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引发的风波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引发的风波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是我的报告文学处女作,刊登在《山东青年》1981年12期。

文章刊登后,没想到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年在12月26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全文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点30分的《报纸摘要》节目中全文播发了。紧接着《解放军报》也转载了此文章。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引发的风波

报告文学写的是栖霞县工艺品厂青年女工胡艳,参加美国布鲁明达里斯百货公司举办的中国工艺产品展销会,进行抽纱棒槌表演的全过程。文中写了她的棒槌表演在展销会引起的轰动和反响,她怎样拒绝美国企业的挽留和高薪聘任,为中国人民争了光。同时也为国家赚回了6000多美元外汇。因为她是临时工,回来后大队给她记了500工分。

报告文学之所以引起轰动,并非是文章写得多么有文采,引人入胜,主要是和当时国内形势有关。

当时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刚刚打开,有少数人开了眼界的同时也盲目崇洋媚外,认为国外一切都比中国好,连月亮都比中国圆。有的人为达到出国目的甚至不惜一切手段,给中国人丢了脸。报告文学《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之所以引起媒体关注,是因为起到了一定典型的教育意义。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引发的风波

《人民日报》留出版面准备转载,在发排之前,打电话给栖霞县委宣传部征求意见,得到的答复是,这完全是个假典型。我们已写信给上级有关宣传部门,澄清事实并追究作者的有关责任。

带有公章的上告信是最有杀伤力的,《山东青年》杂志、《中国青年报》社、烟台地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宣传部同时都收到了告状信。

而我自己对这一切一点不知晓,还沉浸在文章发表的喜悦之中。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引发的风波

1981年12月31日,团领导通知我下午到地委宣传部一趟(那时地委未改市)有位副部长找我谈话。团里的同志开玩笑说,老七,你真走运,刚发表这么一篇报告文学,连部长都亲自接见,到时升了官别忘了弟兄们。

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这么大的领导。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这位副部长办公室。

副部长是一位长脸形的人,见到了我脸拉得更长了,你就是李七修?

我点点头答应着。

他点上一支烟,抖了抖披在身上的军大衣,你知不知道你写的那篇小文章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麻烦,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我摇摇头,不知道。

他站了起来,一拍桌子,人家栖霞县委宣传部来信告你了,说你写这个典型完全是假的!由于激动,他披在身上的军大衣落在地上。

我解释说,部长,我是经过抽纱公司政工科邹科长介绍,去栖霞采访过胡艳她本人。

副部长更火了,我问你,你跟着她去美国了吗?

我回答,没有。

副部长像抓住了理儿,没有你怎么把大赛开幕式写得跟真的似的,胡艳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钻到人家脑子里吗?告诉你吧,我以前就在栖霞县委宣传部报道组搞报道,知道扔棒槌是怎么回事,你这文章一看就是假的,简直是胡楞个……

就这样我站在那里,他一直训斥着我,直到机关下班后一个多小时。

我走出副部长的办公室,坐在地委门前的转盘台阶上,那是1981年的最后一天,望着天空辞旧迎新的烟火,耳边响着副部长最后的一句话:你回去听候组织的处理吧!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引发的风波

我心里又忐忑又难过,百思不得其解自己错在哪里?我是被胡艳这种爱国的情怀和精神所感动,自己牺牲了休息时间,冒着酷暑骑着自行车跑了40多公里山路去采访胡艳,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不但没人表扬,还要挨批评等着受处分,越想心里越委屈得慌,不知不觉地流泪了。

那一年我26岁。

事过半年我才知道,那位副部长为什么对我火冒三丈。原来,新来的地委书记王济夫同志看到了《中国青年报》转载的文章,在地委常委会上,问常委宣传部长胡艳这个典型的具体情况,常委部长答不上来,场面有些尴尬。会后常委部长把分管宣传的副部长给批了一顿,说工作太被动了,这么好的一个典型,我们都没发现,让话剧团的一个小演员抢先了。所以副部长把挨批的气全都撒到我身上了。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引发的风波

1982年1月8日的下午,这个日子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两位陌生的中年男同志到话剧团找到我。其中一位戴着灰色的鸭舌帽,身穿黑色半截呢子大衣。另一位同志围了个花格围脖,穿了件军大衣,不知为什么我对穿军大衣的人有些敏感。

我把二位不速之客领到团排练大厅,刚坐下,那位戴鸭舌帽的同志自己介绍,我们俩是省委宣传部派来调查胡艳这个典型的。我叫梁斌,这位是马伟同志。说罢递上了盖有公章的省委宣传部介绍信。

我看介绍信的时候,手有些发抖。

梁斌同志看到了我的表情,笑着说,李七修同志你不必紧张,你的文笔不错,很朴实。这里没有外人,你也不必有顾虑,就把如何发现胡艳这个典型采访过程如实给我们说一遍,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断章取义,要知道我们是代表组织的。

