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农民起义——白朗起义


中国最后的农民起义——白朗起义

白朗起义是辛亥革命前后发源于河南,并波及湖北、安西、甘肃等省的一次农民大起义,是民国初年的一件大事、是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一阵惊雷。

辛亥革命前,河南人民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残酷压追下,无法生存,纷纷起来反抗。“贫者率流于盗”,有些地方“几乎无人不匪”。袁世凯当权以后,“托名共和,厉行专制”,“民生凋敝,日益加甚”,河南人民十(之)八九不能自活,民武装斗争更趋活跃。

白朗(1873~1914),字明心,河南宝丰县人,“性豪爽,善驭人,疏财仗义,以是能得众”。早在1911年,他就“奔走于汝(临汝)、鲁(山)、郏(县)、宝(丰)之间,结识豪侠,渐成规,组成一支武装力量,在豫西南一带开展斗争,当时只有三十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当上临时大总统以后,为加强对河南的统治,调其表弟张镇芳为河南都督。张镇芳到任后,对河南各地的农民武装、革命党人乃至进步的青年学生实行残酷的镇压。但是,屠杀吓不倒人民,一些革命党人和青年学生纷纷加入白朗起义军的行列,白朗起义军声势日壮。他们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打击地主富豪,救济贫苦人民,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1913年,队伍壮大到二三千人。1913年5月,起义军一度攻入鄂北随县山区,月底,北上攻克豫西的唐河、禹县两座县城,“所向披靡,官军莫与能敌”。这时,起义军已扩大到5000人。

1913年7月,国民党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发动“二次革命”,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起兵讨寸袁。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黄兴写信派人与白朗联系,要求配合讨袁,由于信使被张镇芳捕杀,信未送到。但是,白郎军趁北洋军大批南下镇压讨袁军、后方空虚之机,于9月下旬,一举攻克鄂北重镇枣阳城。因“二次革命”迅速失败,白朗军不得不于10月上句北返豫西宝(丰),鲁(山)一带山区活动。此时,孙中山曾写信给白朗,派人联络并有不少革命党人奉孙中山之命,筹划以军火武装支援白朗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本身软弱无力,并且没有真正依靠农民革命力量的决心,加之白朗军忽南忽北、飘泊不定,支援来成功,白朗军在革命党人的影响下,开始使用“中华民国抚()讨袁军”的旗号,矛头直指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这标志着白朗起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3年底,张镇芳组织了对宝、鲁山区白朗军的大规模“固测”白朗为了要和安徽、江苏等省革命党人会合,便突围东进,越过京汉铁路,挺进豫、皖、鄂边区。1914年1月间,连克豫东南的光山、潢川、商城和鄂东的英山,纵横奔驰,“如入无人之境”袁世凯惊恐万状,急将张镇芳等革职,另行委派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河南都督,驰赴信阳“督剿”,统一指挥豫、鄂、皖三省正规军数十万人,企图“聚歼”白朗军。帝国主义在长江中游的商务和传教活动也因白朗军的兴起而受到威胁,因此,各国驻华使节接连开会商计,对北洋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即日剿平”白朗军。英、俄两国使馆还竞相派武官到信阳“参观剿匪”,并声言要派兵进行军事干涉。

“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安徽、江苏的力量已经瓦解,因此白朗军入皖后无法实现其军事目的。而袁世凯、段祺瑞在豫、皖、鄂一带又调集重兵进行“围剿”,起义军决定调头西进,计划取道陕西,夺取四川作为根据地。1914年2月下句白朗军突破重围,离开安徽,在豫南越过京汉路,进入鄂北,于3月7日攻克鄂北重要商埠河口,3月14日攻克豫陕交界的荆紫关,打开了进入陕西的大门。

白郎军一月之间横扫陕四13个州县,但由于北洋军阀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甚至刚组建的北洋空军也被派往前线参加锁压。白朗军入川不能,于是引兵西向,直指甘肃,起义N甘后,由于人烟稀少,粮食奇缺,加上官军和地方顽军的来缸特别是没有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遭到当地回民式装的拚死抵抗,军队损失严重,白郎也受了伤,起义军不得不于1914年6月退到豫陕交界的荆紫关。白朗率余部百人回到宝丰、临汝交界的山岭中,被北洋军阀和地方武装重重包围,白朗在战斗中牺牲,纵横五省的大起义失败了。

白朗起义军转战南北,指东打西,弄得北洋军狼狈不堪,袁世凯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影响波及全国,但最后失败了考察其失败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一、起义军东奔西突,南征北战,飘泊不定,始终没有建立永久的根据地,没有摆脱“流寇”式作战的弊端,没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流动作战虽扩大了影响,机动灵活地打击了敌人,但面对着强大于自己数倍数十倍,而且是以逸待劳的敌人,失败是必然的;二、起义军虽提出了讨袁的口号,但始终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没有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土地问题,因此也没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没有能够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没能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互相配合,孤军作战,独力支撑,结果难逃失败的厄运;四、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内有封建军阀,起义军的对手过于强大,不是旦夕间所能解决的,不可能一日间彻底将其摧毁,而优势的敌人疯狂反扑,起义军的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白明起义是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低潮时期规模最大的次武装起义。它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暴露了北洋军阀集团并非是不可与之言战的。这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人民大众是一个很大的鼓励,直接、间接地影响了各地的革命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白朗   宝丰   辛亥革命   北洋   北洋军   信阳   北洋军阀   起义军   农民起义   党人   安徽   河南   帝国主义   江苏   美文   中国   敌人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