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当我第一次在“温暖邛崃”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里看到叔先的名字时,我还以为他是作为天台山萤火虫守护人入选的,著名作家蒋蓝曾就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写过一万多字的采访随笔。后来才得知,这一次他是因为无微不至地照料身患重疾的父母。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叔先兄弟姊妹四人,近的在成都,远的在山东,只有他在父母身边,父母的日常自然而然落在了他的肩上。尽孝是一个人应有的责任,以前我并不觉得需要大书特书,但是,一切转变发生在2018年。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叔先的父亲是邛崃知名文化人士高登甫老师。我刚分到平乐中学教书时,他是学校的教导主任,那时候他已经因为脑溢血偏瘫了,还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曾经创作过大量文学作品,至今仍是邛崃文艺界的宝贵财富。2018年,高登甫老师80岁,瘫痪接近30年,这年四月他再次发生脑梗塞。以前母亲是照看父亲的主力,但是这一年,同样80岁的母亲突发冠心病,心绞痛住进了医院,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到了走路也需要搀扶的地步。平时在家里照顾父母的就只有叔先一个人。单是出门这样简单的事情,对于叔先来说就变得复杂多了,一个要抱,一个要扶,叔先常常恨自己不能多长出几只手来。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叔先是我在天台山工作时的同事,他扎根景区20多年,见证了天台山的沧桑巨变。这些年由于照顾父母,工作没少耽搁,但是单位不仅支持了他,还推荐他为“温暖邛崃”候选人。我跟叔先建议过,还是要找个保姆,尽量把自己从繁琐的日常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把工作干好,不辜负单位的关心。叔先长叹着说,他们一直都在寻找康养机构,但是父亲由于痴呆,吃喝拉撒、推拿用药都需要照顾得很精细,没有哪家康养机构愿意接收,而且也没有找到能够胜任的保姆。

我无法想像叔先这些年是怎么挺过来的。在上班的日子,叔先只有把父母载到单位,让俩老就在车上等他,他则计算着时间,什么时候该用药了,该拉撒了,他就请假出来一一服侍完毕,然后又回到岗位上。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叔先的妹妹季先担心三哥挺不过去,抛下正在读高二的儿子,从遥远的山东赶回老家,一起照顾父母。季先本是成都知名作家,她用朴实的文字记录《陪伴爸妈的日子》系列日记,让人们读到了叔先悉心守护父母的点点滴滴。

当读到她父亲不吃饭不吃药,又哭又闹,还在地上打滚的时候,我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泪水,无法把眼前这个小孩子与那位挥斥方遒的文人联系起来。每当这个时候,叔先会在沙发下面放一张“瑜伽垫”,拿走所有杂物,把100多斤重的父亲抱到上面,任由他扎腾,直到他累了平静下来。“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这样闹腾一次,也许阿爸的身体需要这样的运动”,叔先无奈地说。还有一次,她写到父亲在床上不睡觉,胡乱抓扯被子、纸尿裤护理垫,甚至拿起拳头到处乱打,叔先不得不把他的一只手和脚绑在床头,迫使他消停下来。季先写到这里时,却用了一句诙谐的话:如果有路人经过,说不定还以为这家子在虐待老人。可是,这样的揪心,这样的的无奈,又有谁不能感知到呢?季先说,叔先其实也几度崩溃过,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读了这些文字,我决定去高老师家看一下他们的近况。我在平乐中学工作的时候,跟高老师同住一个教师院,很多邻居都搬走了,他们还留在了老地方。一看到高高低低的楼梯,我就想到了叔先每次带着俩老进进出出的艰难。高老师见到我只是打着哈哈,我估计他已经认不出我是谁了。我在和兄妹俩聊他的时候,他时而在倾听,时而在打盹,也许他能听见什么,这位曾经可以口若悬河的先生如今却吐不出一个清晰的字了。

季先的日记里有一个叔先照顾父母日常的记事本,我专门找出来认真阅读。不看则已,一看惊人。在厚厚的几本笔记本上,叔先把每天需要为父亲做什么事情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有他对各种症状、各种药物、各种理疗的研究心得。一个大男人竟能把护理做得这么周到细致!我相信如果要比照叔先的标准,真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父亲的康养机构或保姆了。叔先精心看护父亲的每个环节,诠释的不只是一个孝子的担当,更是父子俩相濡以沫的依恋。这可能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最困扰叔先的是每天进出古镇。出于规范管理的需要,古镇车辆进出口每天早晨八点就要关上栏杆,晚上六点才能打开。如果要坐车进出,每天必须在八点前出门,晚上六点后回家,这对于疾病缠身的两位老人来说,肯定是很不方便的。如果错过这个时间,叔先就只有抱着父亲走很远的道路和很长的阶梯。尤其是在经过老父亲彻夜折腾、天寒地冻的早晨、下雨天或者需要急救的时候,我无法想像叔先是如何应对过来的。

邛崃摄影人张超云一直想记录叔先照料父母的日常。听说第二天叔先要载父亲进城理疗,他早晨七点过就来到了高老师家。这边,叔先从家里把父亲抱上轮椅,扛过台阶,再放进车里;那边,季先一手大包小包,携带俩老生活用品,一手扶着母亲慢慢挪动,上坡下坎。张超云用镜头记录了每一个细节,每张照片都会让人热泪盈眶。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这是一家人与病魔抗争、与生命赛跑的日日夜夜。我们出于对高登甫老师的景仰,或者对叔先的感动,去看望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片断,而叔先他们却每时每刻都是这样在坚持,而且一坚持就是30多年,这岂止是一个“孝”字可以概括的!作为一个爱莫能助的旁观者,我只能被这家人的浓浓爱意深深感染。因为这份爱,在季先的笔下,我们读到已经不再是苦难的煎熬。当我们在为这家人的每张照片每段文字动容的时候,其实,季先并不悲悲戚戚,她的文字流露的是乐观与豁达。等到天晴的日子,他们一家人会搀扶着去晒太阳、看风景、会亲友,会拍下其乐融融的笑容。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高老师曾经自比为老马,出版过《老马的嘶鸣》诗集,如今重温他的诗行,才发现他对人生早有预知。老马还是那匹与命运抗争的老马,而他笔下的小马驹已经长大,仍然在接续奔跑。那天,在高老师家里,叔先握着他的双手,蹲在他的膝前,耐心地引导:“阿爸,老天爷不让您走,说明您还有任务没有完成,您好好活着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很久以后,这一幕依然在我眼前回放,就像是看见一个大人在对小孩子循循善诱。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作为一匹老马,高老师一直带着一群小马在奔跑。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他办过一份家庭报《小荷才露尖尖角》,每个家庭成员既是作者又是编辑。在一张张发黄的油印报纸上,我看到了他们优良家风的逐步形成,而今天,我们又从叔先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看见了这种家风的传承。它传递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一个城市的韧性与温度。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等到老去的一天 ,小马对老马说……

李沚2021年1月1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邛崃   平乐   家风   阿爸   理疗   山东   小马   美文   保姆   早晨   日常   父亲   母亲   父母   文字   老师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