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 | 这个月看过的书

我是绿皮火车,欢迎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我的阅读书单和感悟。


本月一共看完了8本书,阅读书目如下:


01.柴静:《看见》


喜爱程度:8/10


2021.01 | 这个月看过的书


这本书2013年出版,火了之后,朋友买来看完之后就转手送我了,放在家中很久,断断续续翻阅,很多段落章节都重读过很多次,经常是一边看一边停下来沉思,时不时就会因为她在书中的反省和真诚而被戳中,一边看还一边抑制眼泪掉下来,不管柴静这个人怎么样,她“看见”的人和事真的让我很感动。


“你观察别人,我观察你”,人生的魅力就在于不停的思考,而几乎所有的职业生涯,其实就是不断地探寻自己的真实人性的过程。


她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一个在自身世界之外,存在着的,其他无数可能的世界。


这本书,里面有二十个小章节,很大部分是以调查的思路,讲她自己发现的过程,带着读者也一起去调查、去发现:有五个小学生连续服毒自杀的事情(《双城的创伤》),有对家庭暴力(《沉默在尖叫》)、同性恋者、被迫卖淫的吸毒女(《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的关注,有对“非典”的跟踪(《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有对著名的“真假华南虎”事件的调查(《事实就是如此》)等等事件。


在不懈的对真实与公正的追求中,也让我们明白,每一个看起来穷凶极恶的事或人背后都有可能有一段凄凉的故事,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最好的故事背后都是关于人性的追问。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读《看见》:“看见”自有它的力量


02. 周国平《思想的星空》


喜爱程度:7/10

2021.01 | 这个月看过的书

我现在衡量看过的一本书价值标准就是,读了或看了它们,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的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看,与它们似乎全然无关。


写作就应该是阅读的延伸。


这是我认识周国平的第一本书,需要很安静的看,或者说是看完很安静。


“这里是我的生命的果实”。


他的文字里充满了碎语哲思。始终觉得,一个作品,里面揉进了创作者的思考,不需要答案,是他那些夜夜孤独中的追问,这个才能称之为一个有生命的思想的结晶。


“一生别无成就,到头来,只是染上了戒不掉的书癖。”


人生在世的方式有千百种,而每个人只能选择一种,说到底谁的生活都是狭窄的。诚然,天下之癖,无奇不有,嗜书不过是其中一癖罢了,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他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


“我一无所有,但我有语言。”


这本书是作者几年来的散文随笔书序的合辑,是一位内心敏感勤于思考笔耕不辍的文人的思考记录,里面从读书、写作谈到人文、艺术甚至到自然,你能一点点的看到作者所有的态度,但是因为是很多的合辑,前后有的时候会出现不少重复的内容。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书评|《思想的星空》:读一些“没用”的书,让生命变得饱满


03.费孝通:《江村经济》


喜爱程度:9/10

2021.01 | 这个月看过的书


终于在真正意义上读完了第一本人类学著作——《江村经济》。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有一篇就是专门写这本书的,他将此书评价为“中国人写的科学著作中最值得看的一本”,评价不可谓不高。


一开始读这本书前几章的时候,我觉得平淡无奇。


因为我从小生长在农村乡镇,对费老笔下的农村太熟悉了,不需要那么多巨细无遗的描述——即使那是30年代的农村。然而,越往后读,看到他分析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读到土地占有和蚕丝业改革的内容,我便愈加钦佩费老他全面细致的观察、朴实的描述以及冷静深入的分析,愈加感慨农民们那似乎“永远徒劳的、悲剧性的挣扎与消耗”,也终于明白费老在前言一文中一再强调的“对情况或形势的实事求是的、完整的阐述或分析的重要性”。


想要了解祖国的文明并使其他的人能理解它,就需要去阅读中国人生活这本公开的书本,并理解中国人在现实中是怎么样思考的,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扇窗户。


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社会学的读者,这本书展示了社会调研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以及知识分子在科研调查中该有的态度:真正有责任的、有价值的社会调研一定是需要丰富的地理、历史、经济、人口、政治等知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的。


正所谓科学的价值就在于真正为人类服务。真理能够解决问题,因为真理不是别的而是人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


马林诺夫斯基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 此书虽以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然而它并不满足以复述静止的过去。它有意识的紧紧抓住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


江村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村,费老在这本书里,试图通过对农民生活状态、经济状态、家庭关系的详尽描述,来解释西方文化科技与本土文化的交锋与共荣。


这本书虽然描述的是九十多年前的中国农村,但现在看来,方方面面毫不过时:在宗族、姻亲、继承、土地等社会关系方面,几千年的传承已深入每个中国人内心,而在经济活动方面,农业、缫丝业,民间借贷等,现在或多或少都还留下踪迹。


通过熟悉这样一个小村落的生活,我们犹如在显微镜下看的了整个中国的缩影,任何在现代人看起来愚不可及的习俗,都有其历史的根源。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江村经济》读书笔记:温暖的科学著作


