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人生高度

遇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遇事时,与其一再推诿责任,不如反躬自省。多从自身上找原因,才能不断精进自我。曾国藩曾经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他第六次落榜时,考卷还被当成了反面典型。再次失败后,他没有被现实击垮,再次一头钻进书房里,反思总结失利的原因。最终他总结得出,失利的原因在于自己写文章太过于拘谨,缺乏大局观,不够大气。随后,他针对这些不足,下了苦功。最终,在又一次科举,中了秀才,之后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院。

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脏污。自己的过错,不可一错再错,别人的过失,不可到处宣扬。常思己过,才能少走弯路,尽快抵达成功彼岸。

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人生高度



遇事不较劲


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事情时,总在盲目较劲,不肯服输,这种精神可嘉,但不一定就是对的。

有时候不跟别人较劲,不是胆怯,而是任你嬉笑怒骂,我自心宽似海,淡若清风。人生短短几十载,跟谁过不去都是跟自己过不去。不跟他人锱铢必较,不为小事纠缠不休,才是最智慧的活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多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物来顺应,在时光的惊涛骇浪里,自渡到人生的彼岸。昨天并不总是你喜欢的模样,明天也不一定像我祈盼的那么美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当下的日子,过得行云流水。

人生处处跟自己较劲,其实是一场灾难,过日子又不是打仗,无须剑拔弩张。学会不跟自己较劲,放下过多的苛求,接受偶尔的力不能及,试着同自己握手言和。

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人生高度

遇事不纠结、不怕事


事来如兵至,不慌乱、不退避,迎面而上方能勇猛制敌。再举一个曾国藩的例子,当初曾国藩经南京一役,几乎剿灭了太平天国,但却让洪秀全之子逃脱。后来,左宗棠瞒着曾国藩越级上报,引朝野众怒,慈禧太后降旨斥责。之后,左宗棠西征时缺了粮饷,即将贻误战机。但曾国藩就事论事,不仅全力帮左宗棠筹集粮草,还派手下大将前去助阵。今天只做今天的事,该解决此事就解决此事,不拖泥带水,不迷乱纠结。专注一件件眼前事,走稳一步步脚下路。内忧外患的晚清,曾国藩硬是凭借专注而成就大功,名垂青史。正所谓,遇事而不怕事,自会相安无事。

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人生高度

遇事先自己解决,不要张口就问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喜欢张口就向别人求助。明明可以在网上查到的问题,可偏要问你。自己分内的任务,却以“我不会”为借口,将任务推给别人或理直气壮地向别人索要劳动成果,毫无责任心。

很多问题的答案,本应自己去寻找。不要求你对这个问题有多深入的思考,至少在提问前,应该自己先找一下参考答案。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高质量的问题,在这个答案比问题更多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人生高度

能收住脾气


曾看过一个很精彩的小故事。一个女孩上了火车,却发现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位男士。她仔细核对自己的票后,客气地向这位男士发问:“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男士听完很生气的拿出票嚷嚷道:“看清楚,这就是我的座,你瞎了?”。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做声,默默的站在他的身旁。不一会儿火车开了,女孩这时才低下头说:“这位先生,您是没坐错位,但是您坐错了车!”。

有时候,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嚎叫无法解决,学会收住脾气,也是一种能力,好好沟通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翰林院   太平天国   之子   人生   怕事   秀才   美文   彼岸   此事   专注   男士   脾气   仔细   高度   身上   答案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