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所城:烟台的根脉


奇山所城:烟台的根脉

历史上的奇山守御千户所复原图

奇山所城:烟台的根脉

所城西门宣化门

奇山所城:烟台的根脉

西门外的护城河

奇山所城:烟台的根脉

今日所称民居

树有根,水有源,一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也有它的根脉和源头。

关于城市的起源,学界大致有“防御说”“社会分工说”“私有制说”等等。持“防御说”的学者认为,冷兵器时代,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修筑城垣保护居民的财富不受掠夺而形成了“城”。在建城形式上,西方习惯建城堡,中国习惯建城池。

放眼中国乃至世界,由城堡或城池而形成的城市比比皆是。如英国的爱丁堡、德国的汉堡、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等等。中国的许多城市也是由城池而兴起。我们生活的烟台,就是由城池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城市。

从渔寮到军营

“古无烟台之名,以其附近之罘,故外洋通商皆直名之以‘之罘’,其实‘之罘’尚与隔海相望,非一地也。元明海运之道皆泊之罘岛,而烟台无闻焉。明为海防,设奇山所,驻防军。东通宁海卫,西由福山中前所以达登州卫,设墩台狼烟,以资警备,土人因呼之曰‘烟台’,其始不过一渔寮而。”这段文字摘自民国二十年的《福山县志稿·商埠志》。

翻阅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对“寮”字的解释是小屋:毛寮,茶寮酒肆。顾名思义,渔寮,乃渔民们搭建的季节性茅屋而已。

改变历史的时刻发生在明朝初年。《明史》记载:“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二百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批准在胶东沿海设“4卫”“2所”。“4卫”即威海卫、成山卫、大嵩卫、靖海卫;“2所”即宁津守御千户所、奇山守御千户所。其中的奇山守御千户所选址在福山县城东15公里处的奇山脚下、大海之滨。

按明朝军制,卫、所是军队的编制番号,相当于今天的师、团、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卫有卫城,所有所城,平日里是屯军习武,冲锋时出城歼敌,退却后踞城防守。

然而,“红头文件”下发了,朱元璋也驾崩了。大明王朝陷于叔侄挣位的内战之中。直到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规划了20多年的奇山守御千户所此时已成为拱卫京都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陡然上升,建设奇山守御千户所重新提到了议事日程。

宣德六年(1431年),密云千户武略将军张升袭父职调任奇山守御千户所任千户。张千户的到任,拉开了奇山所城建设的序幕。历经十年建设,奇山守御千户所才真正成为一座壁垒森然、保疆卫国的城池。

据《登州府志》记载:奇山所城,“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阔二丈,门四,铺十六。池阔三丈五尺,深一丈”。城有四门,东、西、南、北分别为保德门、宣化门、福禄门,朝宗门。以东、西、南、北的4座城门为轴线,在城中心形成十字大街,将所城分为4个不同功能的区域。西北面是办公场所,设千户所衙门;西南面是兵营、伙房、粮仓;东北面是兵营、马棚及眷属们的住所;东南面是练兵场。按今天的计量单位计算,奇山所城占地面积9.68万平方米,城内面积 7.96万平方米。

出所城北门不远,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小山,虽然算不上巍峨,却是那一带临海的制高点。因此,便在这座无名小山上建了一座高6.5米、长15米、宽13米的烽火台,作为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前沿哨所。这座原本无名的小山被人称为“烟台山”,我们这座城市也以它命名。

在奇山所城周围,还建有清泉寨、宫家岛、芝山寨三个百户所城,它们与奇山所城成鼎立之势,遥相呼应。奇山守御千户所建成后,历代将士刻苦训练,英勇杀敌,战绩辉煌,屡获嘉奖。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曾两次前往奇山所,学习先进战法,并题赠“屡靖海患”行草匾额。

2011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沿海聚焦》,在《烟台》一集的解说词中称“烟台起源于一座军营”。此言于史有据,有址可考,确实可信。

从城池到村落

奇山所城建成200余年,一直是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军事城池,履行着保卫边疆、拱卫京都的历史重任。带领军民建设所城的第一任千户张升,于正统六年(1441年)在文登海域率部大战倭寇,不幸壮烈牺牲。英雄遗骨葬身大海,家人只能以衣冠冢安葬,其子张显世袭武略将军,继任奇山守御千户所千户。

有城池就要有街道。以所城四座城门为轴线形成的十字大街,成为所城里最早的4条街道。以十字大街交汇点为界,分为东门里街、西门里街、南门里街、北门里街。

环绕“周二里”的城墙内侧,以四座城门和城墙四角为坐标,又将所城分割为8段,形成了8个胡同,即东门里南胡同、东门里北胡同、西门里南胡同、西门里北胡同、南门里东胡同、南门里西胡同、北门里东胡同、北门里西胡同。4街、8胡同,这12条街巷成为烟台这座城市最初的街巷。如今,无论是四车道还是六车道,无论是十里长街还是数百米的小路,都是这12条街巷的延伸和扩展。

