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道梁子感受“”一条大铁路,改变东北发展史”

在横道梁子感受“一条大铁路,改变东北发展史”

陈苏锦

摸黑经过坑坑洼洼的小路住进了横道梁子一个在网上搜索的四合院,在火车进站的声音里睡着了,这是一个有铁路经过的小地方,这是我对横道梁子的第一印象。

等到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在细雨霏霏中经过“横道梁站”,再往前走,我这才惊讶地发现这里有很多整齐划一的一排排与我们东北农村不一样窗子的红砖房,有人告诉我们,这已经是百年建筑,是当年中东铁路职工俄国人家的宿舍。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中东铁路运输博物馆”。

在室外就有一列黑色的“前进6924”蒸汽机车”停在那里供游人参观照像,我还是第一次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地抚摸着火车头,早有波哥波嫂像“我心飞翔”那样在那里拍照了,这是疫情之后我们第一次远行,同行的五家十口人分别选了不同位置围着火车头像“”铁道游击队”那样勇敢的飞跃,很新奇的感觉!

在停车场向北望去,中东铁路博物馆是一个具有俄罗斯风情的建筑,十五座机车车库房毗邻而居,静静地卧在大山里,任凭风雨百年,记忆着关于中东铁路,关于这座在黑龙江的偏僻小镇的风雨沧桑。

由于惊喜能看到这样一个博物馆,我开始认真地搜索起相关的资料:横道梁子,这个小镇位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东麓,山高林密,交通位置非常重要。在中东铁路蒸汽机时代,从绥芬河或牡丹江去往哈尔滨方向的列车必须在这里加挂补机才能翻山越岭。于是,在1897年修筑中东铁路时就在这里建了横道梁子机车库,二十世年纪九十年代后,内燃机车成为铁路主角,这里才淡出人们的记忆。直到2014年,这座年久失修面目全非的机车库,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下拔了专项修复资金,又经过当地政府几年的不懈努力,这座曾经的蒸汽机车库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中东铁路博物馆。

走进高大宽敞明亮的中东铁路博物馆,跃入你眼帘的是真实的铁轨、最真实的四台蒸汽机车实物,每一台机车前面都有它的简要的历史介绍,有“美国大男孩”、有“”美国GS4型(又名破晓)”、有“”克拉美型蒸汽机车”、有“0号蒸汽机车(英国),原汁原味啊!移步走来看不同类型的车厢和国内国外的各种蒸汽机车模型,没有悬念,对,你正在真真切切地感受着钢铁的厚重和工业文明的进步。我在毛泽东号机车前伫足,这是日本制造的一辆蒸汽机车,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毛主席去苏联访问时还亲自“牵引”过专列呢!在这里,放眼望去,那些高大的机车依然威猛,低下头去看那些各式的机车模型,钢铁的厚重在提醒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的文明带给人类的进步可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便啊!

我在馆内宣传墙上仔细地阅读关于这里的一切文字,那醒目的六个部分的介绍里是发生在中东铁路的那些永远不能忽视的事件,是超过二十万劳工那些在长达六年的风吹雨淋天寒地冻中的劳动的背影,是那些活跃在白山黑水千里铁道线上为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渐行渐远的身影,所有艰难、悲欢、信念、执着不是用语言所能描绘得好的,而那些温暖却一直清晰而明亮……

在那些看似简明扼要的文字里,我抄录下来自“全线通车”那个章节里的一段话:“1903年,中东铁路正式通车。……铁路通车后,铁路沿线迅速城镇化,东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快转变为商品经济,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产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一条大铁路,改写了整个东北的发展史。”

此时,透过那些高大的窗子照进来的阳光正折射在那些铁轨上,照在一辆一辆的机车上,照在那些或方或长大小不一的模型和配件上,我仿佛能听到在林海雪原中一蒸汽火车喷云吐雾呼啸前行,汽笛在响,一路向前,从黑暗驶向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国家文物局   绥芬河   发展史   铁路   蒸汽机   中东   铁轨   车库   窗子   蒸汽   美文   机车   高大   博物馆   模型   火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