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下雨的教室里

在北方下雨的教室里

陈苏锦

今天早晨,还未上班,窗外已是大雨。

上班路上等红灯的时候,发现手机提示有新的微信发过来。

及至在单位楼下停好车,看刚刚提示过的微信,是熟人发过来的很合时宜的钢琴曲《雨的印记》,不疾不徐的纯净音乐,带着一种忧伤的抒情。画面配了一盆绿色花盆中被雨打着飘摇的绿萝,这首曲子来自韩国最擅长描绘爱情的音乐家李闰珉。听下去,索性坐在车里,完整地听完,车窗外,雨还在下,我,已经泪流满面……

打动我的不光是这首错落有致、分贝逐渐走高的音乐,还有“山水琴音”后面附着的文字:“雨天,很容易回忆,很容易想念。雨天,很容易寂寞。雨天,很容易让人用最真实的思想细数走过的路……”

就在这样的雨天,我的眼前是一幅难以忘怀的画面:窗外,大雨滂沱,土坯房内,下着小雨,因为雨太大了,房顶漏雨的点就不止一个。这是早上第一节课,语文课。一个十九岁的女老师在简陋的书桌前带着我们这些小学一年级的乡下孩子在念课文,不管外面怎样雨大。隔一会儿,老师会把漏雨多的点那儿的学生串到没漏雨这边来,因为我们坐的不是椅子,是一块长条木头的长凳子,挤一挤,谁都不觉得怎么样,没有人矫情。有不爱去挤的同学,干脆披上早上从家带来挡雨的白色的塑料布披在头上,老师不但没批评他们,还夸了他们,只要不耽误念书上课。教室的地是土的,因为外面大雨大下,屋里小下,地面早已泥泞不堪,除了讲台那块儿高,干一些。而我们,除了有一个从城里随父母走“五七道路”下放来的女生穿着红色的矮腰儿的胶皮靴,余下的二十多个孩子穿着五花八门、长短不一的衣服,赤脚在这室内的泥泞里,老师领我们大声地念《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坪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多少年过去,我都忘不掉那个场景,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还有没有这篇课文,我不知道现在的老师怎样启发式教学让孩子喜欢这样的课文,我只记得我的那个只有十九岁的老师,来自鞍山的走“五七道路”的家庭,上课的时候,她先给我们读课文,然后教生字,再领我们读课文,布置作业就是把生字写会认识,第二天默写,再读课文……

我当时就有一个大胆的幻想:有朝一日,我要去江西那个村子看看那口井。虽然,我不知道江西在哪里?但我听明白了,它在中国。

二0一五年的夏天,我实现了自己孩提时的这个梦想,热血沸腾,我私底下认为我的同学里未必当时都会像我一样向往这个有红色基因传承的地方,不过当时的我,不懂的是,这是一个高大上的梦想呢!

小学毕业的时候,老师带着全班二十多个同学徒步走了十几里地去了大洼县城的照相馆照华业照,不说我们当时面对闪光灯有多拘束、有多兴奋、有多紧张,因为全班没有几个同学照过像,知道照像是从村子里看露天电影时看到的。回来的路上,下雨了,没有什么地方可躲,老师带着我们,就迎着风雨,一路往村子里走,大声地说笑,脚下是一路的泥水,我们怕把鞋弄坏了就拎着鞋,光着脚儿走,滑倒再起来,没有人喊累,没有人跟不上队伍……

我曾经和我的孩子说起当年下雨天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孩子不相信,因为他出生在九十年代,社会的进步,物质的进一步丰富,无疑都很难让他回到当初真实的景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教室!若论起来,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祖辈,有多少人进过教室?不用说到处漏雨的泥泞的教室!

在这样的雨天里,我想起小时候四下漏雨的教室,想起那个泥泞的教室,想起那一帮穿着参差不齐衣服的我的同学们,想起当年我那十九岁的亲切的小王老师,想起当年那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想起从小就被教育要懂得记住感恩。当初的我自己不会想到,在那样下雨的教室里领我们读课文的老师不会想到,那样的语文课催生了我爱阅读的兴趣,一生不变,就在今早,我放到车上一本栢瑞尔.马卡姆的《夜航西飞》,我要看的是一个被海明威大加赞赏的第一个驾机穿越大西洋、四岁起就从英国去非州定居的传奇女性描述了怎样的非洲描述了怎样的冒险开拓?

时间过去了,但,那样的雨天的教室,一直在我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海明威   生字   吃水   江西   语文课   课文   泥泞   村子   美文   雨天   穿着   当年   教室   同学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