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开半落之间


半开半落之间


人道八月十五桂花香,其实,中秋这天,身边的桂花几乎落尽了。我无数次怀疑是不是由于天气变暖,现在的桂花比唐诗宋词里的开得要早些,谢得也要早些。

当我重新拿起笔,与草木重逢以后,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我说过要写一篇桂花,虽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中秋国庆几番风雨,提前终结了三秋桂子的宿命,哪怕置身在桂花树下,也难以闻到桂子飘香了。这让我总觉得欠了桂花一个说法,虽然它并不在乎,我却仍然惴惴不安。于是,我每每念及终未成行的文字之旅,桂花便一直在心底欠兮兮地盛开。

半开半落之间

桂花,年年都在开,人们已经写了很多诗文,我又何必以单薄的文字去凑这个热闹呢?然而,我在陪朋友参观古韵博物馆时,还是心血来潮表达了要为博物馆的桂花写一段文字。几年前,博物馆曾经举行过一次中秋笔会,赏月闻香,泼墨挥毫,曲水流觞,不亦乐乎。今年中秋前夕,我再次造访博物馆,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院子里的桂花。博物馆主一如继往的古道热肠,讲解,沏茶,切月饼,提供全套贴心服务。

馆主说桂花已经开很久了,而我赶到的时候已是落花满地,像铺了一层淡黄色的香雪,细碎的花蕊一粒粒堆积,从中央到边缘逐步稀疏,很匀称。这片桂花林应该是我在临邛古城见过的最高大的一片了,可惜我的手机拍不好高大的花影,只有俯身拍摄落花的命运。在围墙边上,几块草木掩映的青石上,落满了玲珑的花蕊,我凑上前去,立即惊呆了,只见柔弱的桂子把余生最终托付给了坚硬的石头,从此不再悬在空中,飘在风中。面对每一粒花蕊,我在想如果不为这些灵动的小生命写点文字,实在有些暴殄天物。

半开半落之间

今年第一次遇见桂花盛开是在我的1980年代故乡。在故乡的某些拐角经常会有一片桂花林闯入视野。曾几何时,城市园林绿化流行过栽种桂花,很多人跟风建起了桂花苗圃,一到秋天到处都是桂花香。那时候,没人料到桂花有一天会突然不流行了。桂花价格暴跌以后,故乡的花农只有作价处理,甚至一砍了之,栽出了一片片茶山。有人舍不得,就把桂花留在了原地,成为点缀在茶山的一道“过时”风景。每次偶遇这些桂花,还能从断断续续的幽香里,窥见那些辉煌与颓败的过往。只有褪去了市场价值的裹挟,我才得以看见桂花的本来,桂花就是草木而已,它不必承载任何附着物,唯有叶叶心心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半开半落之间

有一天,去文君井筹备中秋琴会,走到红墙外,我突然想象这个古代园林应该有一株苍老的桂花才搭调。果然,我在碑林苑见到了一株,枝干高过白墙青瓦,我只有绕道旁边小山丘上去观赏它。这株丹桂从古色古香的院子里探出头来,仿佛在回望这个园林的前世今生。它已经老到了淡泊宁静的地步,就连吐出的花香也如此淡泊,不是我们熟悉的浓妍的味道。这株古树还沒开始凋落,但离我很远,只能遥望它的芳华。

半开半落之间

后来,在邛窑遗址公园散花书院,我还遇见过一株半开半落的桂花。那天是成都摄协主席曹铁举办风光摄影讲座。我没注意到院坝里的桂花,却一眼瞥见墙脚石缸上落满了花蕊。缸沿的青苔密密匝匝,厚厚实实,花蕊无声地落在毛绒绒的苔衣上,也落在清澈如镜的水面,由于太小,连水花都溅不起来,水中的小鱼甚至受不到惊吓,悠哉游哉地徜徉在睡莲底下,时而东,时而西。

半开半落之间

由于桂花总是开在高枝上,花朵又很细碎,手机很难拍下它的神韵,只有等到花落的时候,才可以接近它的风采。于是在潜移默化中,我渐渐喜欢上了半开半落的桂花。树上,地上,空中,飘浮着花朵,弥漫着幽香。这时节的花朵是让人心醉的,也是让人心碎的,醉在这是它最美的时光,碎在这是它最后的背影,你能真切地触摸到那种转瞬即逝的美和美的转瞬即逝。如果它常在,你未必珍惜,甚至未必觉得美,正因为它易逝,才感觉得到它无比珍贵。

半开半落之间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也只有在桂花半开半落的时刻,我才会想到应该为它书写片言只语,但愿把一切美好永远留住。不过,在我提笔的时候,桂花又已经变成了一段往事。

李沚文图 2020年10月8日

半开半落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青瓦   桂子飘香   院坝   半开   花蕊   幽香   转瞬即逝   草木   落花   美文   高大   故乡   中秋   博物馆   花朵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