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故事 | 手抄本上的抗战歌曲,再现胶东儿女的英雄岁月

胶东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胶东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军民一心、英勇杀敌,为最终赶走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期间在胶东诞生和流传的抗战歌曲,为鼓舞胶东军民的斗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收藏的福山留存下来的两本《杂记簿》里,就记录了近60首胶东抗战时期流行的歌曲。

第一首歌的特殊命运

这是两本手工装订的32开纸大小的本子,封面上用毛笔分别书写有楷体和隶体的《杂记簿》三个字(图1)。本子是用过的废纸反过来对折成内页,用较厚实的牛皮纸做封面,然后用纸绳装订而成。

烟台故事 | 手抄本上的抗战歌曲,再现胶东儿女的英雄岁月

图1

对折的内页,由于磨损均已开裂,可见原来的纸张上印有“山东省福山县普通户口调查表”字样,并填写有“第四区湘河乡义井村某甲某户”及“民国三十三年”等字样。本子虽由废纸装订而成,但装订规整、保存完好,可见主人对它珍爱有加。

翻开《杂记簿》第一页,录有两首歌词,第一首是《毛泽东之歌》,第二首是《宪政运动歌》,但只录了歌词,没有曲谱部分(图2)。书写字迹十分工整漂亮,但可明显看出笔迹不同,墨水颜色一黑一蓝,是不同人分别抄录的。

其中《毛泽东之歌》歌词如下:

密云笼罩着海洋,海燕呼唤暴风雨。你是最勇敢的一个,不管黑暗无边,夜雾茫茫,从不停息你战斗的号召,从不收起你坚强的翅膀;

在南方,在北方,从中原到边疆,你响亮的声音,鼓励着斗争中的人民,温暖着受难者的心。你是光明的象征,胜利的旗帜。

敬爱的毛泽东同志,我们光荣的生活在你的年代,学习你的榜样,跟着你的火炬,走向自由幸福的新世界。

这首歌词是在1941年创作的,词作者是时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此歌一经推出,便很快在各解放区传唱,影响较大,解放初期也曾流行一时。但这样一首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歌曲,为何后来销声匿迹了呢?

烟台故事 | 手抄本上的抗战歌曲,再现胶东儿女的英雄岁月

图2

1951年文艺界开展了对这首歌曲的批评,主要是歌词刻意歌颂了领袖,没有像其他歌曲那样“体现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正确反映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曲调方面也过于平淡、情感沉郁,故此歌后来悄然退场。

此歌被《杂记簿》主人收录为第一首歌曲,可见当时此歌在胶东影响之大。但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词曲大都是口传手抄,所以歌词与原作对比有遗漏段落,个别字词也有区别。

1944年·福山县第四区

《杂记簿》除了抄写收录了近60首抗战歌曲外,还记录了一些学习笔记。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际时事,主要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各国取得的进展、敌我势力对比、重大事件等,主要发生在1943-1944年间。

另一部分是会议记录,其中有“胶东教育会议:——于民国卅三年六月二日(1944.6.2)开幕,历时一月,方胜利闭幕”的记录。

根据以上内容,加之所用《山东省福山县普通户口调查表》里有民国三十三年的时间记录,可以判断《杂记簿》为1944年使用。

那么《杂记簿》的主人是谁呢?从簿中抄录的近60首歌曲分析,这些歌曲并非出自一个人的笔迹,而是由多人抄写而成,而且有些字迹写得十分漂亮,很多还同时抄录了曲谱,可见有的抄录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图3)。

烟台故事 | 手抄本上的抗战歌曲,再现胶东儿女的英雄岁月

图3

除此以外,簿中还记录了各村、学校借款明细、代收各种款项明细、收公粮借麻袋条数等,币种以北海币为主,个别为伪钞,牵涉的村和学校都位于福山县西部地区。

有意思的是,其中还记录了一种北海币假钞的辨认方法:“北海银行发行的‘胶东’字灰色印有一人一牛耕地图的北钞,发现有假票。此假票的特点是耕牛图之小人左腿在后面,右腿在前面,真的是右腿在后面,左腿在前面。”

从以上内容可以判断出,簿中涉及的村庄、学校当时都属于福山县第四区范围(第四区有九个乡,当时福山县划分为五个区)。

所以,这两本《杂记簿》可能是我党设在第四区的区公所所用,收录的歌曲用于辖区村庄、学校等传唱。

收录歌曲近60首

2003年出版的《胶东解放区歌曲选》(下称“歌曲选”)一书,较为完整全面地收录了胶东解放区的歌曲。书中收录有抗日战争时期歌曲200余首、解放战争时期歌曲100余首,共305首。

