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生命之花在“堵”中凋谢——也说学校防溺水教育的误区


别让生命之花在“堵”中凋谢——也说学校防溺水教育的误区

作为家长兼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校园安全工作究竟该如何来做,才能杜绝或减少发生诸如溺水、煤气中毒、校园暴力、轻生等等悲剧?

一年一度的汛期又不期而至,面对残酷无情的汛期,作为一名家长和老师,我们既不能坐视不管,麻痹大意,也不能畏首畏足,严禁孩子涉足。我们应该警醒:既要让孩子接触汛期,更要让孩子学会在汛期保护自己。

纵观近几年身边学生发生的溺水事件不难发现,之所以造成孩子溺水死亡,不外乎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河道、湖畔、池塘等周围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防溺水设施缺位、漏位。二是家校管理有缺失,学生随意涉足。三是遭遇溺水孩子对防溺水知识的严重缺乏。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和救生手段的严重缺失。

别让生命之花在“堵”中凋谢——也说学校防溺水教育的误区

为了防患于未然,我觉得防溺水安全重在一个“防”字,重在提高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提升孩子的防溺水技能。着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溺水机制。众所周知,防溺水安全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近几年,尤其是在各地轰轰烈烈的移民搬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沿河两岸随意采挖砂石形成了许多周围砂石十分松软的池塘,这些池塘周围砂石疏松,积水深不可测,周围又无警示标志,孩子一旦滑入,很难施救;再如许多水库和大小河流沿岸,新修了许多比较大的拦河坝,蓄水很深,没有专人管护,而周围既无防护设施,也无警示标志,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些新开发的水上旅游景点,安全设施十分简陋,等等,面对这些隐患,政府应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大对湖、泊、河、塘、坝安全设施及警示标志的设置,实现全覆盖,加大全天候巡查力度。

其次,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另一个主要场所,学生除在校学习外,很多业余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而溺水事件集中发生时段也是在节假日和暑假之中。究其原因是家长的监管不到位,等到事情发生,悔之晚矣。因此家长应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加强对自己孩子的监管,时时教育和提醒孩子远离水患。

别让生命之花在“堵”中凋谢——也说学校防溺水教育的误区

面对目前溺水事件频发这一严峻现实,我们绝不能谈水色变,坚决禁止孩子游泳,禁止游泳不亚于堵源截流。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疏导,要教会孩子学会游泳,掌握一些游泳的基本技能和水中施救的一些基本技能,不至成为旱鸭子和称砣,从而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远古的圣人大禹在治水过程中都能从鲧“堵”的失败中汲取深刻的教训,作为现代的人们更不应该一味地“堵”。“堵”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懒政”行为,大家一定要知道“疏大于堵”。

第三,学校应发挥防溺水安全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防溺水安全的意识和技能。要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幻灯片,参观图片展,以事实说话,以个案示人,让广大孩子对防溺水有一种直观和形象的认识,从而牢记在脑,铭记在心。同时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演练,模拟涨水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现场指导,教会学生防溺水的基本技能和救生要点。

别让生命之花在“堵”中凋谢——也说学校防溺水教育的误区

溺水猛于虎。但当我们面对频发的溺水事件时,我们不应该只扼腕叹息,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构建起一道防溺水安全的生命屏.障,让溺水远离孩子。别让生命之花因“堵”而凋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大禹   汛期   砂石   池塘   缺失   美文   杜绝   安全隐患   教会   误区   游泳   设施   家长   发生   事件   生命   孩子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