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看见”自有它的力量

我是绿皮火车,欢迎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我的阅读书单和感悟。


柴静:《看见》。


读《看见》:“看见”自有它的力量


“在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


——柴静


01.


这本书2013年出版,火了之后,朋友买来看完之后就转手送我了,放在家中很久,断断续续翻阅,很多段落章节都重读过很多次,经常是一边看一边停下来沉思,时不时就会因为她在书中的反省和真诚而被戳中,一边看还一边抑制眼泪掉下来,不管柴静这个人怎么样,她“看见”的人和事真的让我很感动。


“你观察别人,我观察你”,人生的魅力就在于不停思考,而几乎所有的职业生涯,其实就是不断地探寻自己的真实人性的过程。


她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一个在自身世界之外,存在着的,其他无数可能的世界。


这本书,里面有二十个小章节,很大部分是以调查的思路,讲她自己发现的过程,带着读者也一起去调查、去发现:有五个小学生连续服毒自杀的事情(《双城的创伤》),有对家庭暴力(《沉默在尖叫》)、同性恋者、被迫卖淫的吸毒女(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的关注,有对“非典”的跟踪(《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有对著名的“真假华南虎”事件的调查(《事实就是如此》)等等事件。


在不懈对真实与公正的追求中,也让我们明白,每一个看起来穷凶极恶的事或人背后都有可能有一段凄凉的故事,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最好的故事背后都是关于人性的追问。


“采访不用来评判,只用来了解;不用来改造世界,只用来认识世界。记者的道德,是让人‘明白’。看她透过犬牙交错的生活来凝视人心,看她切开皮肤、直入筋骨的自省,不粉饰,不造作,有着一种妥帖的自然与真实。“


这本书里的每个章节几乎都做了摘抄与划线,柴静写不单单是采访记录,更是她如何“看人”的过程。真实的人性有无尽限的可能,她说:“观察”的实质就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在书里,还能看到柴静个人的成长转变:从主持人到记者,从铁杆斗士到温柔“两会”、奥运会,从对自己强烈压制到顺应而跟着感觉走,有对某一件事的调查和思考,也有对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政策的质问,还有她作为一个人潜移默化的改变。


“强大的人不在于能够征服什么,而在于能够承受什么”,剖析自己,感受他人,人性自身却有它的力量。


这些人和事,就像一道光,映射出了每个人生活的轮廓。


书中没有浮华的文字,华丽的修饰,却有如当中提到的“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脚踏实地的东西总是很容易打动人心。


文章的结尾,她说:“我从来没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对待诸多都不曾妄下定论,留下空白让人独立思考,最终的判断是由自己完成。


这是朴实的力量,是生活的力量,是人本身所蕴含的力量。


读《看见》:“看见”自有它的力量


02.


康德说:“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摆脱自身造就的矇昧。“


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有看过柴静任何的主持采访或者文字,只单看此书,她对自身成长的内省和干干净净不失调侃的行文,就很有可读性,在这个微博微信流量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皆公知,个个皆是键盘侠,可那些在网上火速走红又迅速凋零的信息与人物事件 ,除了能激起短暂热议外能改变现实分毫吗?


“思想的本质是不安,宽容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感受。”,唯有深刻的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而人能感受到别人的时候,心也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这本书全写了寻常事,就是因为太寻常,所以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患者,但这本书会让人想停下来多看看这个世界,思考自己在做些什么。不要因为走太远,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味于事实,是谓盲争。


她说,”不愿陷于盲。“


“真相是无底洞的那个底。”,人活一世,真是宛如盲人摸一头奇大无比的象,在最初面对奇观的惊讶之情褪去后,只会发现自己既不能解释,也无法否认。只有终其一生触摸下去。


我想,书名也就是此意吧。


03.


看完了这本书,还有一种对成长和自省的认同。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位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身上,有些东西真相似。


那些拧巴,那些弱点,她说的有些话,我也对自己说过。里面有一段对话,记忆犹新:


“你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你太偏激!偏激就会傲慢,无礼。”

“那怎么办?”

“多读书。”另外,存在即合理,要会接受。


“我怎么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

“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那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读书的好处就是听作者絮絮叨叨说自己的事,她骂的是她自己。我们在平日里人家说出来的话就算是真理也太刺耳,听不进。在这种懦弱中,我们从书中学到了东西:一滴透明的心,只对事的坚持。


不能说这是一本完美的书,它仍有些地方稍显自负自足,但是它勇于自省和自嘲,它没有企图在教育你,鞭策你,她只是希望客观地讲述一些你看不见的人的生活,她自己的生活,然后去思考。


“生活也并不需要时时有新的主题,即使是华丽的《霸王别姬》,力量也在于真实的市井人性。”


一本书如果可以刺激思维及行为方式的多样选择,开启人生更多的好奇与可能,丰富深刻人的品质和修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累加、观点的灌输,那这本书就真正参与到了我们的生活。


生活像水,它从来没有变过,它只是流过,但要去感受承受的力量。


读《看见》:“看见”自有它的力量


文/绿皮火车


关于作者:绿皮火车,这里有我的读书、电影、生活分享,阅读需要主张,让我们一起追寻,从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力量   人心   美文   人性   事实   身上   采访   火车   过程   东西   真实   事件   人生   章节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