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族

文/清风 图/山中岁月


奶奶,张氏,有名的尖尖脚,嫁给爷爷的时候,风光无限……

爷爷有几十亩的田地,家丁、女佣二三十人。空闲时爷爷也走南闯北贩卖皮货,积年累月,弄得家资殷厚。单门独户的四合院,青砖黑瓦,粉桃碧柳,虽不及达官贵人家的富丽堂皇,在当时也称得上别致古雅了。奶奶在幸福的家里育有三男一女,父亲排行老二,生得儒雅英俊,蛮有爷爷遗风。爷爷为人豪爽,喜交朋友,见不得人掉眼泪,仁心宅厚,常来找他救济的亲朋之中,难免有哄骗的成分。

奶奶跟着爷爷甜里蜜里地过了十多年的好日子。谁知良辰总是短暂,残月还伴孤灯。


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族


有一年,爷爷带着五六家丁到西藏去进皮货,在装货的时候遇到熟人李二拐,这厮平时没少受爷爷的救助。张二拐假装热心来帮爷爷捆货,趁人不备混装了鸦片在爷爷的货袋中,以便爷爷“帮”他运到成都,再转卖,从中牟取暴利。后来爷爷在入川归途中被国民军查出鸦片,当场就逮捕了爷爷,爷爷百口莫辩,也弄不清是谁蒙害的,随行的一个家丁连爬带滚地赶回老家告知奶奶。

一家老小吓傻了,家里没有了主心骨,从前奶奶只负责养儿育女,在这突如其来的横祸面前,奶奶毅然承担起了营救爷爷大任。她拿出积蓄,变卖田产,四处找人通络,企求“买回”爷爷。可当时国民军不缺钱,缺壮丁,他们既收了钱,也不放人。爷爷就这样被抓去当壮丁了,谁知这一去就成了永别。

奶奶四处奔波却落得人财两空,看着一家老小,奶奶欲哭无泪,遣散了家丁、女佣,留下几亩薄田度日。奶奶带着四个孩子,不愿改嫁,怕孩子们承受寄人篱下之苦。奶奶下地干活、浆洗烧饭,饱尝从富裕跌入困顿之痛。

奶奶不准儿子们经商,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能读书的就老老实实地去种田,几番考验,只有父亲是读书的料。奶奶作为一个守旧的女人,咬紧牙关,节衣缩食,供养父亲读书,为此还学会了磨豆腐的技能,以贴补种田之外的家用。父亲也算成器,考入了成都一所机械学校,本该留在成都一三二厂,由于家里困难,赶上农业学大寨,父亲回到了当地镇上的机械厂,成了有名的技术导师,从此为家族的发展“开枝散叶”。而大伯则成了自由养蜂人,只有幺爸老实本分地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族


屋漏偏逢连夜雨,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在奶奶为儿子们讨得媳妇平淡过日子时,一场邻家小孩子引发的大火把四合院烧得干干净净,又遇三年灾荒。奶奶只得号召大家搭起简易茅草房,撑起竹垫子,吃着玉米糊糊共渡难关。

三年之后才有了现在的老屋,也是四合院,但是它太简朴太粗糙了,要想回味一下爷爷在院子里留下的遗风余韵,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是奶奶就是在这样一个老屋里,带着儿媳们养育了我们十二个孙字辈。

大雪覆盖的老屋十分暖如三春。我们从屋檐上摘下冰棱蘸着白糖当冰棒吃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奶奶喜欢一边搓着草绳,一边和我们一起看电视。《南行记》和《阿信》就是我们都喜欢看的。有一次当我们看到剧中一个八十阿婆,站在坟前告知旁人,躺下的就是她青梅竹马的恋人时,奶奶的眼眶湿润了。嘱咐我要去红十字会打听爷爷的下落,我答应了,但因愚呆终究没有去落实过,真是愧对奶奶了!

父辈们秉承了奶奶勤劳朴实、自尊自爱的家风,日子平凡又安稳。

教育子女,总是尚礼文明,纵使自家孩子受欺挨打了,回家后不但得不到“撑腰”,反而会又挨一顿批评教育,还得保证以后不再惹事才算消停。


光阴似箭,老屋真的老了。奶奶早已过世,父亲于四年前撒手人寰。而大伯也不再漂泊,简单翻修了房子,住回了老屋。幺爸固守本分,加固了老屋,踏踏实实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承蒙奶奶和父辈的荫泽,兄弟姐妹纷纷涌城里,过上了与他们迥然不同的生活。可以告慰先人们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各自过着幸福的生活:有做教师的,有做律师的,有做医生的,还有的正茁壮成长......

老屋依然还在,继续迎接着日出日落,沐浴着风霜雨雪。

看着它,就看到了坚毅而慈祥的奶奶。


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国民军   皮货   壮丁   老小   家丁   大伯   女佣   成都   父辈   鸦片   美文   四合院   爷爷   奶奶   家里   父亲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