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怎么看儒家?庄子:据统计,鲁国只有一个儒家

少年孔子站在泰山之巅,望着大周的方向,赞叹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当年孔子正值风华正茂,他所赞叹的周文化当然有很多方面,包括文王、武王、周公等以降传承下来的周制、周礼、周易等。

因此,大周的图书馆负责人老子一定是要拜会求教的,何况老子是“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般存在

孔子一生多次问道于老子。其中第一次问道孔子年仅17岁老子37岁


老子庄子怎么看儒家?庄子:据统计,鲁国只有一个儒家

此时大周地位江河日下,礼乐崩坏周文化还有多少人信?礼乐还有多少作用?

但是孔子坚信,即使到了晚年,孔子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是他已将礼乐视为道德的桥梁。

作为周文化的真正继承者,道脉的守护人和传承人老子当然知道礼乐是道德的桥梁,因此孔子问礼,老子教;而孔子问道,老子重点教!

但是老子对礼乐教化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因此提示孔子:“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也就是说旧事物已腐朽,历史上的形制文化,如果没有道德的灵魂,已然走向僵化。

从根本上来说,形制文化并不是道德本性。

老子重点点化孔子,重外在而不知内在,推行礼乐而不知本性,倡导仁义而不知无为而治,其实离道很远。

其时,儒家、儒学并未诞生,但是老子对孔子的指导可视为对儒家的基本看法。


老子庄子怎么看儒家?庄子:据统计,鲁国只有一个儒家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云:“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以至后人也常说,儒家和道家观点相反,甚至水火不容

历史上儒道之间互相贬低常见,但真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吗?

庄子对儒家有褒有贬,有扬有抑,比如其笔下的孔子有“好学敏悟”也有“狼狈不堪”,而他对儒家的诸多批判,也不是一概而论,他反对的是后世世俗化、末节化、虚伪化甚至是歪曲化的所谓儒家而已,批判的是伪善,批判的是假仁假义,批判的是假儒家、假道学!

比如,他讲了一个“儒以诗礼发冢”(两个儒生的“盗墓笔记”)的寓言故事:

两个儒生盗了一晚上墓,把风的大儒在上头着急了:天快亮了,发现了什么?

小儒说,还没有解开裙襦,但口中有珠

大儒高兴地朗诵了一句诗经:“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你小心些,不要把珠子弄坏了。

你看,两个儒生东方未明、青青之麦的满口诗书,背地里却干着偷窃死人墓的勾当,庄子的这个故事对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卑劣龌龊的儒生给予辛辣的揭露和讽刺


老子庄子怎么看儒家?庄子:据统计,鲁国只有一个儒家

庄子还有一个故事写得也非常精彩——

庄子见鲁哀公,鲁哀公说:"鲁国有很多儒士,像先生这样的却很少。"

庄子却唱反调:“鲁国儒士很少”。

哀公纳闷:“全鲁国都穿着儒服,怎么能说少呢”?

庄子正言道:“我听说,儒者戴圆冠而知天时,穿方鞋而知地形,配良玉而果断处事。

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穿着儒服;穿着儒服的,未必知其道

您如果不以为然,为什么不号令全国:不懂儒道而服而穿着儒服的,死罪!

哀公便如此下令,鲁国就没人敢穿儒服了,除了一位大丈夫,穿着儒服而立于公门之下。公召见他问以国事,那人对答如流,应接无穷。

庄子就说了:“鲁国就一个儒者罢了,怎么能说多呢?”

可见,庄子批判的是表面的儒家,认可的内在的儒家;批判的是伪装的儒家,认可的是真正的儒家;批判的是将儒家和道家割裂开来的儒家,认可的是儒家和道家大道相通的儒家。

其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真正的儒道同根同源,殊途同归,都是内在深厚的道德。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儒家   大儒   庄子   老子   儒士   孔子   儒者   儒道   形制   儒生   礼乐   儒学   道家   美文   穿着   道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