我让内心平静了一会儿,向两位代表组织的同志娓娓道来采写胡艳这个典型的全过程……

我有一位朋友,在烟台地区外贸抽纱公司政工科任科长,我们在聊天中,他说到栖霞工艺品厂青年工人胡艳,这次到美国表演花边扔棒槌,精湛的棒槌技术表演征服了好多美国商人,不但为国争光,还彰显了中国人有骨气的高风亮节。美国抽纱行业老板月薪3000美元聘用她,她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次她个人为国家赚了6000多美元外汇,回国后自己得到的是大队给她记了500工分,因为她是临时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被胡艳这个普通的农村姑娘打动了,脑海里抹不掉6000美元和500工分。地区抽纱公司所有出国人员政审手续都由邹科长负责把关,我相信胡艳事迹的真实性。

我决定采访胡艳,把她的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因为我是话剧团一名普通演员,采访胡艳名不正言不顺,恐怕人家不愿接受采访,就让邹科长给我写了封信引见一下。

采访胡艳,还怕团领导知道后批评我不务正业,不能向团里请假,就选了个星期天,借了团里司务长买菜的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为了不耽误周一上班,星期日早上5点我就骑车上了路,直奔胡艳的家乡,栖霞县臧家庄公社西林村,凭着自己年轻身体好,40多公里的盘山路骑了3个小时就到了西林村。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引发的风波

胡艳家在村东头一座普通常见的农村小院,新盖的4间新房,入住一年多了,门窗还没镶玻璃,全用塑料纸代替,可见家里的经济状况。

因为有邹科长的信,采访胡艳很顺利。她的父母也很热情,非要留我吃午饭,尽管采访结束已经是12点了,我态度坚决地谢绝了他们的心意。看到她的家境,我吃不下这顿饭,心里酸酸的。临走前,我将他们家里送给我的花生米,悄悄放在锅台后面,花生米在他们家里算是很珍贵的东西了。

当天晚上回到团里,尽管很是疲劳,我躺在床上仍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胡艳的家境,使我浮想联翩。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都渴望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国内和国外相比生活条件是有差别的,少数人为了达到出国目的,不惜丧失人格国格甚至做出背叛祖国的丑事来,他们是多么可耻和卑鄙。比起这些少数人,胡艳的事迹更加高尚令人敬佩。想到这里,我睡意全无,伏在桌子上写了起来。

稿子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第二天我抄写了一遍寄给了《山东青年》杂志社。稿子的原题目是《有这样一个农家女》,现在的题目是责任编辑刘大伟给改的。

这就是我采访胡艳的全过程,我跟组织说的全是实话。

听完我的实话实说,组织上的两位领导相互交换了一下目光。

我猜不透两位代表组织的领导要给我下什么结论。

我打破了冷场,做了几句自我解释,两位领导,我是文学创作爱好者,听了胡艳的事迹激发了自己的创作激情,写了这篇报告文学,是我的处女作,肯定存在好多不足和缺点,我也知道了发表报告文学的程序,先送给本人阅看,然后再送交各级宣传部门审阅批准,盖上公章后方能寄出去,我今后一定……

梁斌同志见我还要说下去,忙打断了我的话:“李七修同志,你不用再解释了,你刚才讲的采访胡艳的全过程,跟我们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我们俩受省委宣传部领导委托,来烟台已经5天了,为了得到第一手真实材料,我们谁也没打招呼,直接去了栖霞找到了胡艳本人,又同大队书记、栖霞工艺品厂负责同志,对胡艳出国访问的情况逐一调查核实。也找到了出国带队兼翻译同志,他们都认为胡艳这个典型是立得住的,文章中写到的事也是真实的,他们都给我们写了证明材料。我们下来前,省委宣传部分管的领导再三嘱咐我们,一定把调查工作做细做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因为胡艳这个典型在全省和全国影响太大了。李七修同志,希望你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用你的眼睛发现典型,用你手中的笔写好典型,等待你的下一篇大作问世。”

事情来得太突然,我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是好,只是一个劲地直点头。

梁斌同志继续说,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刚从地委王济夫书记那里来,他听完了我们调查结果的汇报,谈了三点意见。说着,梁斌从包里拿出笔记本,一是胡艳这个典型是站得住的,要大力宣传。二是对作者不要求全责备,还要表扬作者这种精神。三是跟地区劳动局说一下特批一个指标,将胡艳农转非成为正式工人。

梁斌合上笔记本,感慨地说,王书记不愧为爱惜人才、思想意识超前的领导干部。

马伟同志看了看表提醒到,梁主任,时间差不多了。

没想到事情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弯,我惊喜交加,天色已黑,想请两位共进晚餐,以表我内心感激之情。

梁斌同志站了起来向我伸出了手,咱们后会有期,欢迎你到济南做客。我们今晚就返济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等着听汇报。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引发的风波

地委王济夫书记的表态,使得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胡艳农转非成为栖霞工艺品厂正式工人。

地区文化局领导闻风而动,指示让话剧团组织力量创作一台以胡艳事迹为原型的话剧,参加1982年全省戏剧月调演,为了创作戏取得圆满成功,专程把胡艳从栖霞请到话剧团来,做了一场专题报告,同团里主创人员进行了互动。

创作戏取名《在S城的日子里》,在全省戏剧月调演中荣获演出一等奖。

39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快乐地生活。


文 | 李七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栖霞   中国青年报   宣传部   话剧团   地委   棒槌   报告文学   团里   抽纱   美国   副部长   美文   风波   中国农村   典型   姑娘   采访   同志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