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街上的新中国电影院,在老烟台人的心目中,是一座“梦工厂”

坐落在烟台朝阳街南口东侧的新中国电影院,在过去的烟台市可谓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它是烟台最早的电影院,前身是英国人开办的仁德洋行建造的月宫电影院,1932年营业后又几经改造。新中国成立后,电影院更名为新中国电影院。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成长成熟时期,电影艺术从娱乐性转变到反映生活现实。各种影片如雨后春笋般生产出来,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老百姓张嘴闭口谈论的皆是电影明星的名字,如赵丹、孙道临、王心刚、王丹凤、王晓棠、张瑞芳、白杨等,大家谈论起来如数家珍,丝毫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

1957年开始,我在解放路小学(现养正小学)读书,经常在放学后不直接回家,背着书包沿着海岸向西再往南,辗转来到朝阳街。新中国电影院门前常常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常。若遇到影院散场,那场面真是爆棚,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朝阳街上的新中国电影院,在老烟台人的心目中,是一座“梦工厂”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中国电影院

我的爱好是浏览电影海报、影片预告及电影内容介绍,有些电影还会登出像四联屏年画式的电影画片介绍。这时我会像一个贪婪的猎人捕获到猎物似的喜悦,广告橱窗较高,我踮着脚,仰着头从头至尾浏览着画面,逐字逐句阅读着,兴奋得仿佛在品尝着丰富的大餐。

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小学生们看电影,学生票价是5分钱。《小木克历险记》《上甘岭》《鸡毛信》《战上海》《红孩子》《英雄儿女》《在烈火中永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电影都是在那时候看的,还有中法合拍的儿童故事片《风筝》,古装故事片《追鱼》《秋翁遇仙记》《马兰花开》等。每到看电影时,同学们个个兴奋异常,简直比过年还要高兴。

朝阳街上的新中国电影院,在老烟台人的心目中,是一座“梦工厂”

我上二年级时,有次学校组织看电影,放映期间我突然想上厕所小便,可班主任老师就是不让去,理由是要保持纪律。尽管我再三请求仍未获准,最后我终于憋不住尿到了裤子里。回家的路上,我拖着湿裤子,踽踽独行在马路边,满肚子的委屈与无奈,见到妈妈后我放声大哭。想想当年老师确实有点死板教条,对待一个八九岁的小学生也太苛刻了,未免有点不近人情。

那个年代,看电影对孩子们来说始终还是奢侈的,一年之中学校组织看电影的次数总是有数的。很多电影对我们来说只能是望影兴叹罢了。电影票价格对小学生来说也是消费不起的。学生票是5分钱,普通大人票价依据座次好坏,分为1角1分、1角3分和1角7分钱几种,早中晚各有两场电影,有时晚上还有加场,太多好电影捞不着看却又无可奈何,我只能看看影片预告解解馋了。

但生活总是有令人意外的惊喜发生。有次我得知,妈妈在所城童鞋厂的同事刘大婶的老伴刘大叔在新中国电影院当检票员,我放学后就多次在影院门口窥视,一发现刘大叔在门口值班,便鼓足勇气走到大门旁边,眼神胆怯又充满希望地瞥向刘大叔。大叔看见我,就笑嘻嘻地打招呼并直接放我走进影院大门。我欣喜若狂,走进漆黑的放映厅,随便找个空座位,大多数都是坐在楼道上看电影。这样的事发生了几次后,被妈妈知道了,妈妈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我就再也不敢去找刘大叔占便宜了。

1968年2月我被招工至烟台钟表厂电镀车间当工人。上夜班时师傅告诉我,合金组屋后有个便门直通影院大厅。那天晚上吃过饭,我便悄悄打开后门,猫着腰溜进放映厅。坐在前排座位上,一时被银幕上的光线刺得睁不开眼睛,于是只看了几分钟,我便又从后面溜回了车间,连演的是什么电影都没看清,回忆起来也算是一种别样的经历吧。

电影无疑是过去那个年代里人们梦寐以求的精神食粮,众明星的照片和《大众电影》杂志也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工友同事们聊天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电影。当有人看了一场电影后,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要求他把剧情讲给大伙听。讲的人洋洋得意,手舞足蹈,唾沫乱飞,听的人是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听完还意犹未尽。

朝阳街上的新中国电影院,在老烟台人的心目中,是一座“梦工厂”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众电影》

新中国电影院大门右侧有一间小小的画室,是专门为影片画广告宣传画而设立的画室,画室的主人是一位端庄文雅的女画师,名字叫于明,她有个弟弟是烟台曲艺界著名的相声演员于惠舟。走进电影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光彩夺目的广告宣传画,而广告画的转换周期也是随着影片上演的周期而不断更替着,短则三四天,多则五六天,那些都是于明画的。

有时走到影院画室边,我会情不自禁地停下,伫立在那里仔细地看着于明绘画。只见她纤巧的手挥洒着灵动的画笔,像魔术师般变幻出不同的图像,斑斓的色彩跃然于广告版上,和女画师娴雅的气质、秀丽的面容共同交映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倘若那个女画师如今还健在的话,也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吧?

那时我心里想,如果我也能画出如此精美和引人入胜的画来,那该有多好!1971年,主持总厂宣传工作的张立广老师邀请我去他的工作室,帮忙画一幅广告宣传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给了我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吧。宣传画正面是一个精神抖擞、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手挎冲锋枪傲然屹立在画面上,背景是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先烈形象。底稿已打好,我只需上色即可。因我是第一次画油画,不免心中胆怯。在张老师的鼓励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经过数天时间,我终于完成了这幅大型广告宣传画,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这幅近两米高的油画据说后来悬挂在装配车间大屋中的墙壁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新中国电影院被改造成一座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新中国的士高广场”,1998年关闭停业,新中国电影院从此告别了它声光绚丽的舞台。

如今,烟台市朝阳街和所城里老城区重点工程改造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期待新中国电影院以崭新的面貌重现于世人面前。

文 | 张善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烟台   朝阳   新中国   电影院   烟台市   放映厅   画师   宣传画   画室   心目中   美文   梦工厂   看电影   影院   街上   影片   妈妈   广告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