04.杨绛《洗澡》+《洗澡之后》


喜爱程度:7/10

2021.01 | 这个月看过的书


真是描写人情世故的高手,文字描写礼节克制,但是又画面感丛生,看得如痴如醉,从此“洗澡”变成了一个让我可以琢磨的词了。


05. 王小波《白银时代》


喜爱程度:8/10

2021.01 | 这个月看过的书


这真是一本让人读起来神奇而又混乱的书。


现实与想象交叉,让我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想象,感觉都是想象。


整本书,一直读到《2015》才算稍微看懂了一些,体味到了他的“黑色幽默”,就是那种乍看之下无厘头又让人觉得好笑,细品却能品出浓烈的讽刺的味道。


读王小波的书,就是这样一个感觉,你总觉得他在表达着啥,咒骂着啥,批判着啥,映射着啥,可是最后,又怎么找都找不出任何蛛丝马迹,我想这应该就是其伟大之处吧。


他的故事里面充满了各色各样奇怪的人和奇怪的事:

艺术家们被钉上各种各样的罪名接受劳动改造与思想改造,甚至惨遭迫害;“夫妻生活”百无聊赖;“生活”本身无聊透顶;小说家写出自己不想写的作品,然后沉浸幻想。


他描述的也是一个荒诞的时代,没有人不疯癫,这个时代不允许人正常:数盲,傍肩,干技术工作的艺术家,保安,穿棕色套装戴棕色眼镜的棕色女人······当然还有我们的主人公王二,每个符号身份背后都是各种的荒谬怪异。


对此王二有他的解释,有他独特的妥协之道,也有他不能妥协的地方 ,所以他对一切荒诞可以嘻笑置之,“王犯”也好,砸碱也好,受鞭刑也好,都可以生出他的幽默来,让人看得好笑又心酸。


所以说,生活里的某些事,必须有些幽默感才能理解。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读《白银时代》:无法形容的王小波


06. 陈春花:《激活个体:互联时代的组织管理新范式》


喜爱程度:8/10

2021.01 | 这个月看过的书

这本书出版于2015年,已经过去六年,对于组织管理依旧前沿,依旧可以参照,同时,这本书不仅对管理者,领导者,也对需要持续发展的个人或自由职业者同样适用。


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组织管理来说是冬天还是春天?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书以基于人性的个体价值为基础,对组织管理问题进行了非常独到的分析,很多观点和认识都对我极具启发价值。


陈春花老师指出:“管理者的角色没有变化,但被管理者的角色变化了,他们更在意参与决策,对称的信息交流,互动的人际关系,(组织)成员不再依赖于组织,而是依赖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层级之间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甚至是平等的网络关系。”


互联网化的浪潮不仅解决的是生产力,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获取和流通,使个体的独立性格越来越被挖掘。


员工能力高低不再是由领导评价,而是由市场和用户认可,形成每个人创新空间的平台,自己的成果自己说了算,是自驱动而非他人驱动。以创造的用户价值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本书是作者对对互联网时代下组织管理问题的深刻思考,包括组织管理四大命题、组织新挑战、组织新属性、组织新能力。本书特别强调互联时代个体价值的重要性,认为组织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激发个体的活力,进而激活整个组织。作者特别强调了共享的价值平台,让组织具备开放性,为个体营造创新的氛围,成为“水样组织”。


管理今天的确需要提供新的范式,一种基于共享价值为基础的新范式。具有系统思考的领导者,依赖于激发个体内在价值,而不是沿用至今的组织价值,来考虑整体以及个体的行为。这种新的范式中,有关个体价值的创造会成为核心,如何设立并创造共享价值的平台,让组织拥有开放的属性,能为个体营造创新氛围,则成为基本命题。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读《激活个体》: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变化就是存在


07.丹·布朗《天使与魔鬼》


喜爱程度:7/10

2021.01 | 这个月看过的书

“科学与宗教不是敌人,而是盟友。它们只是用不同的语言讲述同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对称与平衡、天堂与地狱、黑夜与白天、热与冷、上帝与魔鬼的故事。 ”


完全惊讶于Dan广博的知识量,真不知道他都是怎么搜集这些素材的?涉及宗教,科学,历史文化,古罗马和梵蒂冈艺术,符号学,神秘主义。


“信仰是普遍的。我们理解信仰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是随意的。我们有的人向耶稣祈祷,有的人去麦加朝圣,有的人进行亚原子层的粒子研究。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在寻求真理,而真理比我们自身更加伟大。 ”


觉得挺有启发的,若有一天,有机会去罗马去梵蒂冈, 一定要带着这本书当成旅游指南。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书评|《天使与魔鬼》: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希望我本月的阅读清单里面,也有你喜欢的。

祝大家读书快乐,冬天快乐~

[心]


文/绿皮火车


关于作者:绿皮火车,这里有我的读书、电影、生活分享,阅读需要主张,让我们一起追寻,从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梵蒂冈   科学著作   范式   棕色   美文   真理   书评   喜爱   个体   程度   中国人   价值   组织   故事   时代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