故事的能力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后的体现。

比如,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企业背后一定会有美好的品牌故事,那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老师,在宣布退休时,一个阿里巴巴内部的视频在网上感动了无数人,就是当年马云和自己团队创建阿里巴巴的奋斗故事,做成了一个宣传片。

当时,那段视频真的很感动,很心酸,很苦逼。

还有好多大咖,奥巴马、乔布斯、罗振宇、任正非、王健林.....都是讲故事的高手。

有了讲故事的能力,人类对未来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人类就能找到前进的那条路。

04:未来依然美好,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未来10年,20年,不管世界怎样变化?AI将发展到什么程度?所有程序化,不断重复的,都会面临威胁。

凡是能快速学会并且掌握的东西,都不叫“核心竞争力”。

现在,我们面临的不只是被替代的危机,还有未来无处不在的危机等着我们。

我想说的是,在重重危机的时代,焦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找到一份永远不被淘汰的职业,因为这根本不存在。

而真正需要我们做的是颠覆自己的认知,不断培养自己创造力和同理心,去创造更多的人生故事,学会讲故事,所有的情感体验、爱与被爱、和别人产生美好的情感链接,创新未来美好的共同愿景。

你与其问:未来20年什么不会变?这不如问问自己:未来20年什么事情是不变的。

以不变应万变,你要知道未来哪些能力和需求是不变的,那些能力和需求是被容易取代的,这才是你真正需要去思考的。

AI人机大战时代:这个时代一点都不残酷,只是对你残酷而已


不要担心AI挤压人类的工作种类变得有限,未来有意思的工作会越来越多,AI将成为我们的朋友和工具,帮助我们成长。

AI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既是福音也是挑战,关键是你选择面对还是逃避?

这个时代一点都不残酷,只是对你残酷而已。

坚持去做你真心向往,而且最适合做的事情,才能发挥出你的光芒和潜力,在AI时代依旧实现自我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哈佛   时代   人工智能   人机   创造力   美文   算法   这个时代   认知   残酷   大战   人类   机器   能力   快速   未来   情感   媒体   行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