如果说1398年朱元璋颁旨建卫所是烟台的历史起点,那么,1655年则是烟台历史的又一个节点。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奇山守御千户所被裁废,“千户”“百户”们被贬为庶人,军户们也失去军籍,成为自谋出路的百姓。所城从一个军事上的城池,变成了一个各色人等杂居的居民区。康熙二年(1663年),失去了军事职能的奇山所城成为福山县管辖的一个社区——奇山社。

原来居住在所城内的张、刘、安、傅等千户的后人,历经两百余年的繁衍,人口大增,开始在所城内外大兴土木,置地造屋,一座座或大或小的院落雨后春笋般地在所城内外落地生根。在所城十字大街分割的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又形成了10条街巷,东北区有永发胡同、双兴胡同、夏家胡同、张家胡同,西北区有王家胡同、石板街,东南区有高家胡同、傅家胡同、洪泰胡同,西南区因为曾是奇山所的仓储区,街道便称仓子巷,后称仓余街。

上述22条街巷,除东门里北胡同于1971年建楼被占,其余21条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名称有所变更。

历经200余年的繁衍生息,到明末清初,在所城之内,按照城门所处的方位,形成了东门村、西门村、南门村、北门村4个村落。而在所城周围,则形成了大海阳、中海阳、小海阳、仓浦村、世和村、西南村、上夼、所东庄和西南关等9个村。城里城外合计13个村。此时的烟台,成为福山县治下的奇山社 “十三村”。

从商埠到城市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事物,二者职能不同,内涵不同。对此,《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城,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也。”如果说裁废之前的奇山所城还是一座功能单一的“盛民之地”,那么,随着“买卖之所”的“市”兴起, “盛民之地”与“买卖之所”相结合,奇山所城便开启了由城池到城市的嬗变。

雍正十三年(1735年),奇山社十三村的渔户、农户及商贾集资,将明末在所城西北临海处修建的海神庙扩建为天后宫(俗称大庙)。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天后宫前修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人们称之为“烟台街”。至道光年间,以烟台街为中心,形成了菜市、面市、饭市、草市、鱼市、鸡鸭市、果木市等颇具规模的集贸市场,商户1000余家。门头鳞次栉比,商贩熙熙攘攘,烟台街上,“市”的味道越来越浓。而此时的“烟台街”,已不是单指某一条具体的街道,而是泛指包括十三村在内的社区。

如果说1655年的裁废卫所是烟台历史的一个节点,那么,1861年则是烟台建城史上又一个历史节点。这年5月,清政府批准烟台为通商口岸。8月22日开关征税,烟台自此开埠通商。做为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烟台已经形成了以奇山所城为中心的旧城居住区,以大庙为中心的商业区,以烟台山、东海岸、大马路一代的外国人居留区的城市格局。

同为沿海城市,烟台北有大连,南有青岛,虽然开埠较早,但建市却比两市稍晚。大连市19世纪末由沙俄宣布开港建市,青岛市1929年由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烟台市则在较长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官方认可的名称和名分。奇山所城、奇山社十三村、烟台街,直到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才宣布设立烟台特别行政区。1938年1月,伪华北“临时政府”宣布成立烟台市。这件事在烟台的正史中一直很少提及,大概觉得一个傀儡政权的行政区划似乎不怎么光彩。其实大可不必。以鄙人之见,历史就是历史,无法回避,只能面对。

2013年7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烟台市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批复函中称:“烟台市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近代建筑集中成片,街区特色鲜明,城区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从渔寮到军营,从城池到村落,从商埠到城市,烟台,经过漫长的蜕变,终于成为新中国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600多年前,准奏设立奇山守御千户所的朱元璋不会想到,他的这道“最高指示”会成为一座城市的起点;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千户和军士们不会想到,他们砌筑的一块块方砖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基础;奇山社十三村的“占山户”和“坐地户”们不会想到,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会成为一座海滨城市大街小巷;那些高鼻深目、漂洋过海而来的洋人们不会想到,他们曾经传教、经商、休假的“之罘”和“烟台街”会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今天的烟台拥有许多闪光的名片: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这一切都起源于奇山脚下的那座千户所城,那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根脉和源头。

今天的所城现状有些尴尬,但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让我们善待所城。


文 | 孙为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烟台   海阳   福山   东门   烟台市   商埠   街巷   城池   北门   南门   城门   西门   美文   胡同   城市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