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大》第一篇感想

下面这句话是我这段时间听到的有意思的话之一:

男人从未长大,只是玩具越来越贵。

这句话是武志红老师说的,说男人总是在成长上滞后于女性,恋爱中,男人的表现在女人眼中是没长大的男孩,只是在玩具上显得越来越高级而已。

在这里我自己稍加了修改,因为我并不会针对性别来定义这种行为,因为同样的在女性身上也会有同样类似的情形:小时候女生们喜欢玩芭比娃娃,会帮芭比娃娃梳妆打扮,现在女性们只是把这个梳妆打扮的对象变成了自己,现在的玩具盒中的道具更加贵重和效果更让人舒服而已。并没有性别的区分,没有成长,只是在人类的大多数比例中都能找到。

苏珊·奈曼的《为什么长大》书中一开头就说了:

不是只有彼得·潘才对成年的前景感到焦虑不安。

我们很多人真正长大了还是像彼得·潘一样充满焦虑,所以我们用着更加高级的玩具来配合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模式或者只是在我们各自的认知范围内觉得这个世界需要我们这样。

有个女同事跟我讨论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也发生在她的身上。她说,现在很多的女生(因为她是女生,所以站在了她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男生也会有)对未来的生活是充满焦虑和恐惧,前段时间她身边的朋友买房的买房,买二套房的买二套房(无论是凭个人本事还是凭借父母的实力),她就想着她自己也一定要买房。她那段时间就一直在看这里的房子,或者周边城市的房子,反正铁了心一定要有一个房子。她跟她老公说了这个想法,她老公给她列了一个清单,哪些人是可以借多少钱给他们,家里的房子卖掉或者抵押可以有多少钱的,所有事情都给她计划好了。她跟我说,一定要买房这种想法是一下子就炸出来的,一定要落实了才能心安。而庆幸的是,她在她老公给她计划好一切的时候,她不知道被哪位神灵敲了一下脑壳,开窍了,她就不想买了,这种冲动一下子就消失了。最后来她说,现在还没有孩子,如果不考虑给孩子争取一个在这里上学的权利,这段时间应该不考虑在这里买房。

我们独立地回想一下,自己曾经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想法。就像家里的小孩看到邻居家的电动小车车,跑回来跟你说,爸爸,我也要买一个这样的小车车。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问孩子,你为什么要买这个小车车啊?孩子应该会跟你说,因为他有我也要有。如果爸爸是有相对正确的育儿经验的家长,爸爸会说,你告诉爸爸你用这个小车车做什么的啊,我可以买这个小车车给你,但不是因为别人有所以爸爸买给你,而是你真的想要这个小车车,而且这个小车车可以给你带来快乐。

我们在追求房子,车子的时候,能不能冷静地分离出来一个像上面这个爸爸的角色来问自己的那些问题呢。

《人生半场》,里面有一个话题是:负债累累几十年买房,真的值得吗?有一个说法是我们一开始买房是为了图啥?是为了过得更好,如果买了这个房过得不好了呢,在很长时间都过得不好了,那就没必要去买这个房。

白岩松在《白说》这本书说过他的一段经历和想法:在一辆小轿车上塞满七个人飞驰在荒郊野岭是幸福的,但是换了几辆越来越贵的车再也没找到那个夜晚塞满七个人的时候的幸福了。

就好像中国人非得过足了开车的瘾,才会重新回归骑车和步行;非得把乱七八糟的情感体验一遍,才重新体会到家庭的可爱。 ——《白说》

上面的说法很贴切,我们小时候三四岁就开始拿着玩具的叉子去铲沙子,可能是希望可以帮助自己建立劳动的形象,我们大了就脱离了,开始玩各种车子房子这样的贵重的玩具,最终厌倦了,我们还是回归到劳作中,享受田园带来的幸福感。但是每个人都不知道这个过程在我们生命中需要经历多久才能得到轮回,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找到这样的归属感。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下面的思想呢:

一个孩子对爸爸说:“爸爸爸爸,我想快点长大,这样我才能够有能力保护和照顾你和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彼得   梳妆打扮   芭比娃娃   这个世界   多少钱   小车   美文   感想   想法   爸爸   老公   房子   玩具   孩子   时间   女性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