而《杂记簿》中收录抗战歌曲近60首,通过对照“歌曲选”中的抗战歌曲部分,其中有20首在“歌曲选”中亦有收录,像《天上有颗北斗星》《比一比,算一算》《吴同志的战斗化》《爆炸战》《快乐的民兵》《村选小调》《儿童团歌》《海军支队进行曲》等。

但有近40首则没有收录,如《拥护我们的主力军》《一条扁担》《上冬学小调》《切菜刀》《努力生产歌》《青纱帐》等。

但两本都有收录的这20首歌曲,在歌名、歌词、曲谱方面也有较大差异。例如“歌曲选”收录的孔健飞词曲、作于1943年的《春耕谣》,在《杂记簿》中歌名为《春耕轮唱曲》。

除了歌名不同,词、谱也有差异。“歌曲选”中歌词是:“春天里来百花香,男女老少耕田忙,加紧生产,有吃有穿乐洋洋。”《杂记簿》中则是:“春天里来百花香,党政军民春耕忙,加紧生产有吃有穿乐洋洋,抗战和生产大家忙,明年一定退东洋。”

还有一首《比一比,算一算》,词曲作者不明,注明为“胶东民歌”。“歌曲选”中歌词为:

“比一比算一算,共产党的军队有六十五万,枪炮子弹粮食,一概无人管。抵抗鬼子兵九十多万,一个人打他两个不稀罕!

比一比算一算,国民党的军队有三百万,还有美国帮助他枪炮子弹。听见鬼子来,心里就打颤,枪一响丢盔卸甲向后窜!”

而《杂记簿》中记录的歌词不仅多一个“伪军”的自然段,歌词也明显不同:

“(一)、比一比(比甚么?),共产党的军队有五十万(不多啦),枪枝[支]子弹粮项一概无人管(那能打仗吗?),他抵抗鬼子三十五万(好样的!),十个人打他七个不稀罕(能干!),十个人打他七个不稀罕(真能干!)

(二)、比一比(又比甚么?),算一算(又算甚么?),国民党的军队有三百万(不少哇),外国还帮飞机大炮银子钱(该能打仗吧?),他抵抗鬼子二十五万(真熊!),十个人打不了一个闲扯蛋(孬种!),十个人打不了一个闲扯蛋(真孬种!)

(三)、比一比(又比甚么?),算一算(又算甚么?),全国有呀伪军六十二万(都是哪来的?),全是中央军投降当汉奸(唉哟,真透气!),共产党打他十分之九(能干!),国民党一枪不打装瞎汉(真熊!),国民党一枪不打装瞎汉(真孬种!)”

《杂记簿》里的歌更接近原作

抗战初期,胶东地区演唱的抗战歌曲以外来歌曲为主。1941年以后,胶东也涌现出了一批本土的词曲作家,像刘贤、袁先、郝光、栾少山、孔健飞、陌阡、陈志昂、王琴生等。其中既有土生土长的胶东人,像创作《战斗英雄任常伦》的福山籍的栾少山、漠雁父子,也有战斗工作在胶东的非胶东人。

他们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这些歌曲不仅在胶东根据地广为传唱,很多也流传到了其他解放区。

由于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很多抗战歌曲都是通过传唱形式流传开来的。在流传过程中,词曲与原作都有“走样”的情况。经比对《杂记簿》与“歌曲选”中都有收录的20首歌曲,不管是歌名还是歌词、歌谱,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差异还很大。

2003年出版的《胶东解放区歌曲选》,其中收录的歌曲,有一部分是成书时根据当事人回忆整理的,由于年代久远,记忆有误,加上传唱过程的“走样”,与原作“长得不一样”在所难免。

而这本1944年的《杂记簿》收录的歌曲,虽在传唱中与原作可能也有差异,但比起60年后整理版,更接近于原作。此外,还有近40首抗战歌曲是“歌曲选”中没有收录的。

所以,这本76年前留存下来的《杂记簿》,对研究胶东抗战时期的歌曲有重要价值。

(配图由作者提供)

文 | 林卫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胶东   抗战时期   福山   北海   解放区   手抄本   孬种   烟台   歌曲   首歌曲   原作   杂记   词曲   歌名   国民党   美文   儿女   差异   岁月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