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这种捕蛏方法的人,既是个天才,也是个魔鬼

黄县(今龙口)海域的竹蛏分为大竹蛏与小竹蛏两种,小竹蛏细如笔管,大竹蛏粗逾儿臂,二者同属双壳纲竹蛏科,外壳光滑亮泽,黄褐色,壳质甚为脆薄,因其壳体闭合后状如竹管,故此得名。

在黄县话中,大、小竹蛏统称为“海指筋子”,形容其形如手指,且平时斧足和出入水管皆伸出壳外,遇惊则快速“筋”回壳内,既形象又生动。也有称其为“海指甲”的,大概是因为竹蛏的外壳与人的指甲有些相像吧。

想出这种捕蛏方法的人,既是个天才,也是个魔鬼

海指筋子性不耐咸,喜欢生活在盐分较低的河流入海口附近、浅海和潮间带的泥沙质海底,靠滤食藻类和海洋微生物过活。这里海水咸淡适宜,饵料丰富,是海指筋子最中意的家。

人们常用“狡兔三窟”来形容兔子的狡猾,海指筋子可称得上是海里的狡兔。它的洞呈“U”字形,约有50厘米深,是用锚形斧足挖掘出来的。海指筋子细长的身子如地铁一样,穿行其中,这边有危险就蹿到那边,那边有情况则出溜到这边,真可谓是左右逢源,所以要捉到海指筋子是很不容易的。

有经验的赶海人一般是用钓法捕捉,他们有专门钓蛏的工具,叫蛏钩,一根竹棍绑截铁丝,下面弯个小钩。

想出这种捕蛏方法的人,既是个天才,也是个魔鬼

钩蛏讲究的是准、狠、快,眼神要准,哪个是海蛐蟮洞,哪个是蛏洞,一眼就八九不离十;下钩要狠,慢慢悠悠探下钩去,海指筋子早逃之夭夭了;收钩要快,蛏钩伸进洞里,海指筋子受惊,双壳闭合,还没等它回过神来,轻轻一提,就把海指筋子带上来了。

想出这种捕蛏方法的人,既是个天才,也是个魔鬼

看着赶海人闲庭信步似地钓蛏子,让我想到庄子笔下的承蜩丈人,“犹掇之也”,像捡拾一样的容易,禁不住心痒难捺,央求人家让我试一试。赶海人笑笑,也没说什么,把蛏钩递给我。

谁知看花容易绣花难,这钓蛏还真是个技术活,照葫芦画瓢忙活了半天,见到个洞儿就撴进去“搁娄”,海指筋子却连朝面儿也不朝面儿,只得在赶海人善意的笑声里讪讪而去。

前年夏天,我去海边洗海澡,正赶上洘大潮,二道滩、三道滩都露出水面了,放眼望去海滩上都是人,人手一袋咸盐,一只铲子,都低着头寻觅什么,问过旁人才知道是在捉海指筋子。

想出这种捕蛏方法的人,既是个天才,也是个魔鬼

赶海资料图 文图无关

据说这是新鲜出炉的捉蛏方法:看到疑似蛏洞,就用铲子平撮,见水为止,如果洞中有气泡鼓出来,里面有海指筋子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往洞眼里倒一撮盐,不一会,海指筋子被齁得受不了了,“噌”一下蹿出来,怒气冲冲的,像是要看看谁在外面捣蛋。

这时候就要眼疾手快地一把捏住,或是把铲子插在沙下,断了海指筋子的后路,要不然你眼见它缩回洞中,赶紧用铲子挖,挖出老大一坑,也不见海指筋子的踪影,像是“土遁”了一样。

想出这种捕蛏方法的人,既是个天才,也是个魔鬼。望着海滩上汹涌的人潮,我相信用不了几年,就会把海指筋子挖成保护物种的,到时候,赶海的人会比海指筋子还多。

海指筋子味道鲜美,肥腴,脆甘,用黄瓜丝拌了,黄县人称之为“拌海蛏子”,可以醒酒去腻,最是夏天的时令菜。

市面上还有一种蛏子,体形扁方,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像是用绳子勒出来的,名为缢蛏,喜欢生活在淤泥中,黄县海域并不出产,是浙江、福建一带主要养殖贝类之一——那里的海滩上有连片的蛏田,人们像种田一样种蛏子。


文 | 王东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大竹   凹沟   龙口   咸盐   竹管   照葫芦画瓢   蛏子   技术活   眼疾手快   铲子   海域   美文   海滩   外壳   指甲   天才   魔鬼   夏天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