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十胜十败,对待大师差别太大了,格局上曹操完胜袁绍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实力悬殊 ,曹军2万,袁军逾10万,袁军约6倍于曹军,可谓数字碾压,大多数人并不看好曹操——看好才奇怪呢!

而且战前曹操有时还要看袁绍的脸色,包括任免个把官员。曹操手下甚至有些文臣武将暗通款曲,与袁绍书信往来,“频送秋波”,显然,一旦形势不妙,马上向袁绍“投怀送抱”。

但是尽管袁军泰山压顶,不少有识之士坚决看好曹操,甚至包括袁绍的谋士沮授,以及后来的许攸。

曹操谋士荀彧、郭嘉则最有代表性,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的策论,把曹操的信心一口气加到满血位,这“十胜十败”成为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典论。

其实,除了十胜十败所举的例子,还有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得出曹军必胜,袁军必败。比如曹操、袁绍对待名家大师的态度和情形。


不只十胜十败,对待大师差别太大了,格局上曹操完胜袁绍


从对待人才的总体情况上,袁绍与曹操本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无论士族还是庶民,也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哪方面的人才,均是一任欢迎。

曹操曾三次颁发求贤令,效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许攸来投时,曹操大喜过望,甚至不及穿鞋,光着脚板奔出大帐相迎。

而袁绍四世三公,主要依靠军事实力和世袭名望,也吸引了大量人才,但袁绍不能统率,不能从善如流,而且自身优柔寡断,常常因小失大,最终一盘好局,下得稀烂。

而且袁绍谋士武将虽然能人很多,但离心离德,不仅造成人才浪费,更糟糕的是相互制约损害,导致崩溃败亡,树倒猢狲散。

在用人上,可以说曹操是1+1>2,袁绍是1+1<1。


不只十胜十败,对待大师差别太大了,格局上曹操完胜袁绍


我们再来看看曹操、袁绍对待大师的“单项”,感受一下在格局和气量上,曹操与袁绍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蔡邕特别是蔡文姬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不提,我们来说说郑玄。

郑玄是汉代儒学集大成者,最顶级的经学大师,自小便一心学问,成人后守节不仕,屡屡辞官,一种典型的魏晋风度。

曹操曾将郑玄请到许昌,并封郑玄为大司农,当然郑玄也没有做这个官,过了一段时间后便称病辞行。曹操并没有阻拦,而是选择了尊重其意愿。

再看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为了显示自己的众望所归,稳定民心和士族,强行征召郑玄从军。时年74的郑玄被迫抱病随军,途中还在注释古籍,不久病情加重去世。而没有多久,袁绍便败亡了。

这一结局一方面展现了郑玄为学不为官的坚决态度,一方面凸显了袁绍的色厉内荏和蛮横品行。


不只十胜十败,对待大师差别太大了,格局上曹操完胜袁绍


值得一提的是,《后汉书》记载,就在这一年春天,皓首穷经的郑玄梦见了孔子,孔子对他说:“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意思是时年为龙年,而来年是蛇年。传说龙、蛇之年不利于圣贤,因此郑玄推断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

孔子梦不到周公,而慨叹自己将离世而去;而郑玄梦见了孔子,却依此推断自己将不久人世。

两相对比,令人唏嘘感叹!


————————————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后汉书   奔出   许昌   周公吐哺   皓首穷经   策论   离心离德   孔子   士族   大师   谋士   武将   推断   美文   人世   格局   差别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