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村庄之一


艰难的村庄之一

我的村子

我是一个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孩子。我的家乡,既没有都市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没有城郭宽广平坦的铁道公路,也没有西装革履的时尚丽人,更没有灯红酒绿的纸醉金迷。我就是我,我是一位长在深闺人未识的普普通通的村民。

家乡是山,山是家乡。也许是自小一直生活在深山的缘故,我对山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正如王安石当年对金陵钟山所独有的那种感情一样:

终日看山不厌山,

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

山水空流山自闲。

家乡的山是无法与钟山媲美的。非但如此,家乡最先连名字也没有,也不知道是哪一位哲人给它起了一个“青蛇砭”的名字。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某年草长莺飞的一天,有一位外来的道长带着他的弟子,他们紫衣芒鞋,背着褡裢,带着盂钵,披荆斩棘,经过这里。他们面对这高耸的的山崖,茂密的森林,繁盛的杂草,淙淙的流水和五彩缤纷的野花,流连忘返。师徒俩又饥又渴,便依靠在一颗大松树下憩息。过了一会,师傅打发徒弟前去化斋。徒弟带着盂钵将整个“村子”跑了个遍,一户人家也没看见,一口吃得也没讨到。沮丧地返了回来。师傅很是失望,便说道:“徒儿,去河里讨点水来吧!”,徒儿拿着盂钵,拨开茂密的芦苇,寻声找水,突然,一条巨大的青蛇挡住了他的去路,他浑身哆嗦,冷汗直冒,一下子瘫倒在了芦苇丛里……师傅久等不见徒儿踪影,便觉蹊跷,循迹寻找,也看到了这条大蛇。他拖走徒儿,略使法术,终于救活了徒儿。徒儿醒来后,不停地惊叫道:“蛇!蛇!……”

师傅安慰了徒儿,带着他绕过此地,从上游沿着河西的山脚蹑手蹑脚地逃出了此地。为了防止后人再误入此地,遭遇青蛇吞噬,便在此地路旁的石崖上用石子题写了 “青蛇砭”三个大字。说来也怪,刚刚写完,突然一股狂风卷来,这三个大字竟然显赫地出现在石崖上。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依据家乡河滩外裸露的青石特别之多之特点,人们便将家乡的名字叫转成了如今官方统称的“青石碥”。

艰难的村庄之一

我的寂寞的村子

村庄的年纪也不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仅仅只有不足两百年。记得那时候,发现并欣赏村庄的第一位先民,不知是看中了她的高大的群山和狭长的河滩易于躲避战乱,还是窥见了她的潜在的丰厚资源,总之,当他扶老携幼来到这里的时候,也许是饥肠的辘辘迫使他拖儿带女滞留在了村庄的怀抱。

作为一位母亲,村庄非常激动,她伸出双手紧紧把他们搂住,用自己香甜的乳汁——丰富的野果和甘冽的泉水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从此,相依为命。

村民在这块看似贫瘠实则富有的土地上,用石块垒建墙壁,用树木构筑屋梁,用茅草覆盖屋顶,在搭建的房屋内生儿育女;他们烧荒开地,种植庄稼,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挖回腐烂后富含丰富油脂的松树根,将他们一点一点劈成小枝条,晾干后既当燃料,又能照明;他们从外面带来了小猪小鸡,请来了石匠木匠,几十年的光景,这里就有了石碾、石磨和拐磨,家里也有了简单的桌椅、案板和橱柜。

艰难的村庄之一

雪后的村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通往外界有一条羊肠小道,东至小镇,西接邻村,然后分中、西、东三路,中路通过星星点点的人烟之处,翻越秦岭后分别经悠长狭窄的诸峪可到达关中地区;西路通过蜿蜒绵长的沟沟岔岔翻越秦岭可直达高塘和大明;东路经过常道,穿过老爷岭隧道,可到达华山脚下。

当年,山里人要赶大集,一早就要动身,得沿着不到二尺宽的弯弯曲曲的山路,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遇到刮风下雨,特别是下雪的日子,石子路格外光滑,甚至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到达。

采购生活用品是人们赶集的唯一目的。对于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家乡人来说,赶集就是逛大城市。头一天晚上就要着手准备了。自己感觉到能穿到人面前的衣服鞋袜是必须要换上的,这是体面的表现,虽然是山里人,但不能穿得破破烂烂的给山里人丢脸;男人们要么挑一担柴,要么扛一根檩,要么背上自己采挖的药材,总而言之,不能空着手,要购置生活用品,还要靠将带上的东西卖掉换成钱才行啊!待到返回家里,往往月亮和星星要出来迎接他们。

那时候,如果要出远门,比如说要到县城去,必须黎明就起床,步行两个多小时,因镇上不通班车,要趟过湍急的洛河,沿着十八盘陡峭的石子屑路,翻越过去,一直到卫东才能搭上班车。当时的卫东是一个繁华的小镇,这里驻扎着三线建设时期从上海迁来的四个兵器工业部直属电子工厂,因此,这里直接有发往县城和省城的班车,每天一趟。如果你来迟了,要么就得步行,要么就得等到第二天。从青石碥到卫东步行大约需要四个多小时!空手还好说,如果肩挑背扛着几十斤的行李,那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在这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是唯一一位考上县重点中学——后来又考上大学的学子。上学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半夜就得起来,带着玉米糁子和晒干的咸菜,步行四个多小时去卫东赶车,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坐上车,但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错过了发车时间,就是车上已经挤满了乘客,任凭你怎样给乘务员求情,始终板着冰冷的面孔的女乘务员一点通融的机会都不给你,我经常只好背着沉重的行李,徒步向学校走去。

艰难的村庄之一

艰难的岁月,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怎样也想象不到步行的艰难的。时近中午,早晨喝过的两碗稀饭早已没有了丁点能量,几十里的路程和几次的小便早已将所吃的东西消耗殆尽并全部排出,肚子咕咕直叫,虚汗不停地直冒,饥饿难耐是家常便饭。面对此情此境,不走怎样?走吧!好在常常能遇到遭遇相同也去县城上学的学生,大家同病相怜,由于大多数都没带干粮,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粮食“优待”你,个别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即使带着干粮,也不会表现大方,因为一旦把自己仅有的几张饼子分给了大家,自己很可能在这一个星期里就要与饥饿为伴了。所以几乎都不说话,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保存体力,结伴而行。大家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越来越慢,从卫东到县城五十多里路往往要走五六个小时,夏天还好,如果在冬天,到达县城的时候,常常花灯已放。

最可怕的是星期六!

艰难的村庄之一

那时学校实行的是六天学习制,等到下午放学,已是3点多了。这时,同乡的学生饿着肚子,结伴从学校操场后四十里梁塬的小土路上急急忙忙往回赶。往往不到塬底天就黑了,就这样,高一脚低一脚,伴着星星和月亮急急忙忙往回赶。到家时常常都是夜半,人困脚痛。一觉醒来就到了第二天,匆匆忙忙吃点饭,带着该带的东西又要步行去学校了!

我暗暗发誓:一定要逃离这个使我饱受艰难的交通之苦的贫困山乡。可说来也怪,后来我有了多次离开家乡的机会,但每一次却犹犹豫豫,至今一直也没离开。非但如此,我越来越觉得已经离不开家乡了。

艰难的村庄之一

家乡虽然贫穷,但那只是她的表象,只有正正切切地走近她,走进她的灵魂深处,你才觉得她是那样的富有。

(下文待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钟山   秦岭   村庄   艰难   河滩   青蛇   乘务员   月亮   青石   村子   美文   班车   县城   师傅   